"百家姓名/胡" 修訂間的差異
Li Xuechao (對話 | 貢獻) |
|||
行 1: | 行 1: | ||
{{百家姓名/內容頂部}} | {{百家姓名/內容頂部}} | ||
− | + | <div class='fieldset'> | |
+ | == 簡要介紹 == | ||
+ | <div class='left_column'> | ||
+ | {{Bottom}} | ||
+ | </div> | ||
+ | <div class='right_column'> | ||
【姓氏】:胡 | 【姓氏】:胡 | ||
行 8: | 行 13: | ||
根據《元和姓篡》等史籍記載,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聖君虞舜的媯姓後裔。這洋說來,其胡姓始祖,應當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到陳地的胡公滿了。胡公滿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孫,周武王的東床快婿,被封為陳侯。 | 根據《元和姓篡》等史籍記載,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聖君虞舜的媯姓後裔。這洋說來,其胡姓始祖,應當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到陳地的胡公滿了。胡公滿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孫,周武王的東床快婿,被封為陳侯。 | ||
− | + | </div> | |
+ | </div> | ||
+ | <div class='clear-both'> | ||
+ | </div> | ||
胡氏還有兩支源於古代的國名。周代有兩個胡子國。壹個在今河南,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諸侯國。它曾慘與以楚國為首的聯軍去攻打吳國,後來又跟隨楚國與吳國作戰,楚國回師途中順便吞併了胡子國。另壹個胡國是歸姓,周代有異姓諸侯「胡」國,在安徽阜陽縣。在魯定公時被楚國滅掉。這兩個胡子國亡國之後,王族子孫都以原國名為姓,又形成兩支胡氏。 | 胡氏還有兩支源於古代的國名。周代有兩個胡子國。壹個在今河南,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諸侯國。它曾慘與以楚國為首的聯軍去攻打吳國,後來又跟隨楚國與吳國作戰,楚國回師途中順便吞併了胡子國。另壹個胡國是歸姓,周代有異姓諸侯「胡」國,在安徽阜陽縣。在魯定公時被楚國滅掉。這兩個胡子國亡國之後,王族子孫都以原國名為姓,又形成兩支胡氏。 | ||
於 2018年11月13日 (二) 13:56 的最新修訂
朗朗上口百家姓歌谣
趙 | 錢 | 孫 | 李 |
周 | 吳 | 鄭 | 王 |
馮 | 陳 | 褚 | 衛 |
蔣 | 沈 | 韓 | 楊 |
朱 | 秦 | 尤 | 許 |
何 | 呂 | 施 | 張 |
簡要介紹
【姓氏】:胡
【內容】:胡源出於媯姓。周朝時,舜的後代媯滿被封在陳國,死後謚號為陳胡公。他的後代有以其謚號為氏的,稱為胡氏。另外,周朝時還有兩個胡國,其中姬姓胡國在今河南漯河市東,歸姓胡國在今安徽阜陽。兩個胡國在春秋時期先後被楚國滅掉,胡國國君的後代都稱胡氏。胡銓,南宋大臣,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金兵渡江南侵時,他在贛州招募義兵,保衛鄉裏。紹興八年(1138年),秦檜主張向金國投降,胡銓立即上疏請求處斬秦檜,並堅決主戰,後遭秦檜貶謫達20多年
壹、姓氏源流
根據《元和姓篡》等史籍記載,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聖君虞舜的媯姓後裔。這洋說來,其胡姓始祖,應當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到陳地的胡公滿了。胡公滿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孫,周武王的東床快婿,被封為陳侯。
胡氏還有兩支源於古代的國名。周代有兩個胡子國。壹個在今河南,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諸侯國。它曾慘與以楚國為首的聯軍去攻打吳國,後來又跟隨楚國與吳國作戰,楚國回師途中順便吞併了胡子國。另壹個胡國是歸姓,周代有異姓諸侯「胡」國,在安徽阜陽縣。在魯定公時被楚國滅掉。這兩個胡子國亡國之後,王族子孫都以原國名為姓,又形成兩支胡氏。
在胡氏中,曾經出現過複姓胡母氏。胡母氏這壹複姓,得姓於齊宣王之時,距今有兩千四百八十多年的歷史。胡氏複姓,開始也很盛行。秦時,有太史令胡母敬,漢時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晉代以後,胡母複姓漸漸被"胡"這壹單字姓氏所代替。由於其後世子孫大多改姓為胡,使得胡母複姓所傳日漸減少。這大概是這壹胡母複姓傳之不多,至今仍然為數稀少的原因之壹吧。
另外還有兩個來源,其壹為鮮卑族複姓所改。據《魏書.官氏誌》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複姓「胡骨氏」(為魏獻帝之兄的姓氏)隨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定居中原,代為漢姓「胡」氏。另外,據《周書.李遠傳》所載,敕勒有胡姓。
二、遷徒分佈
至於胡氏的源地,當然是周初的封地陳國了。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陽縣。從此之後,胡氏以此為源地,其後世子孫逐漸向四處延伸。經過數代的繁衍,先後南達新蔡,北到山西,並成為當時的胡姓望族。再以後,又由新蔡和山西兩地的胡姓向其他各地遷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國。
胡氏南遷,始於西晉末年。胡氏的後代,從中原渡江南下,先遷到安徽,然後又從安徽再遷至福建。最後由福建遷居入臺灣。臺灣的胡姓,至今已遍及全省。不過,居住較為集中並且人數最多的,則是臺南、臺北、彰化和新竹等地。
三、郡望堂號
【堂號】
胡氏堂號主要是"淡庵堂"。得名是由於宋朝胡詮所著的《譚安集》。 胡氏堂號還有的是“安定堂”
【郡望】
胡氏的郡望,在唐朝元和年間以前主要有安定、新蔡(今屬河南)兩處,以後又有弋陽(郡治在今河南潢川)定城、義陽(郡治在今河南信陽市)中州、洛陽、護縣(今屬陜西)、河東等地。 四、歷史名人
胡姓始祖,雖然可以追溯到周代的滿文公,可謂淵源久遠。但是胡氏在早期能夠名垂史冊的,卻並不多見。能數得上的,只有春秋時期的名士胡衍。他以其大義化解蒲邑之危而名盛於世。除此之外,所知甚少。
然而到了秦漢,胡氏有極為出色的表現。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學篇》七章,稱為"秦篆"(即後來所稱的小篆);經學家胡母生,著《春秋公羊傳》。胡安,是壹位了不起的教育家,曾在白鹿山聚徒受經,司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門生之壹;胡烈,則是壹位出名的好官,他在擔任襄陽太守時,築堤灌員,曾被老百姓歌頌為"譬春之陽,如冬之日。"
唐宋時期,是胡姓人氏才華橫益、人才輩出的興盛時期。唐代時有詩人胡曾,宋代教育家胡安定,經學家胡安國,學者胡直等。宋代教育家胡安定,開創宋代理學的先聲,曾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的主張,並且把講學分經義和治事兩齋,嚴立學規,以身示範。至於胡安國,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宋朝在王安石施行新法的時候,曾廢棄先秦時期最為精闢的智慧結晶"春秋三傳",將之摒諸學宮的大門之外。要不是胡安國的矢誌"搶救",今天呈現在國人面前的傳統文化的內容,很可能就是兩洋了。胡安國對於整個中華文而言,可謂是功高五嶽,難怪他身後會被從祀於孔子廟,千秋萬世受人瞻仰。
元代之後,史學家胡三省,明時文學家胡應麟、胡震亨,清時經學家、地理學家胡渭,軍事家胡林翼等,也是胡氏中名垂千秋的人物。
明代在文化領域較有成就的胡姓人物有學者胡居仁、胡直,伊斯蘭教學者和經師胡登洲。明末有胡正言,擅治印、繪畫,與刻工汪楷等合作,改進了彩色套版印刷術。
近現代的胡姓名人主要有:國民黨右派首領胡漢民,著名學者胡這,病理學家、醫學教育家胡正詳,小說家胡也頻,網絡明人胡揚,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耀邦。中國共產黨現任總書記,國家主席,軍委主席胡錦濤
廣東潮陽縣著名人士胡萬洲,任國民政府海六大元帥,孫中山總統咨政。
現在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 位於現宣城市績溪縣瀛洲鄉坑口(龍川)村。績溪古屬徽州,文風鼎盛,宗祠建築遍布。龍川胡氏宗祠建於明代嘉慶25年(1547年),清光緒4年(1898年)重修。宗祠坐北朝南,前後3進,占地總面積1271平方米,以山帶水,氣勢飛動。祠內裝飾精美,尤以保存完好的各類木雕為最,有“徽派木雕藝術寶庫”之稱。龍川在明代曾出過兩任六部尚書,也是胡錦濤總書記的故鄉,1988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黃山市屯溪1小時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