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名/隆

出自 Tw.18dao.net
前往: 導覽搜尋

朗朗上口百家姓歌谣

>> 点击查看完整《百家姓歌谣》

姓氏:

數據:
  • 拼音:lóng
  • 百家姓排序:368
  • 人口比例:%
  • 人數排名:

姓氏源流

隆(Lóng)姓源出有二:

  1. 出自以地名為姓。春秋時期魯國有個地方叫隆邑,後來居住在這裏或封地在這裏的人便以地名為姓,稱隆姓。`
  2. 出自匈奴部族。西漢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匈奴部落有隆姓。

得姓始祖

隆疆。我國隆氏,來源有兩支。第壹支隆氏,根據《姓氏考略》上的記載,隆,原是春秋時期魯國的屬地,當地人以邑為氏,稱為隆氏,望族出於南陽。而另壹支隆氏出自少數民族,按照《路史》上的記載,在漢朝初年,與中央王朝有關系密切的匈取人之中,也有人以隆為姓的,當時就有壹位叫隆疆的人。因此,我國的隆氏家族,由兩支主流組成,壹支源流於山東,壹支源流於匈奴族,經過幾千年的繁衍、融合和分化,後世就再也分不出彼此了。望族居於南陽郡,就是現在的河南省南陽市。隆氏後人尊隆疆為隆姓的始祖。

遷徒分布

隆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壹百位。春秋時,魯國有壹個地方名叫隆邑,居住在這裏的人以地名為姓,稱為隆氏。歷史上,北方少數民族匈奴部落有隆姓。

郡望堂號

郡望

  • 南陽郡:戰國秦昭王時置郡。在今河南省南陽市壹帶。

堂號

  • 翕然堂:明朝時,有隆光祖,嘉靖進士,任儀制郎中。因議事時識大體,顧大局,累升工部侍郎。他因和宰相張居正不和,回家隱居。不久後,又被召回,在吏部任職。凡是被張居正罷官的忠臣,他全部起用。皇帝稱贊他清直,又升他為尚書。他又推薦了顧憲成、許孚遠等22人。時論翕然(當時的輿論都盛贊他)。卒後謚莊簡。

隆姓家譜

  • 湖南邵陽隆氏族譜不分卷,(清)隆永揚、隆家柏修,隆德紳、隆永述纂,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木刻活字印本壹冊。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 湖南邵陽隆氏續修族譜,(清)隆昌值纂,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壹~三卷。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歷史名人

  • 隆英:明代禦史。宣德時中舉人,任南宮縣令。他勤儉節約,重視農耕,有古循吏風,為官廉介不可奪。他當縣官時,京城來了兩個武官,舉著大令,要強占農田給軍隊用。隆英理直氣壯地說,本縣沒有空余地,除了我縣衙門大堂前這塊草皮,其余都是關系國計民生的農田。結果隆英得勝。
  • 隆光祖:明朝人,舉為進士而在朝中當官,但與掌握朝政大權的張居正合不來。張居正是位有功也有過的人物。後來隆光祖重被起用,當了吏部尚書,又重新任命壹大批被張居中排擠的官吏。隆光祖還向朝廷推薦了許多人才,都是能為國為民能效勞立功的人物。
  • 隆科多:清康熙、雍正時大臣。滿洲鑲黃旗人。佟國維三子,聖祖孝懿仁皇後佟佳氏弟。隆科多於康熙朝累官理藩院尚書,兼步軍統領,掌握京師警衛武力。清聖祖玄燁臨終,王大臣受顧命者,惟他壹人。他參預清世宗胤禛奪權。世宗之立,外得力於年羹堯,內得力於隆科多。世宗即位,以擁戴殊勛,被任命為總理事務四大臣之壹,官至吏部尚書,加太保,備極寵任,呼為舅而不名。銓選官吏,不經奏請,任意為之,號為“佟選”。隨後,迅速被解除步軍統領壹職,以削弱其過分龐大的權力。隆科多平素與川陜總督年羹堯交結甚厚。雍正三年(1725年),年敗,隆科多以黨附年羹堯、徇庇查嗣庭獲罪,削太保。四年,罷尚書,令料理阿爾泰等路邊疆事務。尋命勘議俄羅斯邊界。五年六月,私鈔玉牒事發,被羅織罪狀,於暢春園外築屋三楹,永遠禁錮。六年六月,卒於禁所。
  • 隆成:明代令尹。

參考資料

關于“百家姓名/隆”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