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名/鮑

出自 Tw.18dao.net
前往: 導覽搜尋

朗朗上口百家姓歌谣

>> 点击查看完整《百家姓歌谣》

姓氏:

數據:
  • 拼音:Bào
  • 百家姓排序:62
  • 人口比例:0.06%
  • 人數排名:173

姓氏源流

鮑叔牙鮑(Bào 鮑)姓源出有三:

  1. 出自似姓,為春秋時夏禹裔孫敬叔之後,以邑(國)名為氏。據《姓苑》記載:“系出似姓。夏禹後。春秋時杞公子有仕齊者,食采於鮑,因以命氏”。又據《通誌·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所載,春秋時,夏禹裔孫敬叔(即杞公子)仕齊,食采於鮑邑(原為夏朝的諸侯國,故城在今山東省歷城東三十裏),其子叔牙以邑(國)名為氏,稱為鮑姓。
  2. 出自庖犧氏,即伏羲氏,其後有鮑姓。
  3. 出自他族中有鮑氏:
    • 據《魏書·官氏誌》所載,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時期,北魏代北地區少數民族俟力伐氏(壹說為俟力氏)隨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陽,與漢族融合,遂改姓“鮑”,稱為鮑氏。另外,同時還有,代北的少數民族“鮑俎氏”也有改姓鮑的。
    • 清滿洲八旗姓保佳氏、瓜爾佳氏等後均有改姓鮑者。
    • 景頗族金別氏,漢姓為鮑;佤族羊布拉氏(亦稱尤斯拜氏),漢姓為鮑。
    • 內蒙古東部蒙古孛兒只斤氏後改為鮑姓。
    • 今滿、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鮑叔牙。夏禹裔孫敬叔之子,春秋時齊國大夫。其父敬叔被封於鮑,叔牙開始以封邑為氏,稱鮑叔牙。叔牙少時與管仲友善,管仲家貧母老,他常給以資助,遂成莫逆之交。襄公亂政時,管仲隨公子糾奔魯,他隨公子小白出奔莒。及襄公被殺,小白得內援回國,被立為齊君,擬任他為上卿。他力勸桓公將囚拘的管仲開釋,使之代己位,而以身下之。管鮑之交,世傳美談。鮑姓子孫也就尊這位德行高尚的鮑姓先人為其得姓始祖。

遷徒分布

鮑姓發源於今山東歷城,鮑叔牙的子孫在齊國世襲卿位,見於史冊的有玄孫鮑牽(鮑莊子),還有鮑文子、鮑蘇,並有裔孫鮑焦隱居於周的國都(今河南省洛陽)。

  • 戰國初,田氏代齊後,子孫有逃往今河北、河南、山東、江蘇間地者。
  • 兩漢時,鮑姓名人漸多,西漢末的鮑宣,乃渤海高城(今河北省鹽山)人,後被王莽所殺,他極有預見的在生前將長子鮑永、次子鮑升避居於上黨屯留(今屬山西省),鮑永子鮑昱、孫鮑德、玄孫鮑昂俱有名於當世,尤以鮑昱最為著名,他貴至宰相,為後世鮑姓上黨郡望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東漢時還有扶風(今陜西省興平)人鮑鴻、鮑恢,京兆新豐(今陜西省臨潼)人鮑郵,東漢初的九江(今安徽省鳳陽)人鮑駿……。表明在秦漢之際,鮑姓已分布於黃河中下遊地區,並有壹支進入安徽。
  • 魏晉南北朝時期,繁衍於山東、江蘇間地,古屬東海郡之地的鮑姓人丁興旺,名家輩出,著名南朝樂府詩人鮑照即為此郡鮑姓之傑出代表。此郡鮑姓由於離東晉、南朝之國都南京較近,其由於仕宦、逃難進入今浙江、江蘇、湖北等地。此際,繁衍於上黨、泰山、河南郡的鮑姓亦呈族大人眾、名家輩出之態,昌盛為鮑姓上黨、泰山、河南郡望。唐末至五代的動亂導致鮑姓在今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定居下來。
  • 兩宋時,鮑姓發展出現了新特點,其除昌盛於山東外,繁衍於今安徽、江蘇、浙江等南方省份的鮑姓十分搶眼,名人輩出。
  • 元初、元末的動亂導致鮑姓向廣東、福建、廣西等地徒居。
  • 明初,山西鮑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壹,被分遷於安徽、江蘇、河北、河南等地。明中葉以後,鮑姓進入臺灣省,有清壹代,鮑姓分布愈廣。
  • 如今,鮑姓在全國分布很廣,尤以青海、江蘇、山東、湖北、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五省鮑姓約占全國漢族鮑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

郡望堂號

郡望

  • 上黨郡:古郡名。韓始置。西漢移治長子(今山西省長子西南),東漢移壺關(今山西省長治北)。隋唐上黨郡即潞州,治上黨,即今長治市。歷代轄境雖有變更,但均在晉東南。
  • 東海郡:秦漢東海郡,治郯(今山東省郯城北),秦漢之際曾稱郯郡。東晉僑置於海虞縣(今江蘇省常熟)北境,旋移京口(今鎮江)。南朝齊移治漣口(今江蘇省漣水)。隋唐以海州為東海郡,治朐山(今連雲港西南海州鎮)。
  • 河南郡:漢又有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陽(今河南省洛陽東北)。隋有豫州河南郡,唐為洛州河南府,轄境都遠小於漢河南郡。元為路,明為府。
  • 泰山郡:西漢始置,治所在博(故城在今山東省泰安東南)。漢有博縣,唐為乾封縣,宋改乾封為奉符,即今泰安。金置泰安軍,改州。清雍正時有泰安府,東平、肥城等縣均屬此府。民國廢府。

堂號

  • 清懿堂:常言道:“皇族有太廟,百姓有祠堂”。鮑氏“清懿堂”為頌揚鮑氏歷代烈女貞婦而建的紀念館,是中國少有的“女祠”。古代祠堂的修建,註入了濃厚的封建思想。在封建社會裏,男為天,女為地,婦女的地位是絕對低下的。為了做到克勤克儉,恪守孝道,完成大禮的孝道,許多婦女“功名成就”面成了烈女和貞婦。其實這都是對婦女精神的壹種壓迫和對幸福生活的剝奪。因此,男祠要大於女祠。修建女祠的原因,道來更是令人淆然淚下。
  • 鮑姓主要堂號有:“清望堂”、“東海堂”、“亦政堂”、“上黨堂”、“舞鶴堂”、“泰山堂”、“道腴堂”、“河南堂”、“夷白堂”、“敦睦堂”、“敦本堂”、“報本堂”、“世孝堂”、“倫敘堂”、“正始堂”、“五思堂”、“壹本堂”、“著存堂”等。

宗族特征

  • 鮑姓是個人才濟濟,名家輩出的姓氏。
  • 管鮑之交乃千古交友之典範。鮑叔牙對於管仲的那壹份隆情高誼,不但達到了人類至高至美的人格境界,而且激勵鮑姓後人以此為楷模,交友要真誠、奉獻。

字輩

  • 某支鮑氏字輩:維祖有則,其世必光。家之以兆,易學可上。興崇道義,貴重典章。本榮枝茂,源遠流長。
  • 四川廣安鮑氏字輩:入川前字輩:可從文登仕。入川後重議字輩:大芝天心順,國正民自安。
  • 安徽貴池鮑氏字輩:登朝正大時,官光其余誌。
  • 重慶萬州鮑氏字輩:希於明良玉,壹朝泰運開,石鍥仁安,家國書賢才。
  • 江蘇睢寧存德堂鮑氏班輩:宗如德慶昌,盛治亞洲良,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
  • 遼寧葫蘆島鮑氏字輩:年天春鳳,(如)洪永守,德萬純國,恩家大慶。
  • 湖北洪湖鮑氏字輩:君臣英詞啟,流恩百世芳,文昌開泰景,新貴述呈祥,道義欽宏範,才華濟社邦,永懷誠信德,真善美名揚。

歷史名人

  • 鮑 宣:渤海高城(今河北省鹽山東南)人,西漢大臣。好學明經,舉孝廉為郎,官至司隸。常上書諫爭,其言少而文多實。曾批評西漢末年“民有七亡而無壹得”、“有七死而無壹生”。
  • 鮑 永:上黨屯留人,漢初大臣。更始時任尚書仆射,行大將軍事,封為中陽侯。漢光武時出任魯郡太守,封關內侯。後又出任司隸校尉,東海相、兗州牧等。
  • 鮑 昱:上黨屯留人,東漢大臣。任汝南太守時,因郡多陂池,歲歲決壞,他征發民工,用石頭建造水門,攔泄得法,民以殷富。遷司徒,又代牟融為太尉。
  • 鮑 恢:扶風(今陜西省興平)人,東漢官吏。光武時,被鮑永辟為都官從事,抗直不避權貴。帝告誡貴戚,當斂手以避二鮑。
  • 鮑 信:泰山人,東漢末官吏。任騎都尉,避董卓之亂,引兵回鄉,旋為濟北相,與袁紹等共討董卓,後為黃巾軍所殺。其子鮑勛剛直守正,曹丕時拜侍禦史,出為右中郎將。
  • 鮑 照:字明遠,東海(今江蘇省漣水)人,南朝宋文學家、詩人。出身寒微,壹生懷才不遇,羈族他鄉,受盡坎坷。所作樂府詩多寫邊塞戰爭和征夫戍卒之情景。七言樂府對後世影響尤大。代表作為《擬行路難》,表現強烈的憤世激情。有《鮑參軍集》。
  • 鮑 靚:晉代道教徒。字太玄,東海人,或雲陳留人,或雲東海陳留人,或雲上黨人。漢司徒鮑宣之後。據《晉書》等記載,5歲時對父母說:“我本是曲陽李家子,9歲墜井死。”父母尋訪得李氏,推問,果符其說。靚兼學道教和儒典,明天文、《河圖》、《洛書》。遷南陽中部都尉,為廣東南海太守。曾入海遇風,煮白石充饑。曾與許謐往還。曾見仙人陰長生,得受道訣。為許邁、葛洪之師,葛洪之嶽父。享年百余歲。或雲年過七十而屍解。或雲後還丹陽,卒葬於召子岡。或雲於羅浮山得道。
  • 鮑 姑:名潛光(約309-363),上黨(今山西省長治)人,晉代廣東南海太守鮑靚之女,醫家葛洪之妻。鮑姑從小生長於仕宦兼道士家庭,深受道教影響,後從夫在廣東羅浮山行醫煉丹。鮑氏醫術精湛,尤長於灸法,以治贅瘤與贅疣擅名。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當地盛產的紅腳艾進行灸治,取得顯著療效。“每贅疣,灸之壹主,當即愈。不獨愈病,且兼獲美艷。”是我國歷史上第壹位女針灸家。
  • 鮑 防:襄州襄陽(今湖北省襄樊)人,唐代大臣。玄宗時進士,累官至工部尚書,所至皆有政績。工詩,喜將針砭時弊入詩。
  • 鮑 超:字春亭,後改字春霆,四川省夔州(今奉節)人,行伍出身,清朝湘軍將領。曾救曾國藩於安徽祁門脫險,旋升提督。所部號“霆軍”,為湘軍主力。
  • 鮑叔牙:春秋時齊國的大夫,以知人著稱。少年時和管仲友善,後因齊亂,隨公子小白出奔莒,管仲則隨公子糾出奔魯。襄公被殺,糾和小白爭奪君位,小白得勝即位,即齊桓公。桓公任命他為相,他辭謝,保舉管仲。後來齊國經管改革,日漸富強,齊桓公也成為春秋時期的首霸。
  • 鮑敬言:晉朝思想家。他的“無君論”思想,部分內容保存於葛洪《抱樸子·詰鮑篇》中。其“無君論”思想,在當時玄學泛濫中放壹異彩,閃爍著樸素唯物論的光輝。
  • 鮑慎由:處州龍泉(今屬浙江省)人,北宋學者。哲宗時進士,累官工部員外郎。曾從王安石、蘇軾學,為文汪洋閎肆,詩尤高妙。有《夷白堂小集》。
  • 鮑象賢:明朝時歙人,曾先後在七省十二任為官,有“仕不擇地,官不擇位”的名言,曾領兵鎮守南北邊陲,卒贈工部尚書,立坊旌表。
  • 鮑承先:明末清初應州(今山西省應縣)人,初為明將,曾任參將。後降後金,曾獻離間計,使崇禎誤殺清之大患袁崇煥。後又建漢軍八旗,他隸正紅旗,官至宰相。現北京鮑家街即其府第。山西應縣鮑氏即其後裔。
  • 鮑廷博:字以文。清朝安徽歙縣人。家中藏書極富。乾隆時繭訪遺書,廷博進家藏書600余種。又校刊《知不足齋叢書》30集,每集8冊,收書200余種,在清代叢書中,以精善見稱。著有《花永軒泳物詩存》。嘉慶十九年(1814年)逝世。終年86歲。
  • 鮑先誌:湖北省麻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兵團軍政治委員兼川東軍區萬縣軍分區政治委員,中共萬縣地委書記,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華東軍區政治部第二副主任,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濟南軍區副政治委員。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

參考資料

關于“百家姓名/鮑”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