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名/苗

出自 Tw.18dao.net
前往: 導覽搜尋

朗朗上口百家姓歌谣

>> 点击查看完整《百家姓歌谣》

尋根溯源

姓氏:

數據:
  • 拼音:miáo
  • 百家姓排序:53
  • 人口比例:0.07%
  • 人數排名:154

苗姓來源:

  1. 出自羋姓。據《通誌·氏族略》 、《 元和姓纂》及 苗姓《風俗通》等所載,春秋時楚若敖之孫、楚大夫伯芬以罪誅,其子賁皇奔晉,食采於苗(故城在今河南濟源西),其後以邑為氏。
  2. 據《姓氏五書註》所載,相傳上古有名醫曰苗父,苗姓當始於此。
  3. 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而來。百濟(朝鮮古國)大姓有苗姓;清滿洲人姓,世居沈陽;拉祜族黑苦聰人阿沙普氏,漢姓為苗;今滿、彜、畬、蒙古、維吾爾、東鄉、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4.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誌·氏族略·滿洲旗分內尼堪姓》記載:滿族烏紮庫氏,亦稱烏劄庫氏,滿語為UjakuHala,世居噶哈裏(今吉林琿春圖們江沿岸)、倭濟石(今吉林圖們與琿春之間)、綏分(今中俄交界的綏分河流域),其後裔中有議政大臣、江寧將軍苗齊納,在他的子孫中,有冠漢姓為苗氏者,世代相傳至今。滿族康儀理氏,亦稱康吉裏氏,滿語為KangyiliHala,漢義“苗條”,世居費爾塔哈村(今吉林市西南二百五十公裏處),後大多冠漢姓為康氏,亦有取漢義為姓氏者,稱苗氏。
  5. 源於回族,出自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賜姓,屬於帝王賜姓改姓為氏。回族中的苗氏,源自明朝皇帝朱元璋的賜姓。據《賽典赤家譜》記載:“鹹陽王(賽典赤)奉旨征平西夏,以得勝之兵戍守寧夏、渭南等處,所有兵將保屬哈密征調。以名為氏。明太祖朱元璋定鼎金陵後,歷代明朝皇帝賜予回族將領許多漢姓:閃、者、白、苗、冶、烏、達、木、金、陜、翦、千、保、卯、張、馬、丁、鄭、朱、安、薛、祿……等等。

得姓始祖

苗賁皇。楚國公族,伯芬(又名鬥越椒)之子。伯芬為楚國大夫,素懷不臣之心,後趁楚莊王問鼎中原之機,發動兵變,但不久即被誅殺。賁皇恐禍及己,遂亡命晉國。晉待他禮遇有加,並令其食采於苗地。後晉楚交惡,在鄢陵大戰,時楚軍勢大,晉軍將士均懷恐懼之心,賁皇使獻計於晉君,告之楚之精兵俱在中軍,可先擊左右兩軍,然後乘勝合攻中軍,定可壹舉擊潰楚軍。晉君納之,大敗楚軍。是故史傳楚材晉用之佳話。因賁皇食采於苗,後世子孫便以邑為氏,稱苗姓,並尊賁皇為其得姓始祖。

遷徒分布

苗賁皇的苗邑,據考就在今河南濟源的西部,現在該地還有壹處地名“苗亭”,據說就是二千六百多年前苗邑的遺址。苗姓最初的發源地,當然也該在個地方。

  • 三家分晉後,苗姓因仕宦等原因,在今山西、河北等地落籍。戰國後期,秦國窮兵黷武,中原是其擴張的第壹個目標,苗姓祖居地濟源也深受戰火侵擾,故大批苗姓或北徒今山西長治,或東遷今山東定陶壹帶,後經繁衍發展,昌盛為苗姓上黨郡望和濟陰郡望。
  • 兩漢時期,見諸史冊之苗姓有兵技巧家苗子,王莽國師苗䜣,劉秀時代的父城(今河南寶豐)長苗萌,幽州牧苗曾以及漢末的苗祀,尤可壹提的東漢時東阿侯苗光,史書稱其保全了封邑,則表示苗光子孫落籍於今山東東阿。
  •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社會激烈動蕩,苗姓同其它中原士族壹樣,為了躲避兵火,取道南下,跨過長江,進入江東。其中壹支苗姓輾轉於今浙江金華壹帶,後經繁衍,形成了苗姓歷史上的第三大郡望——東陽郡。當然,在魏晉南北朝至隋唐之際,苗姓主要還是昌盛於上黨、濟陰二郡,如苗姓歷史上唯壹壹位宰相苗晉卿便是上黨壺關人。
  • 唐代中後期,有陜西之苗姓為避國都附近紛擾不斷的戰亂,遷居今甘肅、寧夏壹帶。兩宋之際,苗姓以上述三大郡望為主源,散布之地更廣,尤其在宋趙王室偏安江南後,苗姓人在今南方省份,如安徽、江蘇、浙江、湖南、江西等地定居。需要指出的是,繁衍於今山西長治壹帶的苗姓依舊名人不斷,競現於史。
  • 明初,山西苗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壹,被分遷於河南、河北、山東、甘肅、江蘇、陜西等地。明中葉以後,苗姓已分布於全國大多數地方,並有渡海赴臺者。
  • 清中葉以後,伴隨闖關東的風潮,有冀魯豫地之苗姓入遷東三省。
  • 如今,苗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山東、甘肅、河南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苗姓約占全國漢族苗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二。

郡望堂號

郡望

  • 上黨郡,秦時所置,治所在壺關(今山西長治北),西漢移治今山西長子西;
  • 濟陰郡,漢為定陶國,後置郡,治所在今山東定陶;
  • 東陽郡,三國吳所置,治所在長山(今浙江金華),南朝陳改稱金華。

堂號

  • 惠化堂:源自唐朝潞州壺關人苗晉卿事。唐李固的《幽閑鼓吹》中,曾記苗晉卿壹事。
  • 其它堂號:
    • 郡望堂號:東陽。
    • 自立堂號:余慶等。

宗族特征

  • 苗姓是比較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於北,亦盛於北。
  • 苗姓雖不算大族,但其名人卻不絕於史書,尤其是唐宋以後,苗姓名人就更多了。

字輩

  • 河南睢縣苗氏輩分排行:忠孝傳家久,勤儉紹業遠,守成克永茂,崇學方榮顯,建國先立誌,金光照華漢。
  • 山東日照莒縣苗氏字輩:福起溪永興,本傳世繼衡。承德繁玉廣,乾元亨利貞。

歷史名人

  • 苗海潮:下邳(今江蘇邳州)人,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六壹三年聚眾起義,不久並入杜伏威部,抗擊隋軍於江淮壹帶。後降唐。
  • 苗晉卿:潞州壺關(今屬山西)人,唐代大臣。進士出身。玄宗逃亡入蜀後,被肅宗拜為左相。唐軍還師國都後,封為韓國公。代宗時,吐蕃曾占領京都,其被脅迫而閉口不言。其子苗丕,歷任監察禦史、戶部員外郎,郎中,官終河南少尹。
  • 苗蕃、苗忄音、苗恪:潞州壺關人,唐代大臣。父子三人均為進士出身。父苗蕃累官至太原府參軍。苗忄音娶宰相牛僧孺之女,官至戶部郎中。苗恪歷官洛陽令、翰林學士、戶部侍郎,後出任山南西道節度使。
  • 苗訓:河中(今山西永濟)人,宋初大臣。善天文占候術,曾於營中預言趙匡胤陳橋兵變。宋初,累官至檢校工部尚書。
  • 苗貴妃:開封人,宋仁宗妃。以容德入侍仁宗,封仁壽郡君,拜才人、昭容,進德妃。因善待兒時的英宗,英宗即位後,詔拜貴妃。
  • 苗授:潞州上黨(今山西長治)人,北宋將領。以蔭補官,在攻打羌、西夏等戰役中,屢立戰功,累遷武泰軍節度使、殿前副都指揮使,後以保康節度使知潞州。其子苗履亦為宋將,累官至天武都指揮使。
  • 苗傅:上黨人,南宋將領。累官至統制官。後與劉正彥發動叛亂,逼高宗讓位於太子,被勤王之師擊敗,並被俘殺。
  • 苗再成:南宋官吏。累官至真州知府。文天祥敗走真州時,被其請入城中,共商抗元大計。後死守孤城,城陷,不屈而死。
  • 苗道潤:金朝大臣。因河北屢遭蒙古軍蹂躪,他結寨自保,被推為義軍隊長。金授以同知節度使事,後升任中都(今北京)經略使。因與其他節度使發生內訌,而被襲殺。
  • 苗衷:鳳陽府定遠(今屬安徽)人,明代大臣。永樂年間進士。官至兵部尚書。有《史閣紀聞》、《歸回錄》、《雪窩稿》。
  • 苗朝陽:山西河曲人,明代官吏。萬歷五年進士。歷任新蔡、杞縣知縣,以廉能稱。升兵科給事中,官至太仆少卿。
  • 苗國綜:清漢軍鑲白旗人。雍正二年武狀元,授頭等侍衛。官至天津鎮總兵。苗夔:直隸肅寧(今屬河北)人,清代經學家。道光十壹年優貢生。授徒窮鄉,後主講翼經書院。治《毛詩》,尤精聲韻之學。有《說文聲讀表》、《毛詩韻訂》等。
  • 苗沛霖:安徽壽州人,清朝地主團練頭目。秀才出身。初辦團練,以抗撚軍與太平軍。後因勢孤,先入撚軍,後附太平軍,被封為奏王。壹八六二年,誘執陳玉成獻於勝保。次年又起兵反清,為僧格林沁部擊敗,旋為英王舊部所殺。

參考資料

關于“百家姓名/苗”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