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名/彭

出自 Tw.18dao.net
前往: 導覽搜尋

朗朗上口百家姓歌谣

>> 点击查看完整《百家姓歌谣》

姓氏源流

姓氏:

數據:
  • 拼音:Péng
  • 百家姓排序:47
  • 人口比例:0.49%
  • 人數排名:39

彭(Péng)姓源出有三:

  1. 出自篯姓,為顓頊帝有玄孫陸終第三子篯鏗之後,以國名為氏。據《通誌·氏族略》和《姓氏尋源》所載,顓頊帝有玄孫陸終,陸終第三子姓篯名鏗,受封於彭地(今江蘇省徐州),建立大彭國,稱為彭祖,其子孫以國為姓,稱為彭氏。
  2. 出自妘姓,為為帝嚳時的火官祝融之後八姓之壹有彭姓。據《國語》所載:“祝融之後,八姓,己、董、彭、禿、女、斟、曹、芊,周滅之。”此說是講彭姓為祝融之後,為八姓之壹。
  3. 出自漢後有他族改姓而來。據《姓氏考略》所載,有胡、西羌、南蠻,清時滿、蒙、回、苗、白、瑤、土家、苦聰、彜、拉祜等民族有彭姓。

得姓始祖

彭祖。彭姓出自顓頊帝的後裔,上古時代,顓頊帝有壹曾孫名吳回,吳回在帝嚳時為火正祝融(用火的官)。吳回的兒子陸終娶鬼方氏的女兒為妻,陸終之妻懷孕三年後都未能產下壹子,萬般無奈的陸終只好用利刃剖開妻子左肋下方,產下三子,剖開右肋下方,又產下三子。六個兒子中的第三子名鏗,後來被封在大彭,為商朝時的諸侯國之壹,彭鏗是個有名的長壽者,據說他壹生活了八百多歲,經歷了夏、商兩代,所以又稱他為彭祖。他的子孫就按照當時習慣,以國命姓,稱為彭姓,他們尊彭祖為彭姓的得姓始祖。

遷徒分布

殷商時諸侯國大彭,即今天的江蘇徐州銅山境內是彭姓的發源地,其後彭姓的繁衍播遷,均是出自此支。

  • 商末時,大彭氏失國,此時已有彭姓人遷居河南南陽壹帶,其中有位名叫彭仲爽的人由南陽去楚為大夫,是為彭姓徒居湖南、湖北的開始。
  • 秦末時楚漢爭霸,位於楚國都城的徐州處於戰亂狀態,有壹支彭姓為避戰亂而離彭城遠遷隴西。
  • 漢時,有長平(今河南西華)侯彭宣,舉家遷居河南淮陽,後於淮陽發展成為望族。
  • 魏晉時,由於戰亂及官職周遷等原因,彭姓人大舉南遷,此際有史料表明,今山東、陜西、甘肅、江西、四川、福建等省均有彭姓人在活動。
  • 南北朝北齊時,彭宣八世孫彭景直徒居瀛州(今河北河間),九世孫中有壹支遷居安定(今甘肅涇川縣北)。
  • 唐玄宗時,為避安史之亂,彭景直之子彭構雲遷居袁州宜春,彭姓開始稱盛於江西省境,彭構雲五世孫彭軒因仕宦而落籍廬陵(今江西吉安)吉水之山口村,並有江西其他彭姓輾轉遷徒於福建。其中彭士然的後裔遷湖南西部,唐末時,彭軒六世孫彭嗣元遷居分宜縣。
  • 宋神宗時,嗣元的九世孫彭延年因被任命為潮州刺史,遂定居於廣東揭陽之浦口村,是為彭姓廣東始祖。後又於此派分出福建漳州、泉州等支派,在閩粵發展成為望族。其中彭延年的第三子彭銳的裔孫彭君達,於明洪武十六年(壹三八三年)遷入廣東梅州,是為梅州彭姓始祖。另據載,彭姓亦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壹,有壹百四十五人分遷於河南、甘肅、山東、河北、湖北、湖南等地。
  • 自清代開始,閩粵彭姓有部分移居臺灣,並有移居東南亞及歐美的彭姓人。至此,彭姓已廣布全國各地。
  • 如今,彭姓分布廣泛,尤以湖南、四川、湖北等省分布最多,上述三省的彭姓約占全國漢族彭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九。

郡望堂號

郡望

  • 隴西郡:秦置隴西郡,治所狄道(今甘肅省臨桃南)。曹魏移治襄武(今甘肅省隴西南)。隋唐為渭州隴西郡。
  • 淮陽郡:即今河南省淮陽,周為陳國都城宛丘。漢於此置淮陽國,後為淮陽郡。隋唐為陳州淮陽郡。民國改原陳州府治淮寧縣為淮陽縣。
  • 宜春縣:西漢初年置縣,隋唐時設州,歷來為“江南佳麗之地,文物昌盛之邦”。治所在宜春,今江西省西部,鄰接湖南省。

堂號

  • 長壽堂、可祖堂:長壽堂、可祖堂都是因彭姓始祖(彭鏗)彭祖而來。彭鏗封於彭,古人說“其道可祖”,後來稱之為彭祖。相傳他活了800歲,在商朝末年,他當了守藏史,到了周朝又當了柱下史。於是,彭姓後人以“長壽”為堂號。
  • 彭城堂:北宋末年原籍江西吉安的彭延年告老辭官後定居於揭陽,是彭氏進入廣東的始祖。其子孫除留居揭陽外,先後遷居豐順、大埔、興寧、五華、梅縣等地。遷居豐順縣人數最多,有“彭半縣”之稱。
  • 彭姓主要堂號還有:“隴西堂”、“淮陽堂”、“述古堂”、“尚賢堂”、“敦本堂”、“光裕堂”、“稚封堂”、“思敬堂”、“衣言堂”、“述信堂”、“奎聚堂”、“三召堂”、“三瑞堂”、“商賢堂”、“柱下堂”、“明經堂”、“孝睦堂”、“雍睦堂”、“春福堂”、“積厚堂”、“博士堂”、“曹斐堂”、“敦倫堂”、“深遠堂”等。

宗族特征

  • 彭姓人源自彭城,望出宜春。多文人騷客,廣智勇之將。
  • 彭姓族譜多次修訂,字行輩份繁雜有序。據1919年彭有康總修的《彭氏七修族譜》,湖南衡山彭姓保公房的輩份字行為:“祖宗培基厚,蘭樹在庭芳,立德通經學,詩書緒以長。”本房輩份字行為:“光承選締澤,代有仕名揚,忠孝維國政,相傳繼永昌。”林子沖房:“盛世明良會,忠臣起若雲,衡湘金玉秀,積慶肇元勛。”豪頭房為:“智勇仁為達,福從大德生,前卿芳自遠,繼善必其誠。”賀家沖房:“友子大曰鼓,芳應均思成,世啟家聲遠,名揚宗祖榮。”

彭姓字輩

清順治七年(1650年)彭而述修、 1919年彭有康總修的《彭氏七修族譜》中記載,

  • 湖南衡山彭姓保公房輩分字行是:祖宗培植厚,蘭樹立庭芳,立德通經學,詩書緒以長。
  • 本房輩分字行是:光承選締澤,代有士名揚,忠孝維國政,相傳繼永昌。
  • 豪頭房是:智勇仁為達,福從大德生,前卿共自遠,繼善必其誠。
  • 賀家仲房是:友子大曰鼓,芳應均思成,世啟家廬遠,名揚祖宗榮。
  • 湘潭中路鋪房是:友子大曰鼓,蕓應均思成,世應家廬遠,名揚祖宗榮。
  • 楊子坪房是:江右貽謀遠,秋堂繼起興,後來宜萃芳,各位振而升。
  • 林子沖房是:盛世明良會,忠臣起若雲,衡湘金玉秀,積慶肇元勛。

清光緒七年(1884年)彭傑圭纂修的《彭氏四修族譜》中記載,

  • 湖南湘潭彭氏行為:思祖惟文太,宗興伍百年,念征有傑士,述信繼商賢。
  • 續修輩分字行是:安福源流遠,中湘世澤綿,詩書昌令緒,孝友紹家傳。

清乾隆十八年(1679年)彭城述修、宣統三年(1911年)彭鐘模總纂的《彭氏宗譜》記載,

  • 四川簡陽彭姓乾隆十八年連續輩分派語10字:鐘國家良彥,育君親手臣。
  • 同治二年(1863年)續修50字:元善成正遠,大德定光乾,朝廷尚進舉,榮華富貴先,有為增學憲,其才在爾全,誌士興萬美,懷道安邦權,天開文遠日,宗功永久傳。

歷史名人

  • 彭 祖:堯的臣子籛鏗。陸終氏第三子,帝顓頊之孫,歷虞夏至商,相傳活了七﹑八百歲。因封於彭城,故稱為彭祖。後世用以比喻長壽。
  • 彭 蒙:戰國時齊國的隱士,田駢之師,思想與莊子的齊是非說相近。
  • 彭 越:西漢初昌邑(今山東省金鄉西北)人,字仲。常漁鉅野澤中。秦末聚眾起兵。楚漢戰爭時,將兵三萬余歸劉邦,攻占梁地(在今河南省東南部),屢斷項羽糧道。不久率兵從劉邦擊滅項羽於垓下(今安徽省靈璧南)。封梁王。後因被告發謀反,為劉邦所殺。
  • 彭 宣:淮陽郡陽夏(今河南省太康)人,漢哀帝時官至大司馬,封長平侯。
  • 彭 俞:宋代進士,宜春(今屬江西省)人,少隱集雲峰,學邃於易,官至終朝散郎。著有《君子傳》、《循吏龜鑒》等傳世。
  • 彭 春:清朝將領。滿洲正紅旗人,棟鄂氏。康熙時歷任太子太保、副都統、都統等職。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統兵驅雅克薩沙俄侵略軍。後參與準噶爾部平叛,敗噶爾丹於昭真多(今屬蒙古)。
  • 彭 孫 :浙江省海鹽人,明代進士,工詩,才華橫溢,與王士禎齊名,號稱彭王。
  • 彭 湃:廣東省海豐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著名農民運動領導人之壹,曾於1929年任中共中央農委書記,同年8月24日在上海被捕,三日後被殺害,享年33歲,遺著有《海豐農民運動》。
  • 彭雪楓:新四軍高級將領,淮北軍區司令。1944年在指揮戰鬥中犧牲。
  • 彭真:山西省曲沃人,原名傅懋恭,他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重要領導人,他品德高尚,性格剛直,才能卓越。
  • 彭龜年:字子壽,號止堂,南宋清江人,宋代文學家。少好學,喜深思。讀程氏《易》,至廢寢忘食。從朱熹、張□問難質疑,其學益精。主要門人為子彭欽、彭鉉。崇尚儒家的仁政,強調君主應當審明“用心有義利,主德有誠偽,用人有邪正,聽言有是非。”著有《止堂集》傳世。
  • 彭孫貽:浙江省海鹽人,字仲謀,清代詩畫家,以賢孝著稱,善詩,工墨蘭。與同邑吳仲木同時受到賢士推崇,當時人稱“武原二仲”。
  • 彭兆蓀:江蘇省鎮洋(今太倉)人,清代詩人,龔自珍曾以其與舒位並舉,贊其所作“清深淵雅”。
  • 彭啟豐:字翰文,號芝庭,長洲(今江蘇省吳縣)人,清代書畫家。雍正五年(1727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充南書房行走。從雍正七年起,歷任河南、雲南、江西及順天等鄉試考官。累遷至右中允,官至兵部尚書。
  • 彭紹升:江蘇省長洲人,清代著名學者、居士,字允初,號尺木,又號知歸子及二林居士,際清是他受菩薩戒的法名。乾隆三十四年進士及第,授縣官,辭不就。因結織羅有高與閱讀明朝高僧紫柏的全集,受到感動而歸心佛法,尤深信凈土。他在凈土教義上除蓮池外,最推重省庵。平日常閉關念佛,發願回向。著有壹行居士集、居士傳、阿彌陀經約論、壹乘決疑論等。對清代凈土信仰的推展有重要的影響。曾用禪學精神解釋儒書,企圖調和儒佛兩家的思想。著有《二林居集》。
  • 彭玉麟:字雪琴,湖南省衡陽渣江人,湘軍首領,曾國藩之股肱,佐曾國藩創建湘軍水師,後主其事,購買洋炮,制造大船。剿滅太平天國居功至偉,官至兵部尚書,受命赴廣東辦理防務。後以疾病開缺回籍。光緒十六年,逝於衡陽江東岸寓所,清廷追賜太子太保銜,賜謚“剛直”,並為他建了專祠。彭玉麟於軍事之暇,也繪畫作詩,以畫梅名世。他的詩後結集付梓,題名《彭剛直詩集》。
  • 彭輝明:又名輝盟,廣西人。中國共產黨員。參加廣西百色起義,任中國紅軍第七軍排長、連長、營長等職。他率部參加了創建右江革命根據地的遊擊作戰。他隨紅七軍主力北上,轉戰桂黔湘粵贛邊。紅七軍到達湘贛蘇區後,他奉命調任湘贛獨立師營長,湘贛省軍區第三分區(轄新余、宜春、分宜、峽江等縣)司令員,紅八軍第二十三師政委,獨立第壹師政委,湘贛省軍區司令員。他率部參加了湘贛革命根據地的第二次至五次反“圍剿”作戰。紅六軍團長征後,他領導軍區機關和直屬部隊堅持湘贛根據地的遊擊戰爭。1935年2月在江西蓮花縣的虎頭嶺與敵激戰中犧牲。
  • 彭德懷:原名彭德華,號石穿,湖南省湘潭人,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中國人民誌願軍總司令,十大元帥之壹,為新中國人民的解放立下不朽的功勛,抗美援朝驚天地,泣鬼神,“打敗美帝野心狼”。1958年為民請命,在廬山會議中被打倒,“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屈屈而終,享年76歲。
  • 彭紹輝:早期紅軍將領之壹,參加了1928年的“平江起義”,在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中六次受傷,失去左臂,1933年中央軍委即授予彭紹輝紅星獎章。新中國成立後,任第壹野戰軍參謀長,西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副部長兼軍事科學和條令部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兼戰術研究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彭紹輝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第壹、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二、三、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十壹屆中央委員。1978年4月25日在副總長任職中病逝於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 彭加木:原名彭加睦,廣東省番禺人,傑出的生物化學家和植物病毒學家。曾任北京大學農學院助教、中央研究院技佐。建國後,任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1950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3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6年3月,彭加木主動要求參加科學院綜合考察委員會的工作,足跡遍及新疆、甘肅、陜西、內蒙、雲南、廣西、廣東和福建等10余省、區。先後15次進疆,協助建立科研基地。1980年5月,彭加木第四次率隊考察羅布泊地區,歷盡艱辛,首次穿越羅布泊幹涸湖底成功,為近代科學史上的壹大勝利。當時,考察隊面臨著缺水、缺油的嚴重困難,6月17日上午10時半,彭加木親自去尋找水源,留下壹張寫著“我往東去找井水”的字條,就再也沒有回來。經過當地政府和駐軍組織專門力量進行立體耕地式的尋找,但始終沒有發現彭的遺體。根據實際情況判明,彭加木是在找水過程中,迷失方向,被狂暴的戈壁沙丘吞噬而獻身,實踐了他早年的誓言:“我準備用自己的骨頭,讓新疆的土壤多添壹點有機質。”1982年8月,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授予彭加木革命烈士的光榮稱號。
  • 彭征俊:男,1935年生,湖南省湘潭市人.早年畢業於湘潭市第壹中學.1950年參加革命,進入解放軍信息學校(河南省鄭州市),後分配至東北防空司令部擔任譯電員.為抗美援朝戰爭作出自己的貢獻.1955年因積勞成疾(肺結核)復員回湘潭.先後在多所中小學任教,1992年從湘潭市九中退休.2000年因病去世.壹生正直不阿,熱情待人,工作積極,愛護妻兒.
  • 彭麗媛:女,山東菏澤鄆城人,出生於1962年11月20日,中國著名女高音 歌唱家,中國當代民族聲樂代表人,中國第壹位民族聲樂碩士,中國人民解放軍最年輕的文職將軍(少將軍銜),也是深受軍內外觀眾喜愛的著名軍旅歌唱家,第八屆、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青聯聯合會副主席,總政歌舞團第壹批“國家壹級演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第壹批“政府津貼”,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歌劇研究會副主席,全國婦聯執委,中國音樂學院客座教授,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兼職教授,總政歌舞團藝術指導。

參考資料

關于“百家姓名/彭”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