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中國曆史/前11世紀-前771年 的原始碼
←
中國曆史/前11世紀-前771年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沒有權限編輯
頁面
命名空間的頁面。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中國曆史/內容頂部}} ==西周== 西周(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中國曆史上繼商朝之後的朝代,建都于宗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後來將都城東遷,所以稱這壹時期的周朝爲西周。 ===綜述=== 西周從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朝起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殺爲止,共經曆11代12王,大約曆經275年。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壹些諸侯立周平王(宜臼)爲國王,平王將京都從宗周遷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曆史上稱東遷以後的周王朝爲東周。 周族有著悠久的曆史,長期在陝甘壹帶活動,後以岐山之南的周原爲主要的根據地。至公元前11世紀初,周族的力量日益強大。它壹面征伐附近小國,擴充實力;壹面把它的都邑從周原遷到今天長安縣沣水西岸,建成豐京。它不斷向東進逼的勢態,加劇了與商朝的矛盾。商王帝辛壹度將西伯昌(文王)囚于裏。周臣用美女、珍寶進獻商王,帝辛才放了西伯昌。西伯昌回到國內後,進壹步加緊了伐商的准備。此時,商王朝政治腐敗,內外矛盾空前尖銳。文王認爲伐商條件已成熟,臨終前囑太子發(武王)積極准備伐商。武王即位以後,趁商朝主力征戰在外之際,出兵車300乘、士卒4.5萬人、虎贲(沖鋒兵)3000人,浩浩蕩蕩地向東進發。庸、蜀、羌、鬃、微、盧、彭、濮等許多小國也率兵會合。周武王在牧野誓師,曆數商纣之罪。商纣王臨時組織奴隸17萬與周軍對陣,但軍士們無心戰鬥,陣前倒戈,引導周軍攻纣。商纣王倉惶逃遁,在鹿台自焚而死,商朝遂亡。從此,中國曆史進入了周王朝時代。 武王克商以後,基本上控制了商朝原來的統治地區,又征服了四周的許多小國。但如何牢固控制東方的大片領土,成了武王面臨的壹個嚴重問題。于是,他采用「分封親戚、以藩屏周」的政策,把他的同姓宗親和功臣謀士分封各地,建立諸侯國。壹個個諸侯國成爲對壹方土地進行統治的據點,它們對周王室也起到拱衛的作用。武王把商纣之子武庚(祿父)封于商都,借以控制商人;封其弟管叔、蔡叔、霍叔爲侯,監督武庚;又將周公封于魯、姜尚封于齊、召公封于燕。周武王死後,其子繼位。因成王年幼,由周公攝政。管叔、蔡叔對周公不滿,散布流言,說周公意在謀取王位。不久,武庚與管、蔡串通壹起,並聯合東方的徐、奄、薄姑等國發動叛亂。周公調大軍東征,用了三年時間,終于平定了武庚與管、蔡之亂,殺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東征取得全面勝利,使周王朝的統治得到鞏固。 武王滅商之後,回到鎬京,深感鎬京與新征服地區相距太遠。他意在夏人活動中心的伊洛河地區建立新的都邑。他的這壹想法尚未實現,突然病逝。從寶雞出土的何尊銘文中看到,成王即位後,繼承了武王之遺志,決定在洛陽附近建壹新邑,「宅茲中國」。從這裏對新征服地區進行統治,可大大縮短距離。爲此,成王曾派召公去洛陽附近「相宅」。不久,洛邑(成周)與武王所建的鎬京(宗周)壹起,成爲西周時期政治、軍事、文化的中心。爲徹底鏟除殷遺民的複國夢想,成王時還將殷頑民遷至成周。 由于周公旦在宗周攝政,魯侯之爵由他的長子伯禽就封。魯的地望在今天的山東曲阜,已發現魯城遺址;姜尚所封的齊國,在今山東臨淄;召公所封的燕國在今北京房山,也已發現城址和燕侯墓地;武庚叛亂被平息後,該地封給武王之弟康叔,爲衛侯,已在河南浚縣發現衛國遺址;纣的庶兄微子啓未參預武庚叛亂,他作爲商族的後裔被封爲宋侯,其地在今河南商丘;在衛國的西邊,還有個晉國,成王攻滅唐國後,以其地封給他的兄弟唐叔虞,在今山西翼城與曲沃交界處已發現其遺址。這些諸侯國的封地往往形成犄角之勢,互有聯系、互相制約,因而在早期階段對政治局面的穩定確曾起到壹定的作用。文獻中所說「成康之際,四十年刑錯不用」,正說明成王平定武庚叛亂後,周王朝出現了壹段安定的局面。 周人在經過壹系列戰爭之後,控制的地域南到巴、濮、鄧、楚;北到肅慎、燕、亳;東邊到達濱海;西邊直抵甘、青。其範圍比商朝的地域還大。周王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國家機器,對域內實行有效的統治。制訂的刑罰,比商代更系統。常備軍的人數比商代還多,在宗周駐有六師,在成周駐有八師。全國的土地與臣民,名義上都屬周王所有,即所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所以,周王封給諸侯土地與臣民時,要舉行授土授民的儀式。所封的諸侯國,要定期朝見周王,有保衛王室的義務。他們還要向周王納貢服役(包括兵役),如果不納貢服役,就是侮慢王室,要受到懲處。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受封者常常擅自割讓或交換土地,漸漸將土地變爲私有財産。同時,隨著新開墾的土地越來越多,私田的數量也在增加。私田的出現,對以井田制爲基礎的土地公有制,起到腐蝕和沖擊的作用。 西周時期的社會經濟比商代又有發展。大量使用奴隸生産,爲社會提供了更多的剩余勞動産品,促使各種手工行業得到發展。青銅業生産進壹步擴大,除王室控制的青銅作坊外,諸侯國也有自己的青銅作坊。青銅産品的數量更多,用途也更廣,幾乎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青銅業的發展,推動了其它行業的興盛。文字的使用也更廣泛,除了在甲骨上契刻文字外,在上萬件銅器上都鑄刻有銘文,記錄了當時社會生活中發生的許多事件。最多的壹件鑄有499個字,不亞于當時的壹篇文獻。農業、畜牧、紡織、冶金、建築、天文、地理等科學技術也有不少新進展。這些成就促使人們的生産、生活都有變化。考古學家在西周晚期的墓葬中發現了人工冶制的鐵器,說明至少在西周晚期,人們已經掌握了人工冶鐵技術。這壹發現,表明人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鬥爭中,又掌握了壹種有效的手段。 到了周厲王時,國內矛盾日趨尖銳。厲王橫征暴斂,虐待百姓,還不讓國人談論國家政事。公元前841年,終于發生國人暴動。厲王逃到彘(今山西霍縣),國人推共伯和行天子事。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中國曆史確切紀年的開始。周宣王繼位後,汲取教訓,改變政策;爲解除戎狄的威脅,還發動了對戎狄的防禦戰爭,取得了勝利。在對荊楚、淮夷的戰事中,也取得了壹些勝利,因而號稱「中興」。但是社會中各種矛盾依然存在,整個社會仍處于動蕩之中。 曆史的發展總是不平衡的。商周時期中原已進入青銅時代的繁盛時期,周邊的壹些地區仍相對落後壹些。因此,爲財富及利益所驅動,周人與其它國族的戰爭幾乎壹直不斷。江漢流域是蠻族的根據地。昭王率大軍征伐南蠻,遭到蠻族的強烈抵抗,周朝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昭王也死于漢水之中。這是西周早期遭到的壹次嚴重失敗,從此失去了對南方各國的控制能力。穆王與宣王也曾南征,均未獲得重大戰果。東方的夷族也時常侵擾周境,戰事不斷。噩侯馭方不堪周朝的奴役,「率南淮夷、東夷,廣伐南國東國」,壹直打到成周附近,震驚朝野。周王派西六師、東八師前往作戰,仍無力抵禦。後靠同姓諸侯的兵力增援,才取得了勝利。西北方的犬戎是西周時期最重要的外患。穆王時,犬戎的勢力逐漸強大,阻礙了周朝與西北各國的往來,穆王西征犬戎,「獲其五王」,並將壹批犬戎部落遷到太原,打通了周與西北各國的道路。以後,犬戎仍屢次侵犯周境。宣王之子幽王,寵愛褒似,想殺太子宜臼,立褒似之子伯服做王位繼承人。宜臼的母親是申侯的女兒。申侯勾結犬戎攻打周王,殺幽王于骊山之下,犬戎乘機掠走大量財寶。西周就此滅亡。宜臼靠諸侯的幫助,登上王位,是爲平王,翌年遷都洛邑,從此,曆史進入東周時期。 ===簡況=== 從周朝開始,進行境內各個民族與部落不斷融合的過程,在這期間,華夏族的逐步形成,成爲現代漢民族的前身,其它還有夷、蠻、越、戎狄、肅慎、東胡等諸多少數民族。 周文王(昌)長子伯邑考被纣所殺。文王死後,周武王(發)即位。後來,商王纣更加暴虐,商朝矛盾急劇激化。周武王率軍東征,渡孟津,與諸侯相會,聲討纣的罪行。在甲子日清晨,周軍與纣兵于牧野決戰。周軍全勝。纣被迫自焚而死,商朝亡。周朝建立。 武王死後,周成王(誦)即位。成王年幼,武王之弟周公旦攝政。管叔、蔡叔與武庚叛周。周公奉成王命東征,平定叛亂。東都成周建成,周公還政成王,周朝進入鞏固時期。 史稱成康之治。 周康王(钊)死後,子周昭王(瑕)繼位。昭王十六年,他親率大軍南征荊楚,直至江漢地區。南征共經3年,昭王還師渡過漢水時溺死,軍隊也遭覆滅。繼昭王而立的是其子周穆王(滿),在位長達55年。他好大喜功,仍想向四方發展。穆王好遊行,致使朝政松弛。東方的徐國率九夷侵周。穆王南征,通過聯合楚國的力量,才得以平定。 經過昭穆時代,周朝實力削弱。這壹時期,西北地區的戎狄逐漸興盛。周懿王時,出現戎狄交侵,暴虐中國的局面,周人深爲所苦。 到周厲王時期,連年戰亂,給民間帶來深重的疾苦。與此同時,厲王任用榮夷公爲卿士,將社會財富和資源壟斷起來。爲壓制國人的不滿,厲王命衛巫監視,有謗王者即加殺戮。結果人人自危,終于釀成國人起義。前841年,國人大規模暴動,厲王被迫出奔到彘(今山西霍縣)。朝中由召公(召穆公虎)、周公(周定公)兩大臣行政,號爲共和(壹說由諸侯共伯和攝行政事)。 共和十四年(前828年),厲王死,太子靜即位,是爲周宣王,在位共46年。宣王勵精圖治,朝政有明顯起色。宣王晚年,周王朝重新出現了衰象。宣王幹涉魯國的君位繼承,用武力強立魯孝公,引起諸侯不睦。三十六年,征伐條戎、奔戎,慘遭敗績。三十九年,與西戎別支姜氏之戎戰于千畝(今山西介休南),慘敗。 前781年,周幽王繼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執政,朝政腐敗激起國人怨恨;三年(前779年),伐六濟之戎失敗;同時天災頻仍,周朝統治內外交困。幽王廢掉正後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嬖寵美人褒似爲後,其子伯服(壹作伯盤)爲太子。宜臼逃奔申國,申侯聯合缯國和西方的犬戎進攻幽王。幽王與伯服均被犬戎殺死于戲(今陝西臨潼東)。前771年,西周覆亡。 幽王死後,申侯、魯侯、許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于申,虢公翰又另立王子余臣于攜(今地不詳),形成兩王並立。宜臼爲避犬戎,遷都到洛邑,是爲周平王。東周建立。余臣在平王十壹年,既晉文侯二十壹年(前760年)被晉文侯所殺。 ===政權=== 周武王滅衆多小國建立較大的侯國,強迫奴隸制的小邦國接受周朝的封建制,周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它是按照諸侯與周王室的親疏關系而劃分的。周王爲了鞏固其統治地位,采取了“衆建諸侯、裂土爲民”的分封制。“井田制”是周朝社會生産關系的基礎,也是貴族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農業仍舊是社會經濟的主要部門。 ===禮制和刑罰=== 周王朝有嚴格的禮制和刑罰,“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周禮以父系社會體制之下形成的宗法制爲基礎,用以調解和調節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和關系。刑罰是用來控制、鎮壓平民和奴隸的,有死刑、墨刑、流刑、鞭刑、罰金等刑罰和壹套訴訟審判制度。 ===商業和交通=== 青銅農具使用比商代更爲廣泛,排水與引水技術掌握較好,農作物中桑麻瓜果都有栽培種植。手工業部門多,分工比商代更細,有“百工”之稱,商業有了更進壹步的發展,在“國”與“都”中,出現了更大的市場。 西周實行井田制。每個男性主要勞動力授田百畝(相當于現在31畝多),每隔3年耕作者之間更換壹次分配的田地。當時普遍采用熟荒耕作制,使得農業生産有了很大進步。 西周時期,商業發達,有專門從事貿易活動的商人。海貝、海蚌和占蔔用的龜甲等,往往都是從遠方貢獻和交換來的。海貝當時也作爲貨幣,以朋爲單位計算。舟船和馬車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社會生活=== 采集是當時平民的主要日常生活來源,而狩獵則是貴族的娛樂活動。 ===戰爭與交往=== 周王朝建立以後,仍不斷用兵,常和荊楚、鬼方、嚴允、東夷、淮夷等鄰邦發生戰爭,互有勝負。與此相反,更多的則是與鄰邦的友好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 [[Category:中國曆史]] {{中國曆史/內容底部}}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模板:Link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Middle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中國曆史/內容底部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中國曆史/內容頂部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中國曆史/相關欄目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底部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頂部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至
中國曆史/前11世紀-前771年
。
導覽選單
管理员登录
操作和工具
关闭菜单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
對話
貢獻
登入
搜尋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導覽
首頁
生活類實用查詢
學習類實用查詢
工作類實用查詢
旅行類實用查詢
休閑類實用查詢
網路類實用查詢
通信類實用查詢
最近變更
隨機頁面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快捷導航
IP地址搜尋定位
Emoji😄辭典📕
Emoji✂️複製📋
國語字典
國語辭典
國語大詞典
成語詞典
台灣數據集
香港數據集
中國企業數據集
各國企業數據集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