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典/舌
漢字:舌
簡要介紹
【注音】:ㄕㄜˊ
【部首】:舌
【部首筆劃】:06
【正體筆劃】:6
【简體】:舌
【拼音】:shé,
【簡體筆劃】:06
【簡體筆順】:撇橫豎豎折橫
【拼音輸入】:she
【五筆輸入】:tdd
【五行】:金
【吉凶寓意】:凶
字體展示
【正體】:
舌
【宋體】:
【楷體】:
詳細介紹
【詳細解釋】:
舌
lingua;tongue;
● 舌 shé〈名〉
(1) (會意。從幹,從口。本義:舌頭)
(2) 同本義[tongue]
◇ 舌,在口所以言也,別味也。從幹,從口,會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 ―― 《說文》
◇ 兌為口舌。 ―― 《易·說卦》
◇ 心在竅為舌。 ――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 《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3) 又如:舌舉(舌翹起而不能動。指理屈詞窮);舌撟不下(翹起舌頭。形容驚訝或害怕的樣子);舌刺刺(形容嘴舌不停地說話);舌敞唇穿(舌爛辰破,舌爛唇幹);舌簧(巧舌);舌幹唇焦(說話過多,舌頭乾燥,嘴唇焦裂。形容費盡口舌、反復申說、勸道。也作舌敝唇焦)
(4) 代指言語[language]
◇ 雲而使舌。人體委與之。 ―― 《國語·周語》。注:“舌人能達異方之志,象胥之官也。”
◇ 駟不及舌。 ―― 《論語·顏淵》
(5) 又如:舌辯(能言善辯;爭辯);舌搖簧鼓(滿嘴胡說;大發議論);舌敝耳聾(指言者舌敝,聽者耳聾。意為議論紛繁);舌辨(口才敏捷);舌鋒(謂言詞犀利);舌人(古代的翻譯官);舌端月旦(用言語評論人物);舌劍唇槍(比喻言辭鋒利。也作“唇槍舌劍”);舌燦蓮花(比喻能言善道)
(6) 指畚箕外伸的部分。也泛稱舌狀物[sth.resemblingatongue]。如:帽舌;鞋舌;火舌
(7) 指裝在鈴鐸內的錘。亦指管樂器的簧[hammer;spring]
◇ 遒人以木鐸徇于路。 ―― 《書·胤征》。孔傳:“木鐸,金鈴木舌。”
舌敝唇焦
shébì-chúnjiāo
[talktillone'stongueandlipsareparched]形容話很多,說得舌疲口幹
● 舌邊音 shébiānyīn
[lateral]用舌頭沿其縱向中線某處造成閉塞、但在一邊或兩邊留出縫隙而發出的音
● 舌根音 shégēnyīn
[velar]亦稱“舌面後音”。語音學上指靠近舌根的舌面上升,靠近或頂住軟齶(或硬齶和軟齶中間)而發出的輔音,如普通話語音中的g,k,h
● 舌耕 shégēng
(1) [liveonteaching]∶授徒者恃口說以謀生
◇ 或雲,賈逵非力耕所得,誦經口倦,世所謂舌耕也。 ―― 王嘉《拾遺記》
(2) [hardreading]∶指勤奮讀書
● 舌尖音 shéjiānyīn
[apical]語音學名詞。指舌的尖部靠近或頂住門齒、上齒齦、硬齶的前部而發的輔音。普通話語音中的z,c,s,d,t,n,l,zh,ch,sh,r都是舌尖音。其中舌尖前音有z,c,s,舌尖中音有d,t,n,l,舌尖後音有zh,ch,sh,r
● 舌面前音 shémiànqiányīn
[dorsal]語音學上指舌面前部上升、靠著或接近齒齦、前硬齶發出的輔音,如普通話語音中的j,q,x
● 舌傷 shéshāng
[calumniatoryharm]公眾輿論對人精神的傷害
人言可畏,舌傷難醫
● 舌苔 shétāi
[tonguefur]舌頭表面的滑膩物質
● 舌頭 shétou
(1) [tongue]∶人和動物嘴裏辨別滋味、幫助咀嚼和發音的器官,根生在口腔底上
(2) [anenemysoldiercapturedforthepurposeofextractinginformation]∶為了偵察敵情而活捉來的敵人
抓到一個舌頭
● 舌戰 shézhàn
[scuffle;argueheatedly;haveaverbalbattlewith]激烈辯論
舌戰群儒
● 舌子 shézi
[tongue][方]∶舌頭
舌
shé ㄕㄜˊ
(1) 人或動物嘴裏辨別滋味、幫助咀嚼和發音的器官:舌頭。舌耕(a.指讀書勤奮;b.舊時學者授徒,依口說謀生,好像農夫耕田得粟)。唇槍舌劍。
(2) 語言辯論的代稱:舌戰(激烈議論)。
(3) 像舌頭的東西:帽舌。火舌。
(4) 鈴或釋中的錘。
(5) 指箭靶兩旁上下伸出的部分。- 鄭碼:MI
- U:820C
- GBK:C9E0
- 筆劃數:6
- 部首:舌
- 筆順編號:312251
lingua;tongue;
【序號】:12056
首字注音索引
ㄚ(a) | ㄅ(b) | ㄘ(c) | ㄉ(d) |
ㄜ(e) | ㄈ(f) | ㄍ(g) | ㄏ(h) |
ㄐ(j) | ㄎ(k) | ㄌ(l) | ㄇ(m) |
ㄋ(n) | ㄛ(o) | ㄆ(p) | ㄑ(q) |
ㄖ(r) | ㄙ(s) | ㄊ(t) | ㄨ(w) |
ㄒ(x) | 一(y) | ㄗ(z) |
關于“漢語詞典/舌”的用戶留言:
新增留言
--36.233.36.114 (IP 位置 | 誰是 | 貢獻) 2017年10月10日 (二) 19:20 (CST)
留言: 「舌燦蓮花」應是「舌粲蓮花」
「粲」意符為「米」,本義指精米(如:白粲/精粲),引申為“美”(特指美女,如:粲者)、“笑”(如:博君一粲/以資 一粲)。當形容詞,指綺麗、粹美、精妙(如:綺粲/粲麗/粲美/粲艷/粲花蓮舌/粲花妙舌)。當動詞,指吐放、恣情吐說(如: 舌粲蓮花/舌粲珠璣/齒粲飛花/齒粲瓊瑰)、宋•洪适《擬古十三首•今日良宴會》:「放歌掀醉髯,晤語粲春葩。」(晤語:見 面交談。粲春葩:吐放出的言詞如春花之富艷,奪目攝人。)。又指開;綻開,如「傾詞粲吐,下筆蘭芳」、宋•釋文珦〈四序〉: 「軟草鋪作茵,芳葩粲成綉。」、宋•陳著〈寄題剡竺貫之書堂〉:「一片心田種善根,粲爲枝葉有兒孫。」、《民國通俗演義》:「一 張樱桃小口,尤能粲吐蓮花,每出一語,無不令人解頤。」以上這些義項,皆是「燦」所不具備的。
二.「舌粲蓮花」指口吐蓮花;口吐珠璣;舌底生蓮;舌粲珠璣;舌底粲蓮(粲:開綻,吐生)。為褒義詞,常用來形容口才好, 能言善道,有如蓮花般美妙。「粲」當動詞,指吐放;恣情吐說,見於清•吳趼人《劫餘灰•第十二回》:「老師傅舌粲蓮花, 弟子頓開愚昧矣。」。「口吐蓮花」比喻口能吐發妙語,說話有文采。見於《醒世恒言•蘇小妹三難新郎》:「少游又問訊云:『願 小姐身如藥樹,百病不生』小妹一頭走,一頭答應:『随道人中吐蓮花,半文無舍。』」「口吐珠璣」見於明•謝讜《四喜記• 花亭佳偶》:「身呈文彩,口吐珠璣」。「舌底生蓮」見於《聊齋志異•八大王》:「舌底生蓮者,不能窮其狀。燈前取影者,不能 為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