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美食/六類人不宜多吃荔枝(圖)
貪吃荔枝誘發結腸炎
40歲的王女士之前患有潰瘍性結腸炎。前日,家人買回新鮮的荔枝,她也忍不住嘗鮮,沒想到幾顆荔枝下肚,開始感覺下腹痛、頭暈,之後就開始感到腹痛難忍,大便伴有全血塊和黏液。到醫院檢查發現,原來是吃荔枝誘發了潰瘍性結腸炎所致。市中醫醫院消化科的呂永慧主任說,原本有潰瘍性結腸炎、荔枝過敏、熱性便秘和痤瘡、上呼吸道感染和咽喉炎、牙齦腫痛、糖尿病的患者吃荔枝要相當謹慎。
呂主任解釋說,這六類病人都屬於濕熱體質。雖然荔枝的果肉含大量的葡萄糖、蔗糖、蛋白質、和維生素群,食用適量有生津養血、補脾益肝的功效,在醫學上能治療氣血不足、脾胃虛寒;不過荔枝性熱,陰虛火旺者、濕熱體質者吃了會“虛火”上升。
呂主任提醒市民,過量食用荔枝容易引起頭暈、噁心、腹痛腹瀉、皮疹等症狀,嚴重者還會出現血壓下降、抽搐、心律不齊、昏迷甚至死亡。司機和高空作業者吃荔枝要適可而止。
“荔枝病”高峰殺到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周永健醫生說,每年的6—7月是因為食用荔枝引起相關病症的主要季節。隨著荔枝大量上市,價格走低時,“荔枝病”會迎來高峰。“荔枝病”多在清晨3~8點鐘突然發病,發病的主要症狀是:頭暈、出汗、面色蒼白、乏力及心悸,部分患者會出現口渴、饑餓、腹痛和腹瀉。病情重者發病數分鐘至1小時後可突然發生昏迷,體溫輕度發熱。
周醫生說,根據流行病學調查,一般連續一星期,每天吃2公斤荔枝的人才有可能得“荔枝病”,而且發病者多為兒童。因此,只要市民食用荔枝儘量不貪食,應該不會有大礙。
溫馨提示
荔枝去皮浸鹽水
正確食用荔枝的方法是:吃荔枝前後適當喝點鹽水、涼茶或綠豆湯,可以預防“虛火”。或者把新鮮荔枝去皮浸入淡鹽水中,放入冰櫃裏冰後食用,不僅可以預防“虛火”,還具有醒脾消滯的功效。另外,荔枝殼煎水喝,還能解荔枝熱。成年人每天吃荔枝一般不要超過300克,兒童一次不要超過5枚;不要空腹吃荔枝,最好是在飯後半小時再食用。
相關鏈結
“水果病”知多少
1.芒果、鳳梨:吃多了嘴皮立即發麻、紅腫,嚴重的全身出皮疹;
2.柿子:吃多了會有結石,這與其中含鞣酸多有關。而為防澀噴灑的石膏鈣化後也加重了結石產生的可能,尤其是老年人吃多了容易造成腸道梗阻;
3. 蘋果、芭樂:中醫認為,蘋果、芭樂具有“收斂”作用,可用來對付腹瀉,因此便秘的人要少吃。蘋果中富含的鞣酸,與蛋白質結合會生成具有收斂性的鞣酸蛋白質,使腸蠕動減慢,從而延長糞便在腸道內滯留時間,易形成便秘;
4.榴槤: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吃多了難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