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詞典/成語典故/不遺餘力

出自 Tw.18dao.net
前往: 導覽搜尋

【內容】:這個典故出自《戰國策.趙策三》。秦國和趙國在長平(今山西)交戰,趙沒有取勝,還死了一個都尉。趙孝成王(趙丹)把大將樓昌和大夫虞卿找來商量對策。趙王說:“現在軍隊作戰沒有取勝,都尉又陣亡了,我想拿出全部的力量去和秦軍再拼一下,你們看如何?“樓昌搶先說:”這沒用,不如派高級使臣去求和。“虞卿說:”主張講和的人,以為不求和軍隊一定會被打敗。但是和不和,控制權掌握在秦國人手裡,大王請你分析一下,秦國是否想打敗趙國的軍隊呢?“趙王說:”秦國這次侵犯我們,已經是不遺餘力了,看來一定是想要打敗我們的軍隊。“虞卿勸諫:”請你聽從我的意見,派出使者帶著貴重珍寶去聯合楚國和魏國,楚國和魏國想要得到大王的珍寶,一定會接待我們的使者,這樣派去的人和楚、魏聯系上了,秦國一定會懷疑天下將要“合縱”而且必定害怕,這時再求和就可以了。“趙王沒有採納虞卿的意見,和平陽君趙豹商議後决定求和,派信使鄭朱去秦國,秦國接待了他。趙王召來虞卿說:“我派平陽君向秦國求和,秦國已接待了先去的使者鄭朱,你認為如何?“虞卿回答:”大王不可能講成和,趙國軍隊一定會被消滅掉。天下慶賀作戰取勝的人都要在秦國了,鄭朱是我國的名人,他到了秦國,秦昭襄王和相國範睢肯定會張揚求和的這件事,以便叫天下人都知道。楚國和魏國認為趙國已經和秦國求和了,一定不會來援救大王,秦國知道楚、魏等各國不來援救趙國,那麼求和的事就講不成了。“後來趙國終究沒能和秦國實現求和,軍隊果真被消滅了。 現通常用此典故說明在做某件事情,作了最大努力,拿出了全部力量。

【序號】:291

成語詞典提供兩種查詢方式,可按首字注音索引查詢成語,也可按首字拼音索引查詢成語,包含三萬多個成語、324條成語典故、200多則成語故事,上百個成语典故及相关历史人物故事,内容豐富、查詢方便,非常感謝您的使用!

關于“成語詞典/成語典故/不遺餘力”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