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檢索/“十五”全國技術創新綱要

出自 Tw.18dao.net
前往: 導覽搜尋


  “十五”期間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時期,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國民經濟進行戰略性結構調整和企業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時期。“十五”期間要繼續深入實施全國技術創新工程,推動以企業為中心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我國的國際競爭力,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一、“十五”技術創新工作面臨的環境

  建國5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我國已經形成了門類齊全、具有一定規模的工業生產體系,一些主要產品產量躍居世界前列,我國過去長期存在的商品短缺狀況基本改變,一批重大技術裝備已基本立足國內生產,重點行業生產水準與國外差距明顯縮短。“九五”時期,通過實施技術創新工程,我國的技術創新體系框架初步形成,技術創新的法律法規、政策體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企業技術創新環境得到改善,企業技術創新意識和技術創新能力得到了增強。

  “十五”期間,技術創新工作將面臨新的國內外環境:

  (一)國際科技、經濟競爭日益激烈。世界範圍的經濟結構調整,尤其是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跨國公司迅速擴張,對全球資源配置的能力增強,引起了投資方式和國際分工的變化,加速了研究開發、生產、投資、貿易、金融等各個領域的全球化,密切了國際經濟聯繫,也加劇了國際競爭。跨國公司通過不斷加大對研究開發的投入,增強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提高對關鍵核心技術的壟斷程度,以獲取超額利潤。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各國在擴大開放的同時,加強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提高本國整體競爭力和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知識或智力資源的佔有、配置、生產和運用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依託,綜合國力競爭將更加依賴技術創新。科學技術各領域相互滲透、交叉融合,不斷產生出新的成果,影響到經濟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特別是資訊技術的發展,將給未來社會帶來革命性的突破。技術領先成為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企業通過技術創新,不斷追求技術優勢的領先,加速技術成果的轉化,使產品從研究開發到商品化的過程大大加快,生命週期縮短,研究開發成本提高,對技術創新人才需求迫切,投資風險加大。

  (三)國內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的變化對技術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來,短期經濟條件下以供給不足為特徵的供需矛盾進一步改善,新的產業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戰略性經濟結構調整迫在眉睫。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和嚴峻的國內就業壓力,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如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是加速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一項緊迫任務。

  (四)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將改變傳統技術創新工作方式。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WTO)及國內經濟、科技、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市場的開放程度將大大提高,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強化。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緊密結合成為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內容,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成為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改革的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政府的職能將進一步轉變,政府宏觀調控的方式和手段也將隨之改變,協調、引導、監督、服務,運用經濟、政策和法律手段引導企業技術創新活動將成為政府的主要工作方式。

  二、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

  “十五”時期技術創新工作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按照《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的總體部署,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綜合國力與企業競爭力的增強,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促進產業技術升級。在“九五”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技術創新工程”的實施,整體推進全國技術創新工作的深入開展,建立和完善具有我國特色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有效的運行機制,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與完善。

  (一)堅持市場導向,遵循市場規律的原則。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配置資源和引導技術創新活動方面的基礎作用。發揮參與市場競爭的各個主體作用,促進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要通過市場引導企業技術創新,按照加入WTO的要求,逐步形成開放、競爭、有序的要素市場,努力建立和形成與國際接軌的技術創新市場環境。

  (二)堅持企業是技術創新主體的原則。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引導和促進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增強企業的技術創新動力和技術創新決策的自主性。促進企業之間和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聯合,引導企業面向國際市場開展技術創新,進行國際合作。

  (三)堅持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制度創新系統推進的原則。把建設技術創新體系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結合起來,作為企業改革與發展的重要內容,促進企業的改革、改組、改造和加強管理,推動企業在技術進步、品質管制、市場開拓、售後服務等各方面的整體進步。將技術創新與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及技術改造相結合,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四)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突出重點的原則。從國情出發,發揮比較優勢,採用系統設計、突出重點、分步推進、綜合協調的方式、推進企業技術創新。

  三、主要目標和任務

  在“九五”實施《技術創新工程》的基礎上,技術創新工作要面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利用兩種資源;要促使企業成為資源配置主體,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著眼於促進我國工業整體素質提高和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

  (一)“十五”期間要基本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構建有利於技術創新的環境,政府、企業和社會初步建立適應WTO規則的技術創新工作機制,促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

  1.促進建立以企業技術中心為主要方式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

  2.促進建立為企業服務的技術創新社會服務體系。

  3.促進建立以經濟政策和法律手段為主要方式,發揮經濟杠杆作用的技術創新政府宏觀調控體系。

  (二)“十五”期間要圍繞產業技術升級和結構調整,推進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前瞻性技術的開發機制。

  1.促進我國建立和完善與國際接軌的技術標準體系,研究技術壁壘,促使我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拓展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技術升級的技術支撐空間。

  2.組織一批產業的關鍵共性和前瞻性技術開發,促進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開發一批關係國家經濟安全的關鍵技術,推進企業知識產權,研究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工藝。促進國家企業的新產品產值率和專利數量大幅提高,技術進步對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5%以上。

  3.開發和推廣一批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環境保護,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公共技術及公益性技術,基本淘汰高耗水、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後生產工藝,傳統產業技術水準有較大提高。

  4.建立以國家重點工程為依託的重點關鍵成套裝備和配套技術的研製、開發機制,開發、研製一批重大技術成套裝備和主導產品。

  5.突出重點,促進一批企業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水準技術創新能力的大公司和企業集團。

  6、促進一批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培育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高技術產業工業產位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目前的9%提高到16%左右,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目前的4%提高到6%左右。

  四、工作重點

  (一)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和運行機制

  1.推動以企業技術中心為主要方式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通過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動企業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不同規模與特點,建立健全以技術中心為主要方式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和運行機制,加強對企業技術中心建設的支持和指導,引導企業加大對技術創新和研究開發的投入,形成與其他企業、高等學校、科研機構以及各種仲介機構的合作機制,有利於人才脫穎而出的用人機制,高效的市場回饋機制和科學的決策機制。

  (1)以促進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為目標,培育企業核心競爭能力。抓好技術創新試點企業,促進企業大幅度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推進企業成為資源配置主體。促使試點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加大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開發,形成擁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核心能力強的大公司和企業集團,提高其技術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促使其參與國際競爭。通過促使研究開發能力和技術開發機構建設,培育企業核心能力,在新產品和新工藝的技術創新能力、重大生產裝備水準等方面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準,擁有高素質的技術帥才和技術帶頭人,主導產品具有國際競爭力,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拄和龍頭。

  (2)繼續支援和引導企業技術開發機構建設。通過引導企業技木中心建設,促進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完善,有效地保護知識產權;落實各項財稅優惠政策,激勵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形成多管道的創新投入機制,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企業技術創新隊伍,使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進而提高其整體競爭力。形成若干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能力,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大公司和企業集團;推進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形成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企業技術開發機構。   引導和支援企業建立以技術中心為主要方式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有效運行機制,如大資金和人才投入力度,使研究開發經費支出占銷售總額的比例不斷提高,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大型企業達到3%,一般企業在1.5%以上,努力提高企業的管理水準,使其技術創新能力適應經濟發展和參與國際競爭的要求。

  (3)促進企業建立科技人才的培養和使用機制。加大對企業引進與培養高水準創新人才的支援力度,大力引進與培養年輕的技術帶頭人和技術創新管理人才,調整人才結構。發揮國家、地方、行業、企業有關激勵人才政策的作用,運用戶籍制度、用人制度、評價制度、分配制度、獎勵制度,吸引世界前沿科技人才和創新管理人才到企業從事技術創新。鼓勵海外留學人員、國外專家和其他從事高新技術開發的人才到國內創業,為他們創造寬鬆的創業環境,同時鼓勵他們直接到企業從事研究開發。

  (4)鼓勵產學研聯合培養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支持科技人員兼職從事技木創新和成果轉化。鼓勵對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實施的合理股份體現,鼓勵科技人才職務發明和非職務發明擁有受益權。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博士後流動站。

  以技術創新管理培訓班和技術創新管理出國考察團等形式,對企業技術創新骨幹、創新管理人員和技術工人提供在職繼續教育。培養一批具有創新意識、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企業家和技術創新帥才和技術帶頭人,造就一個高素質的技術工人群體。

  (5)大力推動企業專利戰略的實施,通過企業專利試點工作,促進企業的專利意識、專利戰略、專利發明、專利利用和保護以及專利人才培育工作。

  2.加快為企業服務的社會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建設。仲介服務體系是技術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促使建立和完善技術創新仲介機構,建立有效運行機制,整合社會科技資源,形成全社會、開放式、網路化的技術創新服務網路,為技術創新提供有效的支撐和服務。

  (1)促進技術創新仲介服務建設。要進一步發揮和完善技術創新仲介服務機構的職能,為企業提供技術、資訊、人才、金融、法律、政策等方面的諮詢、培訓、評估服務。研究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完善仲介服務機構服務標準和行為規範;建立、健全激勵機制,促使仲介機構提高服務品質,樹立良好信譽,增強市場競爭力。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和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和整合。以城市為依託,“十五”期間在全國建立100家技術創新仲介服務機構,形成面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區域性、專業性技術創新服務中心,逐步形成符合市場經濟規律、開放大、網路化的技術創新服務體系,推進區域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區域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有重點引導和扶持中小企業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提高中小企業的技術配套能力。

  (2)加快技術創新資訊網路建設,實現全國各城市及相關高等學校、科研機構、仲介機構的資訊網聯網,加強有效的資訊服務,及時發佈科技成果、難題招標、人才供求等資訊。進一步促進技術市場的發展與完善,並逐步規範化,形成制度。

  (3)加快行業技術開發基地建設。技術開發基地要能夠依託大型企業,聯合行業科技力量,整合科技資源,對行業共性、關鍵性、前瞻性技術進行聯合開發,並在重點企業實現產業化,形成重大平臺技術的聯合開發、成果共用和技術擴散的機制,成為面向行業、開放式、具有國內領先水準和國際先進水準的行業技術開發基地。要重點對產業升級有重要影響、關鍵性、前瞻性技術的開發,著眼於產業化進行研究開發,提高行業技術攻關的能為和水準。同時進一步面向社會搞好技術服務,提供企業技術創新活動所需的研究開發、試驗檢測、技術培訓等方面的技術支撐。

  圍繞重點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開展產學研聯合開發,解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大技術瓶頸;發揮綜合優勢承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和技術創新專案,提高技術集成能力和裝備成套能力;開展國際合作,加快對國際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創新和推廣,並積極推動技術和產品的出口,擴大國際市場份額;要發揮大型科技企業的輻射與服務作用,面向行業和社會做好標準、計量和檢測等工作,為中小企業提供技木仲介服務;要研究行業技術發展的現狀與趨勢,為政府部門研究制定產業政策和產業技術政策、行業發展戰略與規劃、產業結構的調整等宏觀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4)深入推進產學研聯合。推動產學研合作向深度和廣度發展,鼓勵制度創新、機制創新,進一步促進經濟、科技、教育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一批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在繼續支援一批重點產學研合作開發和技術轉移專案的同時,探索多種合作與聯合的模式,鼓勵產學研各方在共同承擔國家重點科技項目、共同開發關鏈平臺技術、聯合研究制定新技術標準、聯合培養科技和管理人才、互相兼職等方面進行大膽的探索。

  繼續實施產學研聯合開發工程,支援企業與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通過聯合研究、委託開發、成果轉化、共建研究開發機構和科技型企業實體等,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聯合,逐步形成以企業為中心,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廣泛參與,利益共用,風險共擔的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的產學研聯合機制。積極支援技術轉移中心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要支援企業通過投資控股、參股與科研單位共同建設研究開發機構。同時,努力推動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為企業技術創新服務,與有關單位繼續組織“企業技術創新院士行”、“千廠千會協作活動”等項工作,為企業,尤其為重點行業的重點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此外,要大力宣導和組織企業開展競爭前合作,共同開發產業核心技術和重大關健平臺技術。

  3.以經濟政策和法律手段為主要方式,發揮經濟杠杆作用的政府技術創新宏觀調控體系。

  (1)促進技術創新的宏觀政策環境建設,形成符合市場規則的技術創新規範,制定和完善相應法律法規及新形勢下鼓勵企業技術創新的相關政策措施。建立以企業投入為主體的技術創新投入機制,引導企業大幅度增加研究開發投入。吸引社會的技術創新投入。引導全社會的技術創新活動,增強全社會技術創新的意識和自覺性。進一步研究和形成科學規範的政府技術創新管理的機制,發揮協會、學會及相關機構的橋樑作用,建立專家諮詢系統,實施對重大專案立項進行招投標管理的辦法。

  (2)推進國際技術創新合作。加強與國外有關機構合作,共同開展以技術創新為物件的合作計畫,繼續開展中關工程師技術交流。同時積極開展與港澳臺等地區在技術創新方面的合作。鼓勵企業通過技術貿易、在國外建立研究開發機構、與國外企業建立“動態聯盟”等方式開展國際技術創新合作。政府要根據WTO有關協定的要求,制定和完善這方面的法律、法規,嚴格依法行政,使企業在技術創新國際合作中涉及到的知識產權界定、交易、保護等各方面的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3)推進西部技術創新工作。要積極促進產業技術創新要素的聚集和擴散,為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依靠市場機制,通過競爭和聯合,在全國特別是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形成若干產業技術開發與輻射基地,在推動產業技術進步的同時,通過技術的聚集和產品的配套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通過技術、產品資訊和人才的流動向全國輻射,帶動更廣大地區的經濟發展。通過加大對西部地區技術創新活動的支援,促進人才、資金、資訊等資源的配置向西部傾斜,運用財稅、金融等各種優惠政策,提高西部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保證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落實。

  促進技術創新要素和資源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鼓勵東部和中部的大型企業參與西部大開發,鼓勵創新資源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將更多的先進適用技術、創新人才、管理經驗和市場訊息與西部的資源與市場結合起來。

  (4)廣泛開展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發揮社會各方面力量的作用,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引導企業的技木創新工作。與中國科協、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等單位,繼續組織“講理想、比貢獻”、“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五小智慧杯”、“青年職工創新創效”等群眾性科技活動。

  建立技術創新的保障措施,按照工作進度和重點,以年度安排重點形式推進技術創新工作,引導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的廣泛開展。

  (二)為產業技術升級和結構調整提供技術支撐,促進產業技術升級和高新技術產業化

  1.開發產業關鍵和共性技術,促進產業技術升級。開發和掌握一批對國家經濟發展和經濟安全具有戰略影響的國家關鍵技術,開發一批對重點產業、重點區域有重大影響的產品和技術,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使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競爭力顯著增強。在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產品和重點工藝、重大技術裝備上取得技木突破,提高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率;促進傳統產業技術水準提高,淘汰高用水、高耗能、高污染、浪費資源的落後生產工藝。同時,將技術創新政策與技術政策、外貿政策、產業政策相結合,幫助國內企業全方位開拓市場。

  2.大力支持高新技木的發展。根據國家的產業政策和產業技術政策,按照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目標,以資訊技術推廣應用為重點,提高傳統企業生產過程自動化、控制智慧化和管理資訊化水準,提高傳統產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先進製造技術為重點,推進製造領域的優質高效生產;以重大技術裝備研製和成套設備集成為重點,提高行業裝備製造水準和製造業裝備水準;以產業共性、關鍵性、前瞻性技術開發為重點,促進傳統產業的技木升級;以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開發為重點,提高行業主導產品的開發水準,促進產品的升級換代;以節水、節能、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為重點,提高傳統產業的效能和持續發展能力。組織實施“推廣行業主導產品的研製水準行動”“研究開發關鍵技術和工藝提升傳統產業行動’’“研製開發主導產品和裝備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行動”。

  要突出自主創新,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重點支援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且市場前景良好的高新技術項目的開發和推廣應用,推動產業技術的升級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將圍繞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的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關鍵技術,組織重點技術創新專案,加強技術創新,形成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競爭優勢的高新技術企業。

  3.支援裝備行業的技術創新,開發重大成套技術裝備。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和國家重點建設工程,以及重大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創新,組織重大成套技術裝備的開發,有重點地支援裝備行業的技術創新。

  4.緊密圍繞結構調整和產業技術升級的目標,通過組織實施國家技術創新專案,推動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以及高新技術發展和產業化。

  要把推進傳統產業的資訊化放在優先位置,加大對共性、關鍵和前沿性技術的支持,支援國家戰略性資源和涉及國家經濟安全技術的開發,加強對公共設施技術及公益性技術開發,重點支援少數大企業集團技術創新能力提高,促使其參與國際競爭。發展一批關鍵性的共性技術和產業核心技術中的平臺技術。

關于“專利檢索/“十五”全國技術創新綱要”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