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體價格/硬碟的指標與技術

出自 Tw.18dao.net
前往: 導覽搜尋


  硬碟的容量幾乎連年翻番,硬碟的淘汰、更新頻率可能還要高於CPU。我們有必要熟悉硬碟的一些性能指標和技術,以便明瞭我們自己在硬碟使用方面的要求,在更新換代時使用上品質可靠、性能穩定的硬碟。

  硬碟的一些性能指標

  1.主軸轉速

  硬碟的主軸轉速是決定硬碟內部資料傳輸率的決定因素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硬碟的速度,同時也是區別硬碟檔次的重要標誌。目前7200rpm的硬碟是主流產品, SCSI硬碟的主軸轉速已經高達15000rpm,當然其價格讓普通用戶難以接受。

  2.尋道時間

  該指標是指磁頭移動到資料所在磁軌所用的時間,單位為毫秒(ms)。平均尋道時間則為磁頭移動到正中間的磁軌需要的時間。注意它與平均訪問時間的差別。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越小性能則越高。現在使用的硬碟平均尋道時間當在10ms以下。

  3.單碟容量

  因為標準硬碟的碟片數是有限的,靠增加碟片來擴充容量是有限度的。只有提高每張碟片的容量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大容量硬碟採用GMR巨阻型磁頭,磁碟的記錄密度大大提高,硬碟的單碟容量也相應提高了。

  4.潛伏期

  當磁頭移動到資料所在的磁軌後,等待所要的資料塊繼續轉動(半圈或多些、少些)到磁頭下的時間,其單位為毫秒(ms)。平均潛伏期就是碟片轉半圈的時間。

  5.硬碟表面溫度

  該指標表示硬碟工作時產生的熱量使硬碟密封殼溫度上升的情況。硬碟工作時產生的溫度過高將影響薄膜式磁頭的資料讀取靈敏度,因此硬碟工作表面溫度較低的硬碟有更穩定的資料讀、寫性能。

  6.道至道時間

  該指標表示磁頭從一個磁軌轉移至另一磁軌的時間,單位為毫秒(ms)。

  7.快取記憶體

  指硬碟內部的高速記憶體。大容量硬碟的快取記憶體一般為512KB~2MB,2MB緩存是目前IDE硬碟的主流。

  8.全程訪問時間

  該指標指磁頭開始移動直到最後找到所需要的資料塊所用的全部時間,單位為毫秒(ms)。而平均訪問時間指磁頭找到指定資料的平均時間。通常是平均尋道時間和平均潛伏時間之和。

  9.最大內部資料傳輸率

  該指標名稱也叫持續資料傳輸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單位為Mb/s。它是指磁頭至硬碟緩存間的最大資料傳輸率,一般取決於硬碟的碟片轉速和碟片線密度(指同一磁軌上的資料容量)。注意Mb/s或Mbps與MB/s含義的不同,前者是百萬位元/秒的意思,如果需要轉換成MB/s(百萬位元組/秒),就必須將Mbps資料除以8(一位元組8位元數)。例如某硬碟給出的最大內部資料傳輸率為131Mbps,但如果按MB/s計算就只有16.37MB/s。

  10.連續無故障時間(MTBF)

  該指標是指硬碟從開始運行到出現故障的最長時間,單位為小時。一般硬碟的MTBF至少在30000小時以上。

  11.外部資料傳輸率

  也稱為突發資料傳輸率,它是指從硬碟緩衝區讀取資料的速率。在廣告或硬碟特性表中常以資料介面速率代替,單位為MB/s。目前主流的硬碟已經全部採用Ultra DMA/66/100技術,外部資料傳輸率可達66MB/s或100MB/s。

  硬碟應用的一些技術

  1.Drive-TIP技術

  Drive-TIP是英文Drive Temperature Indicator Processor的縮寫,中文含義是硬碟溫度監測儀。該技術是一項旨在提高硬碟可靠性和使用性能的技術。它通過溫度感應器來監測並報告驅動器溫度是否明顯超過預先設定的溫度閾值,一旦明顯超溫,即採取相應的措施,如關閉驅動器來降低溫度。這對於空間有限的筆記本專用硬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2.Ultra ATA/66/100技術

  此技術把ATA介面的最高傳輸速率提升到了66MB/s和100MB/s,在提高傳輸速率的同時,Ultra ATA/66/100還通過改進信號的時鐘邊沿特性並使用CRC迴圈冗餘糾錯技術,保證了在高速傳輸過程中資料的完整性。Ultra ATA/6/100向後相容Ultra ATA/33,IDE介面同樣為40線,但使用的電纜為80芯,比原來的IDE電纜增加了40根地線,這種設計可以降低相鄰信號線之間的串擾。如果支援Ultra ATA/66介面的硬碟接在了40芯的老式電纜上,硬碟自動能以Ultra ATA/33模式工作。為了使用Ultra ATA/66/100介面,硬碟、主板和作業系統都必須提供相應的支援。

  3.Load/Unload技術

  適合筆記本電腦硬碟使用,因為筆記本電腦硬碟在工作時,磁頭在碟片表面飛行,與碟片距離僅為約十萬分之一英寸(比灰塵或指紋還要小)。光滑的磁片表面和日趨降低的飛行高度增加了讀寫頭和磁面碰撞的幾率,也使硬碟的損壞幾率隨之而增加。而Load/Unload技術可使硬碟磁頭在不工作時停泊在磁片外面的專用槽中,大大降低了磁頭與磁面的碰撞幾率,從而延長硬碟的使用壽命。

  4.SPS技術

  SPS是英文Shock Protection System的縮寫。硬碟非常怕震動,不管電源是否已經啟動,只要硬碟受到了撞擊或震動,或多或少總有資料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如果處於運轉狀態的硬碟受到震動或撞擊,所造成的“傷害”會更大。SPS這種技術可以把硬碟因衝擊而造成的損害降到最低的程度。

  5.ABLE技術

  ABLE是英文Adaptive Battery Life Extender的縮寫,該技術一般也用於筆記本硬碟之中,它的優點是可以使筆記本電腦硬碟的耗電量降低大約20%,從而有效延長電池的使用時間,使用戶不必被電池使用時間問題困擾。

  6.IEEE1394技術

  IEEE1394又稱為Firewire(火線)或P1394技術,它是一種高速串列匯流排,現有的IEEE 1394標準支援100Mbps、200Mbps和400Mbps的傳輸速率,將來會達到800Mbps、1600Mbps、3200Mbps甚至更高,如此高的速率使得它可以作為硬碟、DVD、CD-ROM等大容量存儲設備的介面。IEEE1394將來有望取代現有的SCSI匯流排和IDE介面。


  7.S.M.A.R.T技術

  該技術的英文全稱是Self-Monitoring Analysis&&Reporting Technology,中文含義是自動監測分析報告技術。這項技術指標使得硬碟可以監測和分析自己的工作狀態和性能,並將其顯示出來。用戶可以隨時瞭解硬碟的運行狀況,遇到緊急情況時,可以採取適當措施,確保硬碟中的資料不受損失。採用這種技術以後,硬碟的可靠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8.GMR技術

  該技術的英文全稱是Giant Magnetoresistive,中文含義是巨磁阻磁頭。GMR技術的磁頭與MR磁頭一樣,是利用特殊材料的電阻值隨磁場變化的原理來讀取碟片上的資料,但是GMR磁頭使用了磁阻效應更好的材料和多層薄膜結構,比MR磁頭更為敏感,相同的磁場變化能引起更大的電阻值變化,從而可以實現更高的存儲密度,MR磁頭能夠達到的碟片密度為3Gbit-5Gbit/in2(十億位元每平方英寸),而GMR磁頭可以達到10Gbit-40Gbit/in2以上。

  9.DPS技術

  DPS是英文Data Protection System的縮寫,適合Quantum品牌Enhanced IDE介面且支援S.M.A.R.T.規格的硬碟,它可以讓用戶確定自己的硬碟是否真正發生了問題。用戶可以在Quantum的網站上下載qdps.exe軟體,如果覺得硬碟似乎有問題時,就可以用軟碟開機,執行qdps.exe,以測試一下硬碟到底有沒有問題。

  10.OAW技術

  該技術是英文Optically Assisted Winchester的縮寫,它的中文含義是光學輔助溫氏技術。它把傳統的磁讀寫頭和低強度雷射光束結合在一起,雷射光束通過光纖進入磁頭,再通過一個微電機驅動的鏡子反射到磁片表面,從而實現磁頭的精確定位。OAW技術能夠在1英寸寬的範圍內寫入105000個以上的磁軌,硬碟單碟容量可達36GB以上。

  11、SB技術

  SB是英文Shock Block的縮寫,是Maxtor硬碟所採用的一種技術。這種設計的目的就是在於儘量降低讀寫磁頭彈離碟片的可能性,如果讀寫磁頭沒有彈離碟片,就不會有碟片被讀寫磁頭敲擊而產生屑片的情況發生。

  12、Ultra160/m

  Ultra160/m是SCSI介面硬碟的高一級標準,它以Ultra3 SCSI為基礎,傳輸速率高達160MB/s。

關于“硬體價格/硬碟的指標與技術”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