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屬相/十二生肖的源流、排列與信仰

出自 Tw.18dao.net
< 生肖屬相
於 2007年11月7日 (三) 16:08 由 Hmily11226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生肖屬相相關知識 - 十二生肖的源流、排列與信仰


1、生肖的由來

  作爲壹種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有關十二生肖的起源,曆代學者衆說紛纭。有人認爲生肖與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傳說時代,《史記》中所載黃帝“建造甲子以命歲”,“大撓作甲子”就是這類說法的反映,學者們認爲這裏所說的甲子就是指的十二生肖。清代學者趙翼則認爲生肖最早源于我國北方的遊牧民族,他在《孩余叢考》中說:“蓋北俗初無所謂子醜寅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浸尋流傳于中國,遂相沿不廢耳。”(參見清·趙翼《孩余叢考》)。有的學者甚至持生肖外來說的觀點,認爲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倫傳入中國的,持這種觀點的代表有郭沫若,他在《甲骨文字研究·釋支幹》中講“十二肖象于巴比倫、埃及、印度均有之,然均不甚古,無出于西紀後百年以上者。意者此始漢時西域諸國,仿巴比倫之十二宮而制定之,再向四周傳播者也。”認爲生肖爲中東地區居民模仿巴比倫黃道十二宮而制定,其傳入中國的時間,當在漢武帝通西域之時。以上觀點見仁見智,作者不敢主觀判斷是非,但通過大量的文獻資料證明,生肖的確起源于中國,是華夏先民動物崇拜、圖騰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學的結晶。

  關于十二生肖的記載,現有文獻資料中,以《詩經》爲最早。《詩經·小雅·吉日》裏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馬”八個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時辰好,是躍馬出獵的好日子,這是將午與馬相對應的例子。可見在春秋前後,地支與十二種動物的對應關系已經確立並流傳。1975年,在湖北雲夢縣睡虎地十壹號墓出土的竹簡,進壹步證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後已存在。出土竹簡的《日書》甲種有壹章標題爲《盜者》,其內容爲占蔔盜者相貌特征,其中記載有:“子,鼠也,盜者兌口希須,……醜,牛也,盜者大鼻長頸,……寅,虎也,盜者狀,希須,面有黑焉。卯,兔也,盜者大面頭。辰,[原文脫漏]盜者男子,青赤色……已,蟲也,盜者長而黑蛇目。午,鹿也,盜者長頸小哘,其身不全。……未,馬也,盜者長須耳。申,環也,盜者圓面……”

  《日書》中所記十二生肖大體近似于現在流行說法。據考證,睡虎地十壹號墓下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因此十二生肖的産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時期。學者們認爲,這是迄今爲止,在我國發現的關于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較系統的記載。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說法完全壹致的是東漢王充的記載,王充《論衡·物勢》載: “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馬也。子,鼠也,酉,雞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醜,牛也。……已,蛇也。申,猴也。”

  以上文字中,十二生肖動物談到了十壹種,唯獨缺了辰龍。該書《言毒篇》說:

  “辰爲龍,已爲蛇。辰、已之位在東南。”

  如此,十二生肖便齊了,且與現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屬完全相同,這的確算是古文獻中關于生肖的較早的最完備的記載。

  到了南北朝,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南齊書·五行志》中已經有具體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稱屬某種動物的記載。南朝·陳·詩人沈炯,曾創作了壹首十二屬相詩,其言曰:

  “鼠迹生塵案,牛羊暮下來。

  虎哺坐空谷,兔月向窗開。

  龍隰遠青翠,蛇柳近徘徊。

  馬蘭方遠摘,羊負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雞砧引清杯。

  狗其懷物外,豬蠡窅悠哉。”

  這首十二屬相詩明顯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動物的順序寫成的,說明當時十二生肖已爲人們所十分熟悉。

  從以上文獻記載可以明確生肖文化的源頭在中國。依據生肖外來說的觀點,生肖是漢代由中東傳入中國,與佛教傳入時間差不多,我們從以上文獻中已證明早在春秋時期我國便有有關生肖的記載(《日書》、《詩經》),說明生肖的産生以及生肖與地支的相配是早在漢以前就産生了的,因此可以肯定生肖是産生于我國本土的壹種古老文化。那麽生肖的由來究竟是怎樣的呢?古人爲什麽選擇了這十二種動物呢?這個問題曆來受到學者的關注,做出了種種解釋。

  部分學者認爲生肖起源于原始時代的動物崇拜,中國科技大學張秉倫先生便持這壹觀點。他認爲在原始社會生産力低下、認識自然能力極其有限的情況下,對與自已生活息息相關的動物産生壹種依賴感(如馬、羊、牛、雞、犬等),對危害自身安全的動物産生壹種恐懼感(如虎、蛇),對壹些超過人類的動物器官功能産生崇敬感(如狗的嗅覺等),導致産生對動物的崇拜。十二種生肖動物便是人們在動物崇拜的原始信仰影響下産生的用來紀年、紀月的獸曆。

  原始人的動物崇拜還表現在傩舞等原始舞蹈上,傩大約産生于周代前後,大傩儀式中的主角是方相氏和十二神獸。驅傩舞蹈選中十二獸,是原始人對動物崇敬心理的表現。大傩儀式上選中的十二獸(或十二神)是爲照應壹年十二個月份,以求月月平安,驅除四方疫鬼,照應十二個方位的。對十二個方位的照應當然牽涉到十二支,于是與十二生肖挂鈎,在驅傩儀式中的十二屬相被派上逢凶化吉的用場。由此可以看出十二神獸、十二生肖是壹脈相承的,他們共同的來源都是原始動物崇拜。

  民族學家劉堯漢先生認爲十二生肖與彜族“十二獸”紀日及“十月曆”法有關。居住于四川大涼山地區的彜族,有以十二獸紀日的曆法,他們以十二種動物紀日,今日爲鼠日,明日爲牛日,以此類推三輪爲壹個月,計三十六天,壹個月三十六天,壹年便爲十個月,這就是後來的“十月曆”法。劉堯漢先生認爲以十二屬相紀日的十月曆法産生于夏禹時代,(參見劉堯漢著《彜族社會曆史調查研究文集》)與原始的圖騰崇拜有關,漢族十二生肖是受“十月曆法”的影響,彜族十二獸曆後來發展爲十二生肖。

  講生肖的淵源,必然要將生肖與天幹地支聯系在壹起。近代在安陽殷墟出土的我國現存年代最久遠的幹支表,說明在殷商時代幹支紀日已閑熟自如。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幹支的功能逐漸多樣化,它作爲充當時間單位的標號,壹方面擴大了,用于紀年;壹方面縮小了,用于紀時(壹日的十二個時辰)。根據曆史記載及研究證明,生肖是繼“幹支紀年法”創立後才出現的,十二種動物是對十二地支的壹壹對應,以動物作地支標志。哪年出生的人就有哪年的地支所配屬的動物,由此以十二種動物用來紀年、紀日和計算每壹個人的屬相。從中可以看出,十二生肖與十二地支是密不可分的。很久以來有學者發現十二支的古字裏隱含著生肖的信息,他們將十二支與十二生肖古字相比較,發現十二支的古字形與十二種動物有壹些聯系。細致觀察可以發現其中確有大同小異之處。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即講到“已”字爲蛇的象形,同樣的還有“亥”、“豕”。近人還考證甲骨文、金文中地支字與生肖字有相近之處,令人猜想,十二支是否就是十二生肖動物的象形字,由于十二支子醜寅卯容易記混,民間便用十二種動物代替,以動物來借代序數符號,與地支相配,成爲紀年的符號系統。雖然以上猜想有壹定的可信度,但細想壹下便可以作出判斷,十二支不可能是十二種動物的象形字,因爲前面已經講到十二支在殷商時已閑熟使用,而生肖是春秋時期才産生的,二者是不同源的。倘若在造字之時,地支便與生肖有關的話,生肖豈不是與地支同時産生了嗎?

  綜上所述筆者認爲生肖的産生晚于十二地支,但與十二地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生肖是對十二地支的附會,至于選擇了十二種動物作爲代替十二地支的符號,又源于古人的動物崇拜心理。


關于“生肖屬相/十二生肖的源流、排列與信仰”的用戶留言:

新增留言

--202.82.203.238 (IP 位置 | 誰是 | 貢獻) 2010年6月25日 (五) 15:44 (CST)

留言: 錯白字: 1. 餘余不分:《陔余叢考》應為《陔餘叢考》。 按國語辭典解釋,「餘」有以下解釋: .多出的﹑剩下的。如:「餘錢」﹑「不遺餘力」。宋 ˙王庭珪˙和周秀實家行:「先輸官倉足兵食,餘粟尚可瓶中藏。」 .殘留的﹑將盡的。如:「餘年」﹑「餘生」﹑「餘燼」。宋˙方岳˙農謠二首之二:「漠漠餘香著草花,森森柔綠長桑麻。」 .其他的。如:「餘念」﹑「餘事」。 .不盡的﹑未完的。如:「死有餘辜」﹑「心有餘悸」、「餘音繞梁」。 .某一事情、情況以外或以後的時間。如:「課餘」﹑「業餘」 ﹑「公餘」。唐˙孟浩然˙行出東山望漢川詩:「雪餘春未暖,嵐解晝初陽。」 .大數目或度量單位等的零數。如:「三十有餘」﹑「年四十餘」。清˙姚鼐˙登泰山記:「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餘。」 .姓。如十六國時後燕有餘蔚。 .以後。如:「他虛心反省之餘,決心改過。」 .剩下、遺留。如:「餘留」。唐˙戴叔倫˙屯田詞:「新禾未熟飛蝗至,青苗食盡餘枯莖。」宋˙周邦彥˙浪淘沙慢˙晝陰重詞:「弄夜色,空餘滿地梨花雪。」


2. 醜酉不辨:「蓋北俗初無所謂子醜寅之十二辰……」及「……亥,豕也。未,羊也。醜,牛也。」的「醜」是「酉」才對! 3. 制定 請在做網上copy and paste後做一下校對才刊出好嗎?

新增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