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詞典/分路揚鑣

出自 Tw.18dao.net
< 成語詞典
於 2006年11月2日 (四) 23:17 由 Robot (對話)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名稱】:分路揚鑣

【拼音】:fēn lù yáng biāo

【釋義】:揚鑣:指驅馬前進。分路而行。比喻目標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幹各的事。

【出處】:《魏書·河間公齊傳》:“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

【例子】:我們彼此之間感情不和,早已~了。

【序號】:31653


關于“成語詞典/分路揚鑣”的用戶留言:

新增留言

--61.223.46.163 (IP 位置 | 誰是 | 貢獻) 2017年9月30日 (六) 16:27 (CST)

留言: 分道(路)揚鑣,「鑣」指馬鑣,遠古以獸骨、角製作,又可寫作「𧥍」(從角麃聲),施在馬口外兩側,與橫勒在馬口中的馬銜兩端連接,以繫縛韁轡控制馬頭的提頓、轉向的控馬具,故又寫作「𩍶」或「䮽」。「揚鑣分路」揚起馬鑣,分頭上路,各行其志。(喻趨向不同,各依自己的志向去做。),是騎馬者透過「轡頭」把意圖傳達給馬,使馬做出各種動作。轡頭是指銜(馬口內所含的銜鐵,又叫馬嚼子或馬橛子)、鑣(馬銜兩端露出嘴外,以繫綁韁繩的環套,又叫馬䮽或馬𩍶)、勒(皮條交織,以罩套馬首的挽具,又叫馬絡頭或馬籠頭)、轡(韁繩)的總稱。當分道而行時,拉動一側韁繩命令馬轉向,馬鑣就會随着缰繩的運作自然揚起。故「揚鑣」是揚舉馬鑣,策馬前進的意思,不可用「鏢」替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看到別人寫成分道揚「䮽」或分道揚「𩍶」,不要以為是寫錯別字。

新增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