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豐年 的原始碼
←
豐年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沒有權限編輯
頁面
命名空間的頁面。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引經據典/內容頂部}} '''周頌·豐年''' 豐年多黍多稌, 亦有高廪, 萬億及秭。 爲酒爲醴, 烝畀祖妣。 以洽百禮, 降福孔皆。 * 豐年:豐收之年。 * 黍(shǔ):小米。稌(tú):稻子。 * 高廪(lǐn):高大的糧倉。 * 萬億及秭(zǐ):周代以十千爲萬,十萬爲億,十億爲秭。 * 醴(lǐ):甜酒。此處是指用收獲的稻黍釀造成清酒和甜酒。 * 烝(zhēng):獻。畀(bì):給予。祖妣(bǐ):指男女祖先。 * 洽(qià):配合。百禮:指各種祭祀禮儀。 * 孔:很,甚。皆:普遍。 這是周人慶豐年祭田神的樂詩。詩中首先報告豐收的情形,並表明獻上的美酒就是用著糧食釀造的,以示對祖先的報答,並希望多多降福。全詩壹章,壹共七句。前三句寫豐收年的狀態,寓農夫長年辛勞的動態于豐收年景的靜態中;後四句寫因豐收而以豐收的果實祭祀神靈,以表感謝之意,並祈求神靈保佑。此詩主要運用賦法,語言簡潔質樸。 豐收年景谷物多, 高大糧倉壹座座。 儲存億萬新稻糧, 釀成美酒甜又香, 獻給祖先來品嘗。 配合祭典很適當, 普降福祿多吉祥。 古人于收獲之後,爲報鬼神的庇佑,舉行祭奠,借以娛神,並喜慶豐收。中國古代稱國家爲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可見當時農業的重要地位。人民的生存依賴農業生産,政權的穩固也要以農業生産爲保障。上古的西周,是以農業爲基礎的社會,農業的收成在當時必然是朝野上下最爲關注的頭等大事。由于生産力發展的限制,當時農業基本上還是靠天收,《小雅·大田》所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的喜悅以及《小雅·甫田》描寫“琴瑟擊鼓,以禦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的迫切心情,便是最好不過的證明。那時並非每年都能獲得豐收,因此,遇上好年成,自然要大肆慶祝歌頌。 此詩的開頭很有特色。它描寫豐收,純以靜態:許許多多的糧食谷物(黍、稌),貯藏糧食的高大倉廪,再加上抽象的難以計算的數字(萬、億、秭)。這些靜態彙成壹片壯觀的豐收景象,自然是爲顯示西周王朝國勢的強盛,而透過靜態,表現出後面億萬農夫長年辛勞的動態。寓動于靜之中,寫來筆墨十分經濟,又給讀者留下思想馳騁的廣闊天地。不過,在周王室看來,來之不易的豐收既是人事,更是天意,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豐收歸根結底是上天的恩賜,所以詩的後半部分就是感謝上天。 因豐收而致謝,以豐收的果實祭祀最爲恰當,故而詩中寫道:“爲酒爲醴(用豐收的糧食制成),烝畀祖妣。”祭享“祖妣”,是通過先祖之靈實現天人之溝通。也由于豐收,祭品豐盛,能夠“以洽百禮”,面面俱到。“降福孔皆”既是對神靈已賜恩澤的贊頌,也是對神靈進壹步普遍賜福的祈求。身處難以駕馭大自然、難以主宰自己命運的時代,人們祈求神靈保佑的願望尤其強烈,《周頌·豐年》既著眼于現 在,更著眼于未來,與其說是周人善于深謀遠慮,不如說是他們深感缺乏主宰自己命運能力的無奈。 “萬億及秭。爲酒爲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四句,在周頌的另壹篇作品《周頌·載芟》中也壹字不易地出現,其情況與頌詩中某些重複出現的套話有所不同。在《周頌·豐年》中,前兩句是實寫豐收與祭品(用豐收果實制成),後兩句則是祭祀的實寫;《周頌·載芟》中用此四句,卻是對于豐年的祈求和向往。可見《周頌·載芟》是把《周頌·豐年》中所寫的現實移植爲理想,這恰恰可以反映當時豐年的難逢。 {{引經據典/內容底部}}
返回至
豐年
。
導覽選單
管理员登录
操作和工具
关闭菜单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
對話
貢獻
登入
搜尋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導覽
首頁
生活類實用查詢
學習類實用查詢
工作類實用查詢
旅行類實用查詢
休閑類實用查詢
網路類實用查詢
通信類實用查詢
最近變更
隨機頁面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快捷導航
IP地址搜尋定位
Emoji😄辭典📕
Emoji✂️複製📋
國語字典
國語辭典
國語大詞典
成語詞典
台灣數據集
香港數據集
中國企業數據集
各國企業數據集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