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漢語詞典/漢語詞典的歷史 的原始碼
←
漢語詞典/漢語詞典的歷史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沒有權限編輯
頁面
命名空間的頁面。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漢語詞典/內容頂部}} 在中國有一部創造了世界辭書發生史記錄的字典,這就是幾乎每個人都 曾使用過的《漢語詞典》,這本只有60多萬字的巴掌大的小書誕生於1853年10月,至今累計印數已達34億冊。它常常影響了新中國幾代人的成長。 劉慶隆說:“新中國以後,各方面百廢具興,很多的事情都需要有新的東西,那麼對於教育這方面來看,一本適合新形勢下的字典是需要的,葉先生來到北京以後,找了一些專家,討論這個問題,想再編一本新的字典。” 經葉聖陶先生的建議,1950年8月1日,具體承擔編輯漢語詞典任務的新華辭書社成立了,當時的社長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魏建功先生,他直接領導了漢語詞典的編輯工作。 劉慶隆說:“當時漢語詞典的稿子是編了兩稿,第一稿的編法可能還沒有脫離過去的方法,到五一年的夏天,初稿就編出來了,大家回饋回來的意見,感覺稿子也不夠新,也還不符合新社會的字典的需要。” 火熱的新生活產生了積極向上的新文化了,這些都需要在漢語詞典裏得到全面的體現。 李文生說:“從新中國的小說,文藝作品裏選詞,然後把這些詞抄成卡片, 或者剪貼成卡片,按音序排列,我們的資料就是一步步這樣做下的。” 從一開始,《漢語詞典》就建立了一整套嚴格的編寫審看制度。 李文生說:“有審讀卡片,大量的發給我們的工作人員,還有同志們,大家都互相看,看了之後隨便提意見。” 劉慶隆說:“稿子先是編成卡片,定稿之後,把它列印出來,成為油印稿,請大家來提意見,經過大家提意見之後,把稿子收回來,再按照大家的意見來修改稿子,經過反反復複的工作,才成為最後定稿。” 經過三年多的辛勤工作,新中國第一版《漢語詞典》於1953年10月出版了。從此,中國有了第一本用白話文注釋,用白話文作例句的字典。可是,第一版字典剛發行,就碰到了一個事先沒有料到的問題. 劉慶隆說:“它是用音序排的,而且附的檢字索引又是一個新的,就是筆順索引,這在方言地區,因為他們對普通話的語音不太熟悉,需要用索引來查,但索引又是新的,這樣在查找起來感到不太方便,當時方言地區回饋的意見還是比較多的,蘇州地區就有回饋,覺得這個字典雖然好,但是不會查。”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隨後的第二版中就增加了部首檢字法,以後各版都根據實際應用情況和國家的語言文字改革動態,進行了多次修改。 楊德炎說:“1957年以後,這本字典從人民教育出版社轉到商務印書館出版,到現在為止歷時45年,一共修訂了八次,從修改的規模和人數來說,也是空前的,這也是說積累了幾代人的心血,有專家學者包括廣大的讀者,所以我們覺得這本字典的意義是非常大的。” 經過幾代專家學者的精心,《漢語詞典》在編排體例和漢字的字型、注音、釋義等方面已成為了我國語文工具的範本。一本小的字典在普及文化知識,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方面卻起了巨大的作用。 《漢語詞典》1998年最新修訂版進一步強化了科學性,規範性,實用性和權威性,更富有時代氣息。 [[Category:漢語詞典]] {{漢語詞典/內容底部}}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模板:Link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Middle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底部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漢語詞典/內容底部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漢語詞典/內容頂部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漢語詞典/相關欄目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頂部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至
漢語詞典/漢語詞典的歷史
。
導覽選單
管理员登录
操作和工具
关闭菜单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
對話
貢獻
登入
搜尋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導覽
首頁
生活類實用查詢
學習類實用查詢
工作類實用查詢
旅行類實用查詢
休閑類實用查詢
網路類實用查詢
通信類實用查詢
最近變更
隨機頁面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快捷導航
IP地址搜尋定位
Emoji😄辭典📕
Emoji✂️複製📋
國語字典
國語辭典
國語大詞典
成語詞典
台灣數據集
香港數據集
中國企業數據集
各國企業數據集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