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書籍查詢/品讀曾國藩 的原始碼
←
書籍查詢/品讀曾國藩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沒有權限編輯
頁面
命名空間的頁面。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書籍查詢/內容頂部}} 在中國近代史上,曾國藩可謂封建統治者最佳的典範。生前榮為“中興名臣”之首的美譽,身後崇拜者更不計其數,且崇拜者三教九流、包羅萬象。然而今天重讀曾國藩,不由得為曾氏的作為而感慨。 若以中古“立德、立功、立言”的標準衡量曾氏,可以感覺曾氏真稱得上晚清大儒。但曾氏絞殺太平軍的殘酷,早早為他表面的“德與言”溫存而抹殺。儒家提倡的“寬恕、仁義”在這位大儒眼裏,如何與國家的空古相論。故湘軍對太平軍殺戮的殘酷,絕不遜色於抗日戰爭中慘烈。但若讀曾氏的文章,滿嘴仁義道德、聖人大義,那有點血腥味。這與儒家的“知行合一”等理念大大相違背,曾氏一生表現儒者追求氣象與末世環境不協調,構成了他一生的矛盾。一方面儒家的“立德、立功、立言”的聖人之言與屠殺民眾的慘烈,使其假“老莊韓非”之論,消除內心的惶恐、無奈及貪欲。 他沒有東洋——福擇吉那樣宏闊,提出脫亞入歐,積極的參與明治維新的政治變革。對於儒家本身不合理之處,不僅沒有從世界發展的眼光,進行反思與批判。相反他以聖人之身維護日益落寞的儒家之道。雖嘔心立血、但依然難以引導這個古老戰船的航行。因此,開創了江南造船廠的近代工業,卻沒有走上近代製造業的發展之途。 曾氏一生運用先秦諸子百家的理論可謂神來之筆。然而世風已變,眼光不放眼急劇變化的西方國家。依然固守于傳統的佈道之列,如何培養出近代民主、自由之民風。因而雖有補天之志,卻無補天之道。蓋曾氏本身的局限所致,因此若說紀念曾氏倒不如懷念自維新變法、辛亥革命、國共合作的諸多先烈,那種拋頭顱、撒熱血、奉信仰的殉道精神,在中國歷史上真的很少見,自1840年到1949年百年變遷中,那種不敢落後、誓死保族的民氣是中國五千年中最讓人心動的一幕。 然而歷史很快就掀起了新的一頁,人們懷念的倒不是這些無名的英雄們。相反倒倘佯于曾氏的懷抱,其中喜歡曾氏的人們。自詡為文化人、官場人居多,前者驚羨曾氏的“豐功偉績”,其實質依然沒有擺脫中國古代人有等級之別的精英之論,後者沉溺于曾氏的觀人之相、官場遊說、升級之道,寄希望通過玩心術、談詐謀、處關係贏得為官之道的亨通。但卻沒有汲取曾氏的內省自我的修心之法,只得其毛,焉顧其民? 重讀曾國藩使我有所警惕曾氏的若干思想流弊死灰復燃的氣象,也願意為曾氏的火熱潑點冷水。 注解:此文有感于近年曾國藩熱而寫,與朋友們分享. [[Category:書籍查詢]] {{書籍查詢/內容底部}}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討論:書籍查詢/品讀曾國藩
(
編輯
)
模板:Link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Middle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底部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書籍查詢/內容底部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書籍查詢/內容頂部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書籍查詢/相關欄目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頂部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至
書籍查詢/品讀曾國藩
。
導覽選單
管理员登录
操作和工具
关闭菜单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
對話
貢獻
登入
搜尋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導覽
首頁
生活類實用查詢
學習類實用查詢
工作類實用查詢
旅行類實用查詢
休閑類實用查詢
網路類實用查詢
通信類實用查詢
最近變更
隨機頁面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快捷導航
IP地址搜尋定位
Emoji😄辭典📕
Emoji✂️複製📋
國語字典
國語辭典
國語大詞典
成語詞典
台灣數據集
香港數據集
中國企業數據集
各國企業數據集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