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成語詞典/成語典故/巧取豪奪 的原始碼
←
成語詞典/成語典故/巧取豪奪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沒有權限編輯
頁面
命名空間的頁面。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成語詞典/成語典故/內容頂部}} 【內容】: 宋朝大書法家,大畫家米芾的兒子米友仁(字元暉),家學淵源,也和他父親一樣,既寫得一手好字,又長於作畫;尤其非常喜愛古人的作品。有一次,他在別人的船上,看見王羲之真筆字帖,歡喜的什麼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晝交換,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著船舷竟就往水裏跳,幸虧別人很快把他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他有一樣很大的本頒,便是學會模仿古人的畫品。他在漣水的時候,曾經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圖”描摹。後來他把真本留下,拿摹本還給人,這人當時沒有覺察出來。拿著走了。直至過了好多日才來討還原本。米友仁問他怎麼看得出來,那人回答說:“真本中的眼睛裏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還我的這一幅卻沒有。”可是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畫品,很少被人發覺他的模本是假的。他經常千方百計向人借古畫描摹;而摹完以後,總是拿樣本和真本一齊送給主人,請主人自己選擇。由於他摹仿古畫的技藝很精,把模本和真本模得一模一樣,主人往往把模本當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獲得了許多名貴的真本古畫。 米友仁是一個有才能的藝術家,值得人們敬仰,又是一個古畫的愛好者和欣賞者,讓人們更加知道古畫的妙處和價值;可是他用那種摹仿的假本巧妙地換取別人真本的行為,卻是叫人鄙棄和不齒的。所以有人把他這種用巧妙方法騙取別人真本古畫的行為,叫做“巧偷豪奪”後來的人又從此引伸成“巧取豪奪”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人以不正當的巧妙方法,攫取自己不應得的財物。“巧取”,騙取也;“豪奪”,搶佔付。而用此種方法攫取財物,也往往利便又所得很多,故有“巧偷豪奪,故所得多多”見(“清波雜誌”)之語,例如。以神物做幌子的神棍,常常巧立名目,假借做什麼佛事,騙取無知的人的財物。攫取私有,這便是“巧取豪奪”了。 【序號】:123 {{成語詞典/成語典故/內容底部}}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模板:底部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成語典故詞典/相關欄目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成語詞典/成語典故/內容底部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成語詞典/成語典故/內容頂部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頂部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至
成語詞典/成語典故/巧取豪奪
。
導覽選單
管理员登录
操作和工具
关闭菜单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
對話
貢獻
登入
搜尋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導覽
首頁
生活類實用查詢
學習類實用查詢
工作類實用查詢
旅行類實用查詢
休閑類實用查詢
網路類實用查詢
通信類實用查詢
最近變更
隨機頁面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快捷導航
IP地址搜尋定位
Emoji😄辭典📕
Emoji✂️複製📋
國語字典
國語辭典
國語大詞典
成語詞典
台灣數據集
香港數據集
中國企業數據集
各國企業數據集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