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集錦/怎樣辨別編號郵票的真偽

出自 Tw.18dao.net
前往: 導覽搜尋

識別真假郵票的要素

  郵票交易中的受害者基本上是新中國郵票的收集者。當一個愛好者不加思索,為價格划算的近期郵票傾囊而出時,往往也正是造假牟利者得逞之時。如此說來,鑒別郵票是每個集郵者都應具備的知識。歐美國家大多在上一世紀就有了關於本國郵票辨偽的專門圖冊。在我國這方面的圖書一直是個空白,專事研究新中國時期郵資票品中贗品的專家更乏其人。

  斷定郵票的真假,必須有真憑實據,不能僅靠感覺。我們所說的真憑實據主要有六個方面,即郵票的版別、紙張、刷色、票幅、齒孔、背膠這六個要素。

一、版別

  鑒別郵票,首先要瞭解郵票的印刷版別,即不同時期的郵票印刷工藝的特點與區別。新中國建國初期,是採用雕刻版、膠版、凸版等印刷工藝來印製郵票。50年代末引進了照像凹版技術,郵票生產基本以影寫版(即照像凹版)和雕刻版為主。80年代引進電子製版技術,影寫版郵票由照像凹版改為電子製版印製。新中國還有影寫版與雕刻版套印的郵票,簡稱影雕套印版,以及少量與膠版、凸膠套印的郵票。

  現今市場上流行的假票基本上都是用膠版印刷的。用膠版仿印雕刻或影雕套印版印出的郵票,最大的缺欠就是仿不出雕刻版的立體感。雕刻版印製的郵票,圖案上的點線及銘文的墨層高高凸起,有一種浮雕的感覺,手感明顯,這是其他印刷工藝都達不到的。雕刻版印刷的原版是由專業雕刻技師用手工在鋼版上精雕細琢而成,是一種藝術的再創作。即使雕刻師本人也難雕出兩塊絲毫不差的銅版,造假者更難望其項背。

  影寫版分照像凹版與電子雕刻版兩種。它具有網紋細,層次豐富的特點,它的畫面的細膩柔和與墨色厚實的程度也是膠版印刷所無法達到的。在放大鏡下,膠版所印假票與影寫版郵票的網紋、網點有顯著區別,假票的網紋線數一般在每英寸120~210線,而影寫版郵票的網紋線數每英寸在250線以上。目前北京郵票廠所使用的電子刻版機,更使影寫的網紋達到了每英寸350線。膠版印刷是以網點的大小來顯現色彩的深淺層次,所以膠版的網點是大小不一致的。而影寫版是靠網點的深淺來表現色彩層飲的,所以影寫版的網點大小是相同的。用放大鏡觀察,影寫版郵票圖案清晰,色彩柔和均勻,墨色厚實,字體堅實;而膠印版的假票,網點粗大,圖案模糊,字體虛浮。有些假票,用肉眼細心觀察,即可發現因分色製版技術不佳所產生的疊色、露色等漏洞。

二、紙張

  集郵活動中最忌諱的是觸摸郵票,這也給假票兜售者以可乘之機。因此,憑視覺來鑒別郵票紙張往往成為識別假票的突破口。我國的郵票用紙是國家郵政部門定點生產的廠家專門生產的。它是根據郵票印製工藝的要求及郵票本身的特性而製作的,其紙張物理指標及外觀要求都較為特殊。這些專用的"塗料郵票紙",統稱為郵票紙。由於"塗料郵票紙"不同於社會上所用的膠版紙、銅版紙,所以社會上出現的假票與真票在色澤上會產生差異。另外從紙張表面外觀上也能觀察到"塗料郵票紙"同膠版紙有著明顯的不同之處。只要我們對假票進行仔細地觀察,就能辨別出贗品。

三、刷色

  即郵票印刷所產生的票面色彩效果。刷色是印刷工藝,紙張、油墨等諸因素的綜合產物。主要是由油墨決定的。印製郵票用的油墨是專門配製的,色相正,色澤濃豔;而偽造的郵票由於用普通油墨膠印,難免顏色發悶發暗,色相不正。又會因套色不准而產生疊色、露紅(圖案和文字伴有紅色暗影)等紕漏。我國的郵票從60年代起,在相關造紙廠、油墨廠的密切配合下,專門生產了各類特殊紙張和特別油墨,這些印刷材料是偽造者所無法購置和仿造的。如天津油墨廠為印製郵票特製的顆粒在10微米以下的高級影寫版油墨,還有為一套郵票中的某枚圖案專門調配的油墨,這樣的墨色效果是一般印刷廠所絕對辦不到的。當然,對刷色的鑒別,需要專門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一般集郵者只能憑真假對照,或在放大鏡下反復觀察來識別偽造郵票。在一些可以利用的人工光源之下如紫外石英燈、日光燈等,假票也會顯現出與真票差異甚大的刷色。

四、票幅

  測量郵票的票幅,主要用於識別假無齒、假有齒郵票。有的偽造者為了獲利常常在有齒票和無齒票之間做文章,他們將真的有齒郵票的齒尖剪掉後,冒充無齒票出售。這就要求集郵者掌握真無齒票所應該具有的票幅規格,才不至於上當受騙。票幅的規格是以毫米計算的,知道了每套票的確切票幅尺寸,也就知道了每套郵票的圖案四周應有多寬的邊。經驗豐富的集郵者甚至憑目測,就可以識破被剪去齒尖的冒牌無齒票。初學集郵的人則必須對照郵票目錄上的票幅資料,認真核對測量。如果你身邊帶有高倍放大鏡,那也不妨拿來觀察一下。在多數情況下,如果是假無齒票,就可觀察到齒孔的痕跡。因為偽造者為了儘量留出比較寬的票邊,不得不最大限度地減少剪掉的部分。

  在鑒別一般有齒孔郵票時,留意一下票幅也會查出假票。因為大部分偽造者的做偽技術並不高明,假票的票幅尺寸與真票往往不能吻合。尤其是偽造的小型張的齒孔。小型張打孔時要制做專門的針板,誤差1~2毫米是造假時在所難免的。

五、齒孔

  這裏說的齒孔,是齒孔的形狀、打孔方式與齒孔度數。它們也是鑒定郵票的重要依據。

  齒形。郵識與經驗不足的初學者,應先從較易掌握的齒孔形狀來檢驗郵票。真假郵票的齒形大有文章。郵票印刷廠的打孔設備有嚴格的工藝標準,並定時定點維修、更新,所打齒孔,形狀規則,光潔圓滑,而造假者不可能具備同等技術條件,只能將就湊合,目測即可看出一些假票是類三角形齒孔,在放大鏡下呈現出多邊形齒孔。

  打孔方式。郵票的齒孔是由各種打孔器打出的,有線式、平式、梳式、滾洞式等。線式齒是最早的專業打孔方式,也稱單線齒針板,是由一大排列隊整齊的針組成,將郵票印張續入打孔機,依次踩動踏板,先打出整張上的全部橫向齒,再轉動90°,打出縱向齒。這樣打出的齒在郵票的四角幾乎都不同。所以,當你發現郵票發行時間並非很早而四角齒孔不規則時,就應當多加注意了。當然要把問題搞清楚,還要查閱有關文獻,以及在此前弄清是不是郵票的品相問題。

  齒孔度數。打孔器上孔針的粗細與排列間距千差萬別,由此衍變出紛雜的齒孔度數,國際集郵界以20毫米的長度為單位,在這一長度內的齒孔數就是齒孔度,其測量精確到四分之一孔,測量的方法是將專門為這一用途制做的置齒尺上下移動,當郵票與置齒尺上的齒孔完全吻合時,即可判定齒孔度數。偽造拙劣的郵票,甚至四個邊的齒度都不相同。當然真票偶爾也會出現齒度誤差,而與郵票目錄上的齒度數據不一致,但這種誤差是有規律可循的,這自然需要相當的郵識。

六、背膠

  郵票背膠也是研究和辨別郵票真偽的一個要素。偽造票所用的膠質與刷膠手段都與真票的制做有類別。要鑒別這類差別,首先要研究和掌握真郵票背膠工藝的發展過程。一般來說,我國的郵票在50年代是以馬鈴薯澱粉做原料的糊精膠塗刷背膠。這種背膠的特點是膠質光亮,發黃,膠層較厚。60年代採用PVA合成膠,光澤較糊精膠差,顏色發白,膠層較薄。目前發現的假票一般無背膠,有的是在票背上塗上一種半透明的白色塗料,冒充背膠,但沒有粘性,也有的是塗刷膠水,因手法拙劣,連齒孔紙毛也沾上了膠水。對一般造假者來說,要不走樣地均勻刷塗背膠並非易事,而要調製出配比正確、膠色逼真的膠料就更加困難了。

  以上我們從郵票制做的角度向集郵愛好者粗略地介紹識別假票的六個要素。由於郵票印製工藝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我們要用簡單明瞭的語言表達清楚並非易事,很可能挂一漏萬。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郵票印製工藝也在不斷地發展完善。當然,偽造者的手段也會越來越高明。這就要求集郵愛好者,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識別能力,使偽造者難於得逞。

關于“郵票集錦/怎樣辨別編號郵票的真偽”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