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節律/生物節律與安全生產及駕駛
事故,災害的造成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主要有人為因素,物質因素,環境因素,而人的因素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工礦企業高空,高溫,高壓及危險作業人員,檢測出節律臨界日和危險期,可避免在該日子作業,以防意外事故發生。
《科技日報》1990年10月4日報導:北京重型機器廠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管理生產,代替傳統的經驗管理,把安全管理由事後變為超前管理,變靜態為動態管理,並採用了“生物節律”科學管理方法,他們根據每個人23天為週期的體力盛衰,28天為週期的情緒波動和33天為週期的智力變化規律,來研究安全工作。用電腦對80起工傷事故進行分析,發現在體力,情緒,智力三項都處於低潮或臨界期的人占工傷總人數的85%。根據這一情況,廠科技人員開發出電腦程式,將每個人的計算結果通過列印輸出,發送到各有關部門。在安排生產時,部門根據每名職工的情況在重大設備加工,檢修,安裝中隨時提醒和適當調整工作,避免了事故的發生。工廠連續四年多未發生重大傷亡事故,輕傷事故也逐年下降。該廠獲得了北京市安全生產最高榮譽——安康杯獎。”
生物節律應用於交通管理,日本是應用較早的國家之一。據統計,在日本已有5000多家公司應用生物節律進行事故發生率控制。沃米鐵路公司主要管理著京都和大阪的一部分公共汽車和計程車,在1963年——1968年5年間,公司一共發生過331起交通事故。檢測得知,事故發生當天,事故責任者有59%發生在臨界日或是近臨界日時期。研究發現,交通事故中體力節律比其他兩種節律的影響更大,多數事故發生在體力與情緒節律的雙臨界日中,而發生在情緒節律與智力節律雙臨界日的卻不多。
我國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在世界上是最多的,1997年全國共發生交通事故30多萬起,造成7萬多人喪生,19 萬多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8.5億元。據國內外大量交通事故調查分析發現:道路交通肇事者,有80%以上是由駕駛員責任所造成的。經對肇事者本人測算,約有70%左右的駕駛員有一至兩條節律處在臨界日,或同時處於低潮期。
國內生物節律應用成功經驗無法一一列舉,最具代表性的要算遼寧省本溪市保險公司與交通管理部門的作法了。《中國技術監督報》《經濟日報》《人民日報》分別於1991年8月31日;9月21日;10月6日報導:人體生物節律理論是本世紀一項嶄新的科研成果。該項理論認為,由於受人的情緒,體力,智力週期性變化的影響,一個人有時精神愉快,頭腦靈活,工作效率極高,而有時精神抑鬱,很容易出差錯,而且這種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遼寧省本溪市保險公司在交通管理部門的配合下,決定應用人體生物節律理論,指導駕駛員安全行車。該市3. 5萬名汽車駕駛員每天隨身帶著一個“人體生物節律提示卡”,凡是卡片上顯示處於疲勞狀態或情緒不佳的駕駛員都不得開長途車。由於採取了該項措施,1—8月份交通事故比上年同期下降70%。為人體生物節律理論在全國廣大駕駛員中普及應用,降低交通事故提供了充分依據。1990年全國防災工作會議上推廣了本溪市保險公司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