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天有成命
周頌·昊天有成命
昊天有成命,
二後受之。
成王不敢康,
夙夜基命宥密。
於緝熙!
單厥心,
肆其靖之。
- 昊天:蒼天。成命:既定的天命。
- 二後:二王,指周文王與周武王。受之:指承受天命。
- 成王:即姬誦,武王子。康:安樂,安甯。
- 夙(sù)夜:日夜,朝夕。基:謀劃。命:政令。宥(yòu)密:寬仁甯靜。
- 於(wū):歎詞,有贊美之意。緝熙:光明。
- 單:通“殚”,竭盡。厥(jué):其,指成王。
- 肆:鞏固。靖:安定。
這是祭祀周成王的樂歌,它敘述了周初三王對周王朝作出的貢獻,重點稱贊了周成王爲完成先王事業所作的努力。全詩壹章,只有七句,是《詩經》中最短的篇章之壹,但詩題卻是《詩經》中最長的。此詩語言簡潔,無韻成詩。
昭昭上天有指令,文王武王受天命。
成王不敢享安康,日夜安民細經營。多麽光明多輝煌!
竭慮殚精保天命,國家太平民安甯。
這是壹首祭祀周成王的頌詩,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史稱刑措不用者四十年,這時可稱爲周代的黃金時期。昭、穆以後,國勢漸衰。後來,厲王被逐,幽王被殺,平王東遷,進入春秋時期。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兼並,夷狄交侵,社會處于動蕩不安之中。相傳中國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搖著木铎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天子聽,作爲施政的參考。反映周初至春秋中葉社會生活面貌的《詩經》,就整體而言,正是這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創業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這首詩便體現了當時祭祀的情況。
此詩只用七句話,簡潔地敘述了周初三王對周王朝作出的貢獻,重點稱贊了周成王爲完成先王事業所作的努力。全詩七句中有五句贊美成王,只有開頭壹句涉及天,表現了周人敬天的同時,更重視人爲的努力。
此詩開頭,祭成王不從祭主入手,卻上溯到文、武二王,再追溯到昊天,似乎有些離題。其實這並不難解釋,成王受命于文、武二王,文、武二王又受命于天,所以從天入手,以示成王與文、武二王壹脈相承,得天之真命。首二句是全詩的引子,其作用猶如賦比興中的興,後五句才是全詩的主體。成王是西周第二代天子,聲望僅次于文、武二王,與其子康王齊名,史稱“成康之治”。《史記·周本紀》曰:“成、康之際,天下安甯,刑措四十余年不用。”天下之所以安甯,是因爲“成王不敢康”,此與《離騷》所說的“夏康娛以自縱”正相對照。“夙夜基命宥密”伸足“不敢康”之意,壹正壹反,相得益彰。按此句最難理解。《禮記·孔子閑居》有:“孔子曰:‘夙夜其命宥密,無聲之樂也。”’鄭玄注:“其,讀爲基。基,謀也。密,靜也。言君夙夜謀爲政教以安民,則民樂之。”陳子展《詩經直解》謂“此句舊解唯此鄭注較爲明確”;《爾雅·釋估》亦曰:“基,謀也。”正與鄭注同義。第五句的“緝熙”是連綿詞,不應分解,《大雅·文王》有“於緝熙敬止”,《周頌·維清》有“維清緝熙”,《周頌·載見》有“俾緝熙于純嘏”,都作光明解,茲亦依之。最後壹句的“其”等于“之”,“肆其靖之”等于“肆之靖之”,也就是“鞏固它安定它”的意思。文王、武王開創的周朝在成王時得以鞏固、安定、這就是祭主壹生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