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詞典/怎樣學習和使用成語
(1)徹底理解學習和使用成語,跟學習和使用字、詞一樣,首先要徹底理解它的涵義,不能"不求甚解"。如果對某一個成語的意思還沒有理解透徹,或者對成語中某個字的音義還說不準確,就隨便拿來使用,那就難免用得不恰當,甚至鬧出笑話。
成語的來源不一,有的容易懂,有的比較難懂,可是其中以容易懂的占多數。有些成語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它的意思來,如"千言萬語""心直口快""苦口婆心"等等,都很容易懂。"如一髮千鈞"(意思是一根頭髮負擔著千鈞的重量。"鈞"是我國古時的重量單位,一鈞大約等於三十斤。這個成語是形容情勢非常危險。)"啼饑號寒"(意思是餓得哭泣,凍得叫喊。"啼"是"哭","號"是"叫喊",這個成語是形容挨餓受凍的悲慘景象。)"不速之客"(意思是沒有邀請就突然來到的客人。"速"當"邀請"講。)等等,就比較難懂。但是只要把個別生字如"鈞""啼""號""寒""速"弄清楚了,整個成語的意思就不難理解。至於象"瓜田李下"這個成語,就應該算是難懂的。先要知道古樂府詩《古君子行》裏有"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兩句話。這是告訴人們處在嫌疑的地位要注意。在古書裏,也把這個意思寫作"瓜李之嫌"(見《唐書·柳公權傳》)。無論是"瓜田李下"或"瓜李之嫌",如果不知道它的出處,只從字面上作解釋,那就很難懂得它的意思。又如"管窺蠡測"這個成語,如果僅僅知道管是"竹管",窺是"從孔隙裏看","蠡"是"瓠瓢",測是"測量",也不容易懂得整個成語的意思。如果知道這四個字是從"以管窺天,以蠡測海"八個字裏截取下來的,那就不難知道這個成語比喻的是:所見甚小,看不到事物的全面。至於那些由歷史事實來的成語,如"八公山上,草木皆屏","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之類,從寓言傳說來的成語如"葉公好龍""含沙射影"之類,如果不知道它們的出處,當然也是無法理解。以上所說的這類比較難懂的和很難懂的成語,大部分見於古書中,想要理解這類成語,可以翻閱《辭源》《辭海》等有關的書籍。
有些成語,懂得了字面的意思,還要特別注意它的習慣上的用法。例如"一個巴掌拍不響"和"孤掌難鳴"這兩個成語,只從字面上看,好象一個是白話,一個是文言,意思沒有什麼兩樣。可是仔細想想,"一個巴掌拍不響",是說事情的發生不是由於單方面引起來的,使用這個成語,有各打五十板的意味。"孤掌難鳴"是說只有一個人的力量很難成事。對如此處境的人,有同情的意味。兩個成語的意思並無共同之處。(有的人,在某一特定的環境下,也把"孤掌難鳴"當做"一個巴掌拍不響"來用,但究竟是不夠妥當的。)所謂徹底理解,也包括連這些地方都要加以辨析,徹底弄清楚。
(2)用得場合恰當使用成語,應當力求用得場合恰當,不應當濫用。郭沫若同志曾經舉過一個例子,現在不妨引在這裏。他說:"現在有些文章有個毛病,就是愛堆砌形容詞……如 六萬萬人正以排山倒海、乘風破浪之勢……’這樣的句子就有點不恰當。把山移開、海翻過來,那是多麼大的形勢,同 乘風破浪 不能相比。所以既然已有 排山倒海 ,就不應再用 乘風破浪 了。"(《文風問答》)
這個錯誤,就是由於不顧場合,硬把"乘風破浪"這個成語塞進句子裏造成的。
此外,還有一種情況,使用成語時也應該特別注意,即它的歷來的用法。"如"日理萬機"這個成語,舊日只用于皇帝、國王,意思是每天處理的國家大事很多。現在也有人用於毛主席、周總理,說他們"日理萬機",這也未嘗不可。但是如果再用之于省長、縣長等人,就不很恰當 儘管他們每天做的事情很多。
對於在某一場合看起來好象都可以使用的幾個成語,更要仔細地辨別它們的不同之處,體味文章所需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選用哪個最恰當。例如"千頭萬緒"和"千變萬化"這兩個成語,有時候在一個句子裏好象都可以用,可是如果說"這本小說的情節真是千頭萬緒,我越看越覺得有味"。那就不如不用"千頭萬緒",而用"千變萬化"。
(3)分清褒義貶義成語裏面,也的除了表示本身的意義之外,還表示人們的喜愛或者憎惡的感情。表示喜愛的,通常說它含有褒義;表示憎惡的,通常說它含有貶義。這兩類成語千萬不可誤用。比如,我們不能說"敵軍的先頭部隊,勇往直前地沖上來",因為"勇往直前"是形容勇敢地向前進,含有褒義。而這裏說的是敵人的情形,我們對他們當然是不會有什麼好感,所以應當用含有貶義的詞語,把"勇往直前"改為"不顧死活",那就比較合適些。又如"無微不至"跟"無所不至"兩個成語的意思有些相近,但是"無微不至"多指關懷,含有褒義;"無所不至"多系斥責,含有貶義。因此"帝國主義者對殖民地勞苦人民的剝削壓榨真是無微不至"這個句子,就有毛病。應該把"無微不至"改為"無所不至",那才比較妥當。又如成語"擢發難數",就是含有貶義的。一般是指某人所犯的罪惡之多, 原作者採取了誇張的手法。不能單純地把它當作"不勝枚舉"之類的意思來講。比如"今年市場繁榮,百貨品種多得真是擢發難數",把擢發難數用在這裏,就覺得可笑,把它改為"不勝枚舉"就行了。
(4)注意成語的規範化前邊說過,成語是固定的片語或句子,一般不能隨便換字或改變它的結構。不過有少數成語,也有從早就有兩三種不同的說法的。如的"一髮千鈞"也作"千鈞一髮","含沙射影"也作"含沙射人"、"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持"也作"爭","人"也作"翁",等等。這是多年來形成的差異,我們只能根據"約定俗成"的原則,承認幾種說法都可以。又如"捕風捉影"這個成語,原是"系風捕影",見《漢書·郊祀志》。成語"每況愈下",原作"每下愈況",見《莊子·知北遊》。可是由於誤用已久,現在我們也不必恢復它的原來面目。還有一種情況,有時為了增強語勢、加強表達效果,也可以適當的在成語中插入幾個字,例如:
天下何曾太平
魚目豈能混珠
理直而後氣壯
這樣借用原有的成語略加改動,也完全可以。但是我們自己使用成語,除非為了取得修辭的效果,對某一成語確有改變的必要時,都應該注意成語的規範化,也就是儘量地照原來的文字使用,保持語文的純潔和健康。有人把"變本加厲"寫成"變本加利",把"奮不顧身"寫成"憤不顧生",把"煥然一新"寫成"換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