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資料/1913年,中國拍攝了由劇評家鄭正秋編寫劇本的第一部故事片?

出自 Tw.18dao.net
前往: 導覽搜尋

1913年 《難夫難妻》

  當攝影機遇到文明戲

  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的《定軍山》只是對京劇表演片段的簡單記錄,通常認為,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是1913年由亞細亞公司出資、發行,新民公司負責具體拍攝的電影《難夫難妻》。該片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鄭正秋兩人導演,而所有的演員都由文明戲的演員擔任。由於當時有男女不能同台的規矩,片中的女角也都由男演員充任。影片現已丟失。根據當時資料記載來看,《難夫難妻》製作簡陋,但它畢竟意味著一個開始,同時也是中國電影傳奇鼻祖張石川與鄭正秋踏入電影事業的第一步。

  電影大歷史:故事從這裏開始講述

  《難夫難妻》———中國第一部故事片。這件事很宏大。但臨近落筆時,卻難以啟齒。問題只有一個:這部電影丟了,要人如何講述?

  網路有奇文一篇,跨越時空,如臨其境:“1913年9月29日,上海。電影就快開場了,鄭正秋坐在新新舞廳劇場的前排左角,心跳如雷。他把上千度的黑圈眼鏡摘下來,反復擦拭,眼前一片迷蒙。他無法想像,此時此刻,在劇場門口,慕名而來的觀眾正如潮水般湧動,幾乎要將門廳擠垮。他們蜂擁而至,不是為了欣賞穿著Modern Dress的時髦舞女們大跳西洋舞,而是為了觀看一部名為《難夫難妻》的電影……”

  春秋筆法,揮灑自如。令人心動之餘,不免生出恐懼。某某影史評價《難夫難妻》的導演鄭正秋與張石川———這兩位中國電影拓荒者———說鄭正秋有多麼憂國憂民,說張石川卻只求娛樂大眾。意識形態陰影倏然籠罩,令人汗顏。也許,跳出某某影史影評的圈套,這個持續一年之久的專題也就有了自己的靈肉。

  從僅有的文獻看,《難夫難妻》是中國第一部有編劇、開始講故事的電影,這並不簡單。《難夫難妻》的劇本是鄭正秋根據他家鄉潮州的鄉俗風情撰寫而成。故事講述:乾坤二家欲結秦晉之好,於是不顧子女意願,請媒人代為奔走。經媒人甜言蜜語,此欺彼詐,又經繁文縟節,擇吉成親,拜天地入洞房。一對素不相識的男女逼成夫妻。

  這個單細胞的故事而今聽來乏味至極,但卻意非尋常。從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誕生,到1913年《難夫難妻》登場,中國電影終於開始了用鏡頭講述故事的旅程。

  儘管,從表面上看,《難夫難妻》的拍攝手法並沒有產生什麼技術性的飛躍,按張石川在《自我導演以來》一文中的說法:“導演技巧是做夢也沒有想到過的,攝影機的地位擺好了,就吩咐演員在鏡頭前面做戲,各種的表演和動作,連續不斷地表演下去,直到二百尺一盒的膠片拍完為止。”“鏡頭地位是永不變動的,永遠是一個‘遠景’……倘使片子拍完了而動作表情還沒告一段落,那麼續拍的時候,也就依照這種動作繼續拍下去。”從某種意義上講,《難夫難妻》和用攝影機完整地拍下一出當時流行的文明戲並無差別。但是,這個過程卻預示了一種全新的講故事的語言開始在中國大地興起。它的意義絕不亞於中國第一部小說的誕生。

  說到講故事,聯想到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的電視報,“故事片”一詞似乎是那時每部教育意義十足的電影前面的特定稱謂。而如今,恐怕再沒有一篇影評敢使用這麼老土的辭彙。“故事片”一詞的消亡也許代表著中國電影界的整體進化。但這卻並不意味著中國電影已經像好萊塢一樣找到了一種屬於自己的講故事的方法。在迷惘中,中國電影仍然努力地尋找著故事與表達,從《難夫難妻》這個座標原點中射出的卻不知是不是一條永無止境的射線。

   “文明戲”與中國故事片之始

  雖然中國的戲曲源遠流長,但現代話劇的形成竟然也是與中國電影同步前行的。電影與話劇均為“舶來品”,中國人最早看到的電影是外國人帶來放映的“西洋影戲”,中國話劇的初創也是受到當時日本興盛的“新派劇”所感召,春秋社的發起人如曾孝公、李叔同等人均是一些在日本留學的中國學生。

  當時,人們一般稱這種剛剛輸入的戲劇樣式為“新劇”,取“新型的戲”之意,區別於舊戲,把“新劇”叫做“文明戲”。“文明戲”的“文明”二字則是熱情的觀眾贈予的美稱,表示“進步或先進”的意思。文明新戲在當時社會成為了一個流行的名詞。1911年至1912年是文明戲的全盛時期,辛亥革命成功後,宣傳與鼓吹革命思想的文明新戲團因其與群眾聲氣相投而受到普遍歡迎。

  當時著名劇團有春秋社(曾孝公、李叔同)、新民社(鄭正秋等)、民鳴社(張石川)等,後兩家的主要成員都是中國早期電影的骨幹。新劇的演出劇碼多半以讚美江湖豪俠、自由婚姻或揭露官場腐敗等為內容。社會大變動時期,人們來到劇場,不只是為看戲,更為聽到議論,知道新的事實。而政權更迭,使統治者一時無暇顧及新劇藝人們的活動,這就給予當時的新戲以較大的自由,使他們可以滿足觀眾的要求,編演出一系列往日不敢演或不能演的新劇。即使有幼稚、粗糙或不妥的地方,也被看戲人原諒了。

  到1917、1918兩年,文明戲已趨於衰敗,因為文明戲演出並不嚴格遵守劇本,後來甚至完全棄擲劇本不顧,只是簡單地利用一點情節,在表演上,不排練、不試演,有時甚至演員上場後還不清楚情節,據說一出叫《秋瑾》的戲開幕前演員還突然大喊:“哎呀,這個秋瑾是男是女啊?”那時候,“文明戲”這一稱號則已經有蔑視、鄙夷、貶斥的意味。

關于“影視資料/1913年,中國拍攝了由劇評家鄭正秋編寫劇本的第一部故事片?”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