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天地

出自 Tw.18dao.net
前往: 導覽搜尋

  天地雖大,其化均也;萬物雖多,其治壹也;人卒雖衆,其主君也 。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無爲也,天德而已矣。 以道觀言而天下之君正;以道觀分而君臣之義明;以道觀能而天下之 官治;以道泛觀而萬物之應備。故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萬物者, 道也;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藝者,技也。技兼于事,事兼于義, 義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故曰:古之畜天下者,無欲而天下 足,無爲而萬物化,淵靜而百姓定。《記》曰:“通于壹而萬事畢, 無心得而鬼神服。”

  夫子曰:“夫道,覆載萬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 焉。無爲爲之之謂天,無爲言之之謂德,愛人利物之謂仁,不同同之 之謂大,行不崖異之謂寬,有萬不同之謂富。故執德之謂紀,德成之 謂立,循于道之謂備,不以物挫志之謂完。君子明于此十者,則韬乎 其事心之大也,沛乎其爲萬物逝也。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淵; 不利貨財,不近貴富;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醜窮。不拘壹世 之利以爲己私分,不以王天下爲己處顯。顯則明。萬物壹府,死生同 狀。”

  夫子曰:“夫道,淵乎其居也,廖乎其清也。金石不得無以鳴。故 金石有聲,不考不鳴。萬物孰能定之!夫王德之人,素逝而恥通于 事,立之本原而知通于神,故其德廣。其心之出,有物采之。故形 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存形窮生,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蕩蕩 乎!忽然出,勃然動,而萬物從之乎!此謂王德之人。視乎冥冥, 聽乎無聲。冥冥之中,獨見曉焉;無聲之中,獨聞和焉。故深之又 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故其與萬物接也,至無而供其求, 時騁而要其宿,大小、長短、修遠。”

  黃帝遊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侖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使知 索之而不得,使離朱索之而不得,使喫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 象罔得之。黃帝曰:“異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堯之師曰許由,許由之師曰齧缺,齧缺之師曰王倪,王倪之師曰被 衣。堯問于許由曰:“齧缺可以配天乎?吾藉王倪以要之。”許由曰 :“殆哉,圾乎天下!齧缺之爲人也,聰明睿知,給數以敏,其性過 人,而又乃以人受天。彼審乎禁過,而不知過之所由生。與之配天乎 ?彼且乘人而無天。方且本身而異形,方且尊知而火馳,方且爲緒使 ,方且爲物絯,方且四顧而物應,方且應衆宜,方且與物化而未始有 恒。夫何足以配天乎!雖然,有族有祖,可以爲衆父而不可以爲衆父 父。治,亂之率也,北面之禍也,南面之賊也。”

  堯觀乎華,華封人曰:“嘻,聖人!請祝聖人,使聖人壽。”堯曰 :“辭。”“使聖人富。”堯曰:“辭。”“使聖人多男子。”堯曰 :“辭。”封人曰:“壽,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獨不欲,何 邪?”堯曰:“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是三者,非所 以養德也,故辭。”封人曰:“始也我以女爲聖人邪,今然君子也。 天生萬民,必授之職。多男子而授之職,則何懼之有?富而使人分之 ,則何事之有?夫聖人,鹑居而彀食,鳥行而無彰。天下有道,則與 物皆昌;天下無道,則修德就閑。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雲, 至于帝鄉。三患莫至,身常無殃,則何辱之有?”封人去之,堯隨之 曰:“請問。”封人曰:“退已!”

  堯治天下,伯成子高立爲諸侯。堯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辭爲諸 侯而耕。禹往見之,則耕在野。禹趨就下風,立而問焉,曰:“昔堯 治天下,吾子立爲諸侯。堯授舜,舜授予,而吾子辭爲諸侯而耕。敢 問其故何也?”子高曰:“昔者堯治天下,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畏 。今子賞罰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後世之亂自此始矣! 夫子阖行邪?無落吾事!”俋俋乎耕而不顧。

  泰初有無,無有無名。壹之所起,有壹而未形。物得以生謂之德; 未形者有分,且然無間謂之命;留動而生物,物成生理謂之形;形體 保神,各有儀則謂之性;性修反德,德至同于初。同乃虛,虛乃大。 合喙鳴。喙鳴合,與天地爲合。其合缗缗,若愚若昏,是謂玄德,同 乎大順。

  夫子問于老聃曰:“有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然不然。辯者有言 曰:‘離堅白,若縣寓。’若是則可謂聖人乎?”老聃曰:“是婿易 技系,勞形怵心者也。執留之狗成思,猿狙之便自山林來。丘,予告 若,而所不能聞與而所不能言:凡有首有趾、無心無耳者衆;有形者 與無形無狀而皆存者盡無。其動止也,其死生也,其廢起也,此又非 其所以也。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爲忘己。忘己之人,是 之謂入于天。”

  將闾葂見季徹曰:“魯君謂葂也曰:‘請受教。’辭不獲命。既已 告矣,未知中否。請嘗薦之。吾謂魯君曰:‘必服恭儉,拔出公忠之 屬而無阿私,民孰敢不輯!’”季徹局局然笑曰:“若夫子之言,于 帝王之德,猶螳螂之怒臂以當車轶,則必不勝任矣!且若是,則其自 爲處危,其觀台多物, 將往投迹者衆。”將闾葂覷觑然驚曰:“葂也茫若于夫子之所言矣! 雖然,願先生之言其風也。”季徹曰:“大聖之治天下也,搖蕩民心, 使之成教易俗,舉滅其賊心而皆進其獨志。若性之自爲,而民不知其所 由然。若然者,豈兄堯、舜之教民溟涬然弟之哉?欲同乎德而心居矣!”

  子貢南遊于楚,反于晉,過漢陰,見壹丈人方將爲圃畦,鑿隧而入 井,抱甕而出灌,搰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子貢曰:“有械于此,壹 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夫子不欲乎?”爲圃者仰而視之曰: “奈何?”曰:“鑿木爲機,後重前輕,挈水若抽,數如泆湯,其名 爲槔。”爲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 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 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爲也。”子貢瞞然慚, 俯而不對。有間,爲圃者曰:“子奚爲者邪?曰:“孔丘之徒也。”爲 圃者曰:“子非夫博學以擬聖,於于以蓋衆,獨弦哀歌以賣名聲于天下 者乎?汝方將忘汝神氣,墮汝形骸,而庶幾乎!而身之不能治,而何 暇治天下乎!子往矣,無乏吾事。”

  子貢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裏而後愈。其弟子曰:“向 之人何爲者邪?夫子何故見之變容失色,終日不自反邪?”曰:“始 吾以爲天下壹人耳,不知複有夫人也。吾聞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 ,用力少,見功多者,聖人之道。今徒不然。執道者德全,德全者形 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聖人之道也。托生與民並行而不知其所之 ,茫乎淳備哉!功利機巧必忘夫人之心。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非 其心不爲。雖以天下譽之,得其所謂,口(上敖”下“言”)然不顧; 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謂,傥然不受。天下之非譽無益損焉,是謂全德 之人哉!我之謂風波之民。”反于魯,以告孔子。孔子曰:“彼假修 渾噸氏之術者也。識其壹,不識其二;治其內而不治其外。夫明白入 素,無爲複樸,體性抱神,以遊世俗之間者,汝將固驚邪?且渾噸氏 之術,予與汝何足以識之哉!”

  諄芒將東之大壑,適遇苑風于東海之濱。苑風曰:“子將奚之?” 曰:“將之大壑。”曰:“奚爲焉?”曰:“夫大壑之爲物也,注焉 而不滿,酌焉而不竭。吾將遊焉!”苑風曰:“夫子無意于橫目之民 乎?願聞聖治。”諄芒曰:“聖治乎?官施而不失其宜,拔舉而不失 其能,畢見其情事而行其所爲,行言自爲而天下化。手撓顧指,四方 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謂聖治。”“願聞德人。”曰:“德人者,居無 思,行無慮,不藏是非美惡。四海之內共利之之謂悅,共給之之謂安 。怊乎若嬰兒之失其母也,傥乎若行而失其道也。財用有余而不知其 所自來,飲食取足而不知其所從,此謂德人之容。”“願聞神人。” 曰:“上神乘光,與形滅亡,是謂照曠。致命盡情,天地樂而萬事銷 亡,萬物複情,此之謂混溟。”

  門無鬼與赤張滿稽觀于武王之師,赤張滿稽曰:“不及有虞氏乎! 故離此患也。”門無鬼曰:“天下均治而有虞氏治之邪?其亂而後治 之與?”赤張滿稽曰:“天下均治之爲願,而何計以有虞氏爲!有虞 氏之藥瘍也,禿而施髢,病而求醫。孝子操藥以修慈父,其色燋然, 聖人羞之。至德之世,不尚賢,不使能,上如標枝,民如野鹿。端正 而不知以爲義,相愛而不知以爲仁,實而不知以爲忠,當而不知以爲 信,蠢動而相使不以爲賜。是故行而無迹,事而無傳。

  孝子不谀其親,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親之所言而然,所 行而善,則世俗謂之不肖子;君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則世俗謂之 不肖臣。而未知此其必然邪?世俗之所謂然而然之,所謂善而善之, 則不謂之道谀之人也!然則俗故嚴于親而尊于君邪?謂己道人,則勃 然作色;謂己谀人,則怫然作色。而終身道人也,終身谀人也,合譬 飾辭聚衆也,是終始本末不相坐。垂衣裳,設采色,動容貌,以媚壹 世,而不自謂道谀;與夫人之爲徒,通是非,而不自謂衆人也,愚之 至也。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不惑也。大惑者,終身不 解;大愚者,終身不靈。三人行而壹人惑,所適者,猶可致也,惑者 少也;二人惑則勞而不至,惑者勝也。而今也以天下惑,予雖有祈向 ,不可得也。不亦悲乎!大聲不入于裏耳,折楊、皇口(上“艹”下 誇”音hua1),則咳然而笑。是故高言不止于衆人之心;至言不 出,俗言勝也。以二缶鍾惑,而所適不得矣。而今也以天下惑,予雖 有祈向,其庸可得邪!知其不可得也而強之,又壹惑也!故莫若釋之 而不推。不推,誰其比憂!厲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視之,汲 汲然唯恐其似己也。

  百年之木,破爲犧尊,青黃而文之,其斷在溝中。比犧尊于溝中之 斷,則美惡有間矣,其于失性壹也。跖與曾、史,行義有間矣,然其 失性均也。且夫失性有五:壹曰五色亂目,使目不明;二曰五聲亂耳 ,使耳不聰;三曰五臭熏鼻,困口(“悛”字以“凶”代“厶”音z ong1)中颡;四曰五味濁口,使口厲爽;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飛 揚。此五者,皆生之害也。而楊、墨乃始離口(左“足”右“支”) 自以爲得,非吾所謂得也。夫得者困,可以爲得乎?則鸠口(左“號 號”右“鳥”)之在于籠也,亦可以爲得矣。且夫趣舍聲色以柴其內 ,皮弁鹬冠口(左“扌”右“晉”音jin4)笏紳修以約其外。內 支盈于柴柵,外重口(左“纟”右“墨”)繳口口(左“目”右“完 ”)然在口(左“纟”右“墨”)繳之中,而自以爲得,則是罪人交 臂曆指而虎豹在于囊檻,亦可以爲得矣!

翻譯

  天地遼闊,有哪壹處不顯示出變化的迹象呢?變化是普遍的。萬物繁雜,有哪壹種不活躍在自得的狀態呢?自得是相同的。軍民衆多,有哪壹個不隸屬于國王的旗下呢?國王是至高的。國王要具備人德,方可在位。國王要順從天道,方能成功。所以我說,遠古的大酋長統率天下,無爲而治,內具人德,外順天道,如此而已。

  順從天道,就是堅持道的觀點。輿論的傾向歪斜了,用道的觀點去糾正。君臣的關系混淆了,用道的觀點去澄清。政府的功能阻滯了,用道的觀點去理順。自然的生態失衡了,用道的觀點去調整。必須內具人德,方能外順天道。所以,貫通宇宙的是道,貫通社會的是德,貫通萬物的是義。萬物的存在有其合理性,這就是義。行政工作自上而下,這就是事。工作能力有所專長,這就是技。技,附麗于事。事,取決于義。義,受轄于德。德,符合于道。道,通行于宇宙間壹切事物之中。所以我還要說,遠古的大酋長照料天下,注重修德學道。他們自己廉潔無欲,所以百姓自給自足。他們自己潇灑無事,所以萬物自盛自衰。他們自己沈靜無嘩,所以社會自守自穩。

  我理出頭緒,該這樣說:“國王無力,大道歸壹,萬事順利,天下安谧。國王無欲,大德完善,百姓恬淡,鬼神稱贊。”

  我們的先師老聃說:“道喲,妳是浩浩高天,照看衆生。道喲,妳是茫茫大地,接納百姓。當權的君子,妳們不死心,還想橫加幹涉,那可不行。不做什麽,讓萬物自己去創造,這是道。不說什麽,讓真理自己去表白,這是德。尊重生命愛惜人,這是仁。求同存異放百花,這是大。不矯情以傲岸,不苦他人之所難,這是寬。吞萬物以大肚,懷有他人之所無,這是富。德的外化,化成紀律約束,這是紀。德有了,照著做,做出成績,這是立。道有了,順著走,走得全對,這是備。堅持自己的立場觀點,我視外界的硬奪軟纏,至死壹貫,這是完。道,德,仁,大,寬,富,紀,立,備,完,這十個方面,當權的君子弄通了,他的雄心壯志就立得牢固了,萬民就去投奔他了。他這樣的君子,山有金礦不采,海有珠蚌不撈,手不摸觸錢囊,心不挂牽紗帽,壽高不辦喜筵,命短不須哀蛋,闊綽而不矜驕,貧窮而不潦倒。派他掌管財政,他不貪汙,不設自己的小金庫。讓他統治天下,他不糊塗,不當自己是大人物。在他看來,萬物同根生,死生壹個樣。”

  我們的先師老聃說:“道喲,妳好比雪白的石英石,沈在深水亮晶晶,摸不著,看得清。銅不得道不成鍾,石不得道不成謦。正如鍾謦沈默,不敲不鳴,無聲的道喲,人不問,妳不答,人不感,妳不應。萬物皆是客,沒有妳,誰來作主人,天下誰來定。有那大德君子,爲了永葆天真,官場俗務衙門事,恥于過問。他立足于道,智慧通神,所以遠播德名,內心生壹感念,外界便有響應。是道造成我們的肉體,無道,哪來七尺身。是德養成我們的靈魂,缺德,糊塗過壹生。保持起碼的體魄,活夠應有的年齡,立德做出了成績,學道弄通了理論,這不就是大德的人品。有那大德君子,地下隱沒,象壹條秘密的陰河,壹旦把地面的表土沖破,忽然噴成高柱,沛然流成大河。沿途百姓喜洋洋,歡呼追洪波。道喲,妳那裏黑茫茫,俗眼不見妳的迹象;妳那裏靜悄悄,俗耳不聞妳的聲響。唯有立德的君子,黑茫茫裏看見了朝霞曙光,靜悄悄裏聽見了和聲諧唱。道喲,妳深奧又通俗,哺養萬物;妳神奇又簡易,輸送精氣;妳是空虛,最最沒有,卻能提供萬有,滿足萬物需求;妳是變化,奔跑不停,卻能提供靜境,招待萬物安寢。”

  黃帝視察北方邊境,北渡赤水,登昆侖山,南望中國,非常得意。回到山下行宮,發現胸前壹串挂珠丟了,急得要命。黃帝說:“俺那玩藝兒是命根兒,是道的象征,怎丟得呀!”當即召開禦前會議,決定派人率領隊伍搜昆侖山,找回“道”。

  黃帝吩咐大臣阿知,說:“妳是知識分子,讀五車書,通萬國文。妳領隊去找吧。”

  阿知去了,沒有找到。回來報告:“我用知識去找。百科全書翻遍,找不到那玩藝兒。”

  黃帝吩咐大臣離朱,說:“妳是視力冠軍,暗室察五色,百步觀針眼。妳去找吧。”

  離朱去了,沒有找到。回來報告:“我用視力去找。遙視透視用遍,找不到那玩藝兒。”

  黃帝吩咐大臣叱吼,說:“妳是辯論專家,能說會道。妳去找。”

  叱吼去了,沒有找到。回來報告:“我用辯論去找。邏輯術用了,推理法用了,嗓子喊啞了,還是找不到道的象征,那串挂珠。”

  黃帝莫可奈何,叫象罔來。象罔是隱身人,他的名字譯成白話就是形象沒有,誰也看不見他的尊容貴體。黃帝說:“只好派妳去試試了。”

  象罔去,找到了。黃帝聞訊驚歎:“怪哉!有形找不到,無形找到了。”

  象罔說:“無找無,容易找。”

  堯帝在位時,拜許由爲師,常常請教。隱士許由的老師是齧缺。隱士齧缺的老師是王倪。隱士王倪的老師是被衣,又名蒲衣先生,也是隱士。

  堯帝想讓位給許由,許由說笑話推掉了,還反唇相譏呢。堯帝又打齧缺的主意,詢問許由:“妳的老師齧缺怎樣?他的修養可以坐天下吧?我想拜托他的老師王倪從旁促成,行嗎?”

  許由說:“妳這是拿天下去冒險!我的老師齧缺,壹聰二明三聖四智他都占全,謀略深遠,辦事果斷,禀性非凡。他敢用人爲的力量捆死天生的自然,就象馬夫用(革酋)帶勒緊馬的臀部,所謂主觀戰勝客觀,人定勝天。百姓觸犯刑律,他只曉得嚴辦,而不曉得他倡導的聰明聖智正是萬惡之源。天下他來坐嗎?他用人力否定天然,有好戲看。第壹幕是自我中心,打倒對立面,大家圍著他轉。第二幕是鼓吹智能,智多好做官,士人急得火燃。第三幕是擴充官府,自己找麻煩,累得寢食不安。第四幕是改造世界,主觀碰客觀,碰得青鼻腫臉。第五幕是號令四方,全民總動員,大家手忙腳亂。第六幕是陷入困境。矛盾堆成山,應付各界請願。第七幕是不幸逝世,天下又大亂,留下壹個爛攤。天下他能坐嗎?我很了解齧缺老師,確實禀性非凡,有凝聚力,有創造力,能做地方官,但是不能當國王。作爲國王,面對天下,他的主觀能動性大強了,是個典型的治理迷。治理走在前,動亂跟在後,因果關系啊!什麽治?那是百姓的禍事。什麽理?那是國王的仇敵。”

  堯帝遊覽華山,車到山麓的華家莊。莊主是壹位仙風道骨的老頭兒,前來恭候聖駕光臨。

  堯帝下車。莊主拱手行禮,說:“晦,聖人!請允許老夫致祝詞吧。”

  堯帝微笑點頭。

  莊主唱:“壹祝聖人遐壽。”

  堯帝皺眉說:“免了免了。”

  莊主又唱:“二祝聖人巨富。”

  堯帝搖頭說:“罷了罷了。”

  莊主再唱:“三祝聖人多子多孫。”

  堯帝瞪眼說:“不要不要。”

  莊主說:“遐壽巨富,多子多孫,人人都盼望呀。獨有妳不想聽,爲什麽?”

  堯帝說:“多子多孫多顧慮。富了事煩,不得清閑。高齡不死討人嫌。這三點不利于個人道德的完善,所以不敢,不敢。”

  莊主說:“我以爲妳真的是聖人,原來我看錯了。妳只是普通的君子罷了,唉。聽我說吧。老天爺生下了萬民百姓,不論好好歹歹,總會給他壹只飯碗。金碗鐵碗泥碗,碗總是有的嘛。子孫有碗可端,誰叫妳去顧慮。富了,就當財産不是妳的,正好分給貧民,不就清閑了?真資格的聖人,想法和妳的不壹樣。他好比鹌鹑不擇居處,他好比雛鳥不擇口糧。他出遊,滿天飛,不用官員迎來送往。社會生活正常,他居高位,也向大家攜手共進,臻臻日上。社會生活失常,他便退休,保持個人道德高尚,晦迹韬光。人生百年厭倦了,他便抛棄無聊的皮囊,讓靈魂解放,隨風飄蕩,搭乘白雲,飛向天堂,啊,那真正的故鄉。妳怕的那三點,對他毫無損傷。什麽高齡討人嫌,對他說來,此話荒唐!”

  華家莊莊主說完便走。堯帝仿佛夢醒,急追上去,連說請問請問。莊主不回頭,走著說:“請打道回府吧。”

  堯帝怅然若失,但見華山狀似壹朵紅蓮含苞開放,映照朝陽。

  伯成子高,姓伯成,名高,學道修德甚勤。從前堯帝在位,提拔賢士,伯成子高當了侯爺。後來堯退位,讓給舜,伯成子高照當不誤。再後來舜帝視察南方,死在蒼梧,治水有功的禹即了帝位,便是夏朝開國之君。伯成子高心頭明白,堯舜時代隨著樸素的民風去了,文明時代跟著殘酷的血與火來了,便打報告辭職。不待批准,他已回鄉務農,躬耕南畝。

  夏禹王既然是靠治水起家的,所以要貫徹論功行賞的政策。封官賜爵,得看妳的成績表現,賢不賢在其次。不過,伯成子高這樣的著名賢士,雖然無爲無功,也得挽留在朝,免得輿論瞎說咱們功利主義。于是他老人家帶著隨員親自去找伯成子高,真是求賢若渴。

  伯成子高正在耕田。夏禹王下田去,站在下風位置,自謙口臭,恭敬的說:“咱們的老前輩,堯爺在位時,封妳當諸候。天下傳給舜爺,妳繼續當諸侯。舜爺把天下傳給我,我還來不及登門拜望,老前輩妳喲怎麽就撂開擔子走了。好好的侯爺妳不當,跑來耕田,是對我有意見嗎?老前輩呀,咱們談談好嗎?”

  伯成子高說:“從前堯爺在位,以德爲綱。他不獎賞誰,百姓自然矢勤矢善。他不懲罰誰,百姓自然戒驕戒悍。現今妳在位,以刑爲綱。妳動辄獎賞人,百姓仍然不仁不義。妳動辄懲罰人,百姓仍然違法亂紀。以刑爲綱,道德衰亡,動亂將會沒完沒了,是妳帶的頭喲!呆在這裏做什麽?妳快走吧,別打擾我的正經事。”

  伯成子高不理睬夏禹王,繼續耕他的田,小心翼翼,不漏耕壹寸地。

  最初有什麽?有“無”。

  任何“有”最初都沒有。

  最初還有什麽?還有虛無。

  任何存在最初都還不存在。

  既然沒有任何“有”,

  哪有代表“有”的名稱呢。

  既然不存在任何存在,

  哪存在反映存在的概念呢。

  到後來有了“有”,

  這個“有”是宇宙。

  宇宙就是大壹。

  宇宙只有壹個,所以是大壹;

  宇宙混饨壹團,所以是大壹;

  宇宙處處壹樣,所以是大壹;

  宇宙未分大地,陰陽同壹,所以是大壹。

  這個壹,內藏道,

  尚未醒,在睡覺。

  又到後來壹分爲二,道睡醒了,

  于是壹團渾噸裂成高天厚地,

  于是陰陽矛盾促成元氣變化,

  于是造成生物,壹種到萬種。

  是道造成萬物,

  萬物便有所得。

  得什麽?得道。

  萬物都有所得,

  也就都具有自己的德。這是德。

  萬物成形以前,

  早在胚芽期間,

  便已禀受天命,

  從不間斷的支配壹生。這是命。

  陰陽矛盾,造成生命,

  生命成長,各具形體。這是形。

  萬物形體以內,都藏有自己的靈性。

  靈性隨物種而不相同,

  各自堅守獨特的規矩。這是性。

  修養自己的靈性,

  對照自身的德行。

  要使德行完善,

  洗淨人僞的汙染,

  還我無爲的童心。

  心中無爲,沒有妄想,自然空寂。

  心中空寂,沒有成見,自然博大。

  人有博大的胸懷,

  言談乃符合無心的鳥鳴,

  行爲乃符合無爲的大道。

  這種符合,絲絲入扣。

  嚴守愚拙,不露智慧,

  嚴守晦暗,不閃光芒。

  所謂玄德,順乎天道,這就是了。

  邏輯大師公孫龍的壹位門徒,自稱聖人,來找孔子辯論,說要捍衛他老師的堅白論。堅白論的核心命題是壹塊石英石可以分析爲壹塊堅,壹塊白,壹塊石。他很雄辯的把孔子的論點壹壹駁倒了。還逼問:“誰是真聖人,妳?我?”

  事後,孔子煩悶,特來請教老聃。

  孔子說:“有兩位先生討論堅白論,他們的主義簡直風馬牛。這個說行的,那個說不行。這個說是的,那個說不是。雄辯的那個說,堅白絕對可以分析開來,此理不闡自明,好比日月經天,擡頭就能望見。弱辯的這個說不贏。請妳回答我,雄辯的那個該是聖人吧?”

  老聃說:“妳說的那個倒很象衙門裏供職的小吏,工作勞累,心情緊迫,他那壹技之長恰似壹條繩子,把自己捆綁在辦公桌,想調調不走,想辭辭不掉,死了才給松綁。堅白論就是捆他的繩子,死了才得解脫。狗能防盜被拘留,捆在門口眼含愁,悲哉不自由。山中猿猴能騰跳,壹條鐵鏈頸上套,進城逗人笑。孔丘啊,有些話妳顯然從未聽過,也從未講過,我來告訴妳吧。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有腦袋有腳板,就是不長心肝又缺耳朵。妳同他們講理,他們無耳可聽取。妳同他們講道,他們無心可開竅。看得見的是人形,看不見的是天道。集形與道于壹身的,他門中間壹個也沒有。他們與道無緣嘛。他們活動了,結果停止了。他們死亡了,結果新生了。他們作廢了,結果再起了。這些結果全是他們想不到的。努力求治治不好,是人爲。無爲而治治好了,是天道。忘掉人爲,忘掉天道,也就是說,忘掉人事,忘掉天理,妳能這樣,便能忘掉妳自身了。所謂吾喪我,亦即如此。連自身的存在都坐忘了,妳便冥合天道了。”

  魯國動蕩不安,國王急于求賢,召見隱士蔣闾免,說:“請先生賜教。”蔣闾免推辭。國王糾纏不放,再三請教。蔣闾免看見國王有誠意,便大膽鳴放說:“妳自己不要奢侈,對下屬不要傲慢,帶頭實行恭儉吧。幹部路線方面,那些在公無私的忠臣,妳得提拔他們,可別再任人唯親啦。以上兩點落實了,百姓誰敢說二話。”說完了又覺得不太妥當,卻又想不起哪句不妥當。國王再三道謝,還說以後要請他出山來,共濟時艱,振興魯國。

  蔣闾免從王官回家後,拜訪隱士季徹,告訴此事,並複述了自己講過的每句話。

  蔣闾免問:“妥當嗎,那些話?”

  季徹笑彎了腰,說:“先生那些說教,拿去匡正國王,好比螳臂擋車,頂個屁用!他若聽過了妳的話,豈不睜眼跳崖。什麽帶頭實行恭儉?妳是教他示範表演罷了。什麽提拔大公無私的忠臣?他修建了那麽多的辦公大樓,想升官的正好表忠心,演無私。削尖腦袋想鑽大樓的家夥是那樣多喲,君臣都做假了,魯國能安定嗎?”

  蔣闾免驚呆了,說:“免的見識淺薄,聽到先生的話,更茫然啦,倒希望妳談個譜譜。”

  季徹說:“大聖人坐天下,推動民心向善,是讓百姓建設精神文明,改變歪風陋俗;是讓百姓泯滅殘暴意識,樹立對自己負責的觀念。做這壹切,絕非官方壹抓到底,而是有賴民間好自爲之,就像人的天性自然流露,自己都說不出爲什麽會這樣。做到了這壹切,大聖人便超過堯爺舜爺,何至于拜堯舜爲大哥,颟顸的貶自己爲老弟呢。他同堯舜平起平坐,可以心安理得,毫無愧意。”

  子貢是孔子早期的學生,畢業後經商,成了大富翁。他資助孔子辦學,也到校講講課。有壹次他帶著幾個學生自費旅遊,從山東的魯國起程,到山西的晉國,再到南方的楚國。觀山玩水之外,沿途演說,宣傳儒家,順便摸摸商業行情。遊了楚國,北返晉國路上,渡漢水,憩北岸的漢陰城外,路旁大樹卞,見老大爺正在灌菜園,累得喘氣。

  子貢自言自語:“太落後了!太落後了!”

  原來這老大爺在水井旁挖掘壹條露天隧道,沿著斜面向下走去,直到井內。盛滿壹甕水,他抱在胸前,從隧道底下斜登上地面,灌飲菜蔬。瞧他〔石乞〕〔石乞〕勤勞,用力多而功效少,子貢滿懷憐憫,直皺眉頭。老大爺抱著水甕上上下下,忙個不停。”

  子貢走到隧道出口,向井下說:“老大爺呀,妳這樣未免太辛苦了。現今有提水的機械裝置,壹天灌溉百畦,用力少,功效多。老人家妳不想改革壹下嗎?”

  老大爺井下擡頭望子貢,問:“什麽樣的?”

  子貢說:“井旁樹立兩柱。柱頂鑿眼,逗置橫梁。梁懸橫杆,壹頭輕,壹頭重。輕的這頭系長繩吊水桶,投下去,抽上來,利用杠杆原理提水,用瓢舀湯似的,又輕又快。這就是桔槔嘛。”

  老大爺冷笑了,憤憤說:“客官,我記得我老師的教導:使用機巧之器,必然會在行爲方面做出趁機弄巧之事;多做趁機弄巧之事,必然會在意識方面萌生投機取巧之心。老夫修道養德,投機取巧之心在胸中紮下根,純潔的德生就會破壞了;純潔的德性壹旦破壞,寂靜的靈魂就會動蕩了;寂靜的靈魂常常動蕩,玄妙的大道就會離棄了。妳講的那玩藝兒,我不是做不來,而是覺得可恥,不願意去做啊!”

  子貢暗自慚愧,啞口無言,低頭察看水井。

  雙方僵持片刻,老大爺問:“客官是哪壹界的人士?”

  子貢小聲說:“孔丘的門徒。”

  老大爺笑著說:“就是那幫人麽?曉得了,曉得了。妳也是他們那壹幫的麽?他們個個博學,爭當聖人,卻又互通聲氣,發言像喊號子,這壹群唱海海,那壹群唱荷荷,彼此幫腔,大合唱壓衆人,很團結哪!可又各自哀弦獨奏,罵天下皆昏昏,唯他壹人清醒,用這副腔調打響知名度。妳說說,是不是這樣的?妳若脫胎換骨,忘掉妳舊有的靈魂,抛開妳現存的軀殼,離道也就不遠了。妳們愛高談怎樣治天下,是吧?妳連自身都未治好,壹肚子的投機取巧,還有空閑治天下嗎。妳快快趕路去,別在這裏耽誤我的正事了!”

  子貢從菜園退回到路旁大樹下,招呼學生們繼續趕路。老大爺的那番談話促他猛省,使他自卑自鄙,昂不起頭。這樣悶悶恹恹,走完三十裏路,天晚投宿了,臉色才好轉。

  壹個學生問:“那個灌菜園的老大爺從前是幹啥的喲?老師見了他,怎麽低頭不說話,臉色都變了,整天不自在喲?”

  子貢說:“我壹直以爲妳們的老老師,我的老師,乃天下修道養德的第壹人,不曉得還有另外的人啊。妳們的老老師曾經說,不論什麽事,可做才做;不論怎樣做,成功便好。又說,做成壹事可以走多種道,只有那用力少而功效多的道才符合聖人之道。現在我明白,老師說錯了。我從那位灌菜園的老先生身上看見,得道的人德性圓滿,德性圓滿的人行爲完善,行爲完善的人靈魂健全,靈魂健全的人所走的道符合聖人之道。檢驗聖人之道的標准應該是靈魂健全,不應該是功利。得道的人爲自己選擇了平民的生活方式,不象咱們峨冠博帶,高人壹梯;得道的人隨遇而喜,無所固執,不象咱們奔走國際,演說宣傳,還摸商業信息。得道的人精神境界遼闊,德性純,靈魂美,非功利,不取巧,不投機,不象咱們求名兼求利,動辄講效益。得道的人,例如那位灌菜園的老先生吧,不是自己的志趣,縱有好處,他也不去;不合自己的理想,縱有功效,他也不取。他那樣的人呀,妳率領普天下的人給他以贊譽,贊得合乎實際,他也傲然不在意;妳發動普天下的人給他以罵詈,罵得不合實際,他也爽然不答理。對他而言,社會的贊譽啦社會的罵詈啦固無益,亦無弊,不值壹提。所謂德性圓滿的人,就是象他這樣的。”

  又有學生間:“咱們該是什麽人?”

  子貢說,“咱們這些人喲,風下小草,波上輕萍,壹生不得安穩,搖罷浮沈,都隨命運。我來取個名吧,風波之民。”

  後來回到魯國,子貢向孔校長報告旅遊見聞,談到漢陰城外抱甕老人拒用桔槔壹事。孔子不以爲然,說:“遠古至德之世,十二氏族之外,有個渾噸氏族,據說傾向保守。那個抱甕老人修學渾噸氏族之術,所以尚古養德。尚古不錯,可是非今就錯了。他是知壹不知二啊。養德不錯,可是棄技就錯了。他是治內不治外啊。那些養純潔的德,修無爲的道,回歸樸素,以性命爲主體,保持靈魂寂靜的隱士,往往混迹紅塵,下次還會遇見,有什麽好讓妳壹再吃驚的呀?至于渾噸氏族之術到底如何,我和妳壹樣的隔行如隔山喲,怎麽弄得清楚。”

  淳茫先生是大霧的化身。遠望他,濃濃的,故名諄;近察他,空空的,故名茫。他從西陸的曠野飄向東海的大壑,到海濱遇見了宛風先生。宛風是龍卷風的化身。他的身軀如羚羊的扭角,彎彎的盤旋著拔地而起,故名宛。宛風遊蕩東海,偶爾登上西陸,沿路惹禍。百姓怕他。他也喜歡百姓,笑他們是“橫目人”。

  宛風問:“妳要去哪裏?”

  諄茫說:“去大壑。”

  宛風問:“去做啥?”

  諄茫說:“玄妙的大壑喲,潮汐灌,灌不滿,壑底漏,漏不空。我要去皈依呀。”

  宛風說:“先生對橫目人不感興趣了吧?聽說有聖人在他們那裏推行聖治。聖治是啥?”

  諄茫說:“怎麽妳也問起聖治來了?設官行令要妥當。提拔賢士用能人。了解百姓真實情況,按照他們的意向辦事。措施啦號召啦都要他們自己去實行,不要強迫他們。這樣;天下就歸順了。壹旦國有大事,上峰只要招招手,揮揮指,全國就動員起來了。這便是聖治。”

  宛風說:“聽說那裏出了德人。德人是啥?”

  諄茫說:“修道養德境界很高的人,清靜不遊想,行動不謀慮。任妳是是非非善善惡惡,他都不介意,樂與衆人均沾利益,願隨國民同臻富裕。偶爾道心妙悟,他怅然,好象小孩念母。想起還在紅塵,他茫然,好象孤客迷途。銀錢不亂花,自然有節余,不關心財務。飲食不考究,自然能夠足,不過問炊廚。這便是德人的模樣。”

  宛風說:“還想聽聽神人。”

  諄茫說,“神仙在天上,肉身已消亡,化成壹片光。明亮亮,空蕩蕩,這樣的生存狀態便是所謂照曠。活得盡性盡情,到哪裏,都舒暢。有時飛翔天空,有時飄行地上。在他眼裏,人間壹切事情,曆史興衰,個人愛恨,完全是虛影。在他眼裏,世上壹切生命,胎生卵生,濕生化生,終久要歸根。根就是道。萬物壹道,彼此混同,互相冥合,再也分不清,這樣的綜合體便是所謂混冥。”

  商朝大暴君纣王的未年,姓姬名發的那小子,亦即後來的周武王,率兵伐纣王,在孟津宣誓,北渡黃河,直奔牧野,壹場大戰,解放了商朝的首都朝歌,奪得天下。朝歌圍城之戰,慘不忍睹。此事距今千年,在下莊周哪能躬逢其盛。不過當時確有兩位先生,壹姓門名無鬼,壹姓赤張名滿稽,在城牆外觀戰。二人目睹仁義大軍殺紅了眼,涉血潦以追敵,爬屍丘以登城,萬分恐怖。

  赤張滿稽,跌腳不已,低聲喊:“爸喲!爸喲!媽喲!媽喲!”門無鬼不叫喊,只落淚。二人後來各自歸隱田園,自耕而食,常常碰頭話舊。

  赤張滿稽說:“舜爺接管堯爺的天下,那時候不興這樣殺。論到德,姬發遠不及舜爺喲!所以才有這樣恐怖的慘禍呀!”

  門無鬼說:“姬發固然不是東西,舜爺也不見得有多好。他是在哪種情況接替了堯爺的?是在天下太平時接的班,還是趁天下動亂時奪的權?堯爺晚年想讓兒子繼位,天下不是已亂了嗎?”

  赤張滿稽不答,說要回去想想。回去後又結交二三道友,縱談古今,觀點遂大變了。他後來與門無鬼碰頭時,高興的說:“上次妳問得好。現在我明白了。堯爺晚年,如果天下真的太平,大家都很滿意,做大臣的舜爺縱然工于心計,也無空子可鑽啊,哪能奪得天下呢。他同當今聖上相比,手段不同而已,壹個利用輿論搞禮讓,壹個率領軍隊搞革命,同樣趁亂奪權,同樣缺德。舜爺行醫,專治獺瘡。是妳身上長了疥蟲,癢得要命去求他的。妳是瘌痢禿頭,他給妳戴假發,天下瘌了禿了,他的營業就興旺了。慈父臥病,孝子侍候湯藥,假裝愁眉苦臉。多事!平時盡心侍侯,讓老人家不病,豈不好些。天下弄亂了,聖人去接管,應該感到羞愧,如果他真的是聖人。”

  我又要侈談至德之世了。至德之世,亦即遠古的大酋長時代,不必看重賢官,不必使用能吏,天下自治。酋長是壹棵大樹,高枝在上。百姓是壹群野鹿,遊玩在下。相親相愛,不談論這是仁。心術端正,不標榜這是義。待人厚道,不表白這是忠。做事可靠,不吹噓這是信。自發互助,不認爲這是賜。所以他們走了長途而不載入史冊,做了大事而不拿去宣傳,所以我們說他們蒙昧,笑他們野蠻。

  當今社會,從官方到民間,賞識忠臣孝子,已成爲世俗了。我想忠臣孝子起碼是正派人,不能吹吹拍拍,是吧?孝子不能吹拍雙親,忠臣不能吹拍君主。爲人子的,爲人臣的,不吹不拍,便是好樣的。雙親吩咐,不論對否,妳都說對;雙親做事,不管好否,妳都叫好。世俗會認爲妳很不象樣。君主命令,不論對否,妳都唱諾;君主行動,不管好否,妳都頌聖。世俗會認爲妳很不象樣。總之,爲人臣的,爲人子的,吹了拍了便很不象樣了。做出這個結論所根據的原則是否普遍運用了呢?

  世俗認爲是的,不論是不是,妳都點頭;世俗認爲善的,不管善不善,妳都鼓掌。放心吧,誰也不會恥笑。妳是吹吹拍拍之徒。這就怪了。在他們心目中,世俗具有崇高的尊嚴,勝過雙親與君主嗎?他們不是常常宣傳父最嚴而君最尊嗎?

  誰笑鄙人吹拍有術,我會當場發怒。妳呢,吹拍雙親,吹拍君主,還要吹拍世俗,吹吹拍拍過壹生,頗不寂寞。但妳,吹得有文采,拍得很藝術。文吹藝拍深受群衆擁護,所以妳能升官致富,始終沒有人審查妳吹拍犯罪,將妳逮捕。相反,大家看妳演出,峨冠長袍,搽胭抹粉,擠眉弄目,逗樂當代,媚態可掬。妳從來不承認自己壹貫阿谀,還聲明自己絕不是吹吹拍拍之徒。妳和他們同台,歌同腔,舞同步,還有臉鬧特殊,說自己是仙鶴,別人是家雞和野骛。透頂的愚昧!難得的糊塗!

  察覺自己愚昧的還不太愚昧,曉得自己糊塗的還不太糊塗。太愚昧的,太糊塗的,至死不悟。三個旅伴,壹個迷路,也能走到目的地,因爲迷路的是少數。如果兩個迷路,就要枉受跋涉之苦,走不到目的地了,因爲糊塗蟲占了大多數。當今天下爬滿了糊塗蟲,我雖然在這裏搖旗帶路,怎奈他們看不見啊,于事無補。可悲的現實,可悲的孤獨。聽窗外,漆園秋風搖萬木,此情向誰訴!

  我向世俗訴嗎?俗耳聽不進古樂。鄙俚惡俗的小調《折楊柳》《花兒開》壹唱,他們就舒心的哈哈笑了。我的高論,他們聽了,左耳進,右耳出,不挂在心上。真話不能出線,鄙話奪得冠軍。他們分不清真話與鄙話,分不清銅鍾與瓦缽,當然走不到目的地了。我重複說壹遍,當今天下爬滿了糊塗蟲,我雖然在這裏搖旗帶路,他們怎麽能跟隨我走呀!明明曉得糊塗蟲們不跟我走,我還站在這裏堅持搖旗,可見天下又增加壹條糊塗蟲。最好還是撒手不管,不管就不管,誰去自討麻煩!

  某先生患瘌痢禿了頭,形象難看極了,令人作嘔。他也曉得自己醜惡,所以家中不設鏡子。自從太太身孕有喜後,他日日憂心忡忡,若大禍之臨門。壹日半夜,他被吵醒。女傭報喜:“太太生了男娃!”他急忙去産室,叫快快點燈來。燈來了,他擎著,手發抖,照嬰兒。不照小雀雀,專照小頭顱。看見滿頭黑發,乃仰天哈哈笑,歡呼:“不象我!不象我!幸好不象我!”

  我寄希望于遙遠的未來。但願我們的後代不是糊塗蟲,不像我們。

  高山紫檀,樹齡百年,被人砍倒,鋸成兩段。壹段截成若幹短塊,周圍削圓,中間镂空,做成壹套祭杯。杯上雕刻圖案,黃金鑲,翠玉嵌,石青填了栀黃染,美麗的斑斓,富貴的莊嚴,供奉在宗廟的神案。另壹段被遺棄,滾落山澗。澗水浸,悄悄的朽爛。同是紫檀,命運兩般,世人感歎。何必感歎,我看兩般其實是壹般,同樣喪失了樹木的天性,同樣違反自然。

  暴君夏桀,賊王盜跖,惡的大惡;孝子曾參,忠臣史魚,善的大善。事迹表現完全相反,其實完全相同,他們都喪失了人的天性,都違反自然。人類是活生生的紫檀!

  人類天性的喪失,通過五條渠道。

  壹是五色,青黃紅白黑,炫迷眼睛,使人失去明察,損害靈視。

  二是五音,宮商角徽羽,煩囂耳道,使人失去聰聞,損害靈聽。

  三是五臭,膻(‘羊’旁)熏香腥腐,侵襲鼻孔,使人失去暢通,損害靈颡。

  四是五味,酸棘甜苦鹹,弄髒口腔,使人失去敏辨,損害靈舌。

  五是社會上的是非得失,擾亂思心,使人失去靜穆,損害靈魂。

  五條渠道害人不淺。但是楊子墨子這對冤家說那些都是得,不是害。他們互相爭出風頭,這個叫嚷我得妳失,那個呐喊妳失我得,都想壓倒對方,推銷自己的主義。他們的那些得,明明是害,不是我所說的人類的正得,亦即正德。正德符合人類的天性,怎會使天性喪失呢?如果妳得了,反而受困了,這算是得嗎?如果算是得,鳥被關入籠,也該算是得。妳心中塞滿了社會上的是非得失,以及色彩啦音響啦。妳頭上緊箍著皮帽,帽頂斜插羽毛。妳身上緊套著官袍,袍的下擺觸地。妳腰上緊束著牛皮革帶,帶上懸盒,盒插朝版。妳的心被五害塞滿了,等于靈魂關入監獄。妳的身被箍緊被套緊被束緊,等于肉體五花大綁。身心皆受困了,妳還作高瞻遠矚狀,傲然宣稱:“我得啦!我得啦!”

  這時候大街上有壹名被捕的案犯,雙臂反縛,十指串捆。他認爲妳說得很對,應該向妳學習,所以跟著喊:“我也得啦!我也得啦!”

  這時候,動物園虎豹齊吼:“我們也得啦!


關于“外篇·天地”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