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指南/烏克蘭風俗

出自 Tw.18dao.net
前往: 導覽搜尋


【中文題名】:烏克蘭風俗

【外文提名】:Social custom

【分類號】:K951.13

【關鍵字】:風 俗

【相關人物】:

【相關事件】:

【內容提要】:

     烏克蘭男子多穿襯衫長褲;外罩坎肩。女子穿的襯衫,在袖口、領子、肩部、胸部及衣襟等處均繡有各種花紋圖案。過節時少女戴上用鮮花和樹枝編成的花冠。已婚婦女戴包發帽或紮花頭巾。

     婚俗:烏克蘭人正式成親之前,男方家長要雙手端著盛有包子的託盤,來到女方家與親家聚集一堂為雙方兒女的婚事做最後的商談。如果女方不願意這門婚事,姑娘就將一個大南瓜放在眾人面前,表示“拒婚”,男方家長便悄然辭去。這叫“定弦日”。行結婚禮時,新郎新娘要雙雙站在一塊大面巾上,這意味著夫妻將白頭偕老一生不離。

     飲食習慣

     按烏克蘭人的習慣,午餐,晚餐通常有三道菜。頭道,二道為主菜。頭道菜是熱湯類,如湯菜,紅甜菜湯等。二道菜一般是肉、魚、禽、蛋製品。三道菜通常是水果、甜食或飲料。在吃頭道菜前,還可以有冷盤。麵包主要在上頭菜時食用。烏克蘭人以麵包、牛奶、土豆、牛肉、豬肉和乳製品為主要食物。愛吃白麵包、黑麵包、薄餅、黃油、酸牛奶、酸黃瓜、魚子醬、鹹魚、番茄、黃瓜、乾酪等。湯菜有甜菜湯、土豆湯。一般不吃烏賊、海蜇、海參和木耳。飲料有克瓦斯、茶、咖啡等。他們愛飲伏特加酒和啤酒。烏克蘭人對餐具的使用十分講究,同時也非常注意用餐的禮節。只有等飯菜端上餐桌時才能打開餐巾,餐巾應當鋪在兩膝上,而不應當圍在脖頸上。用餐後,紙餐巾要疊好放在盤子裏,而餐巾則要放在桌子旁邊。作客用餐時,必須等到女主人把餐巾擱在一邊,才意味著宴會結束,客人可以離開餐桌。餐刀和餐叉是用餐必須的餐具。一般右手拿刀,左手拿叉。當嘴裏在嚼食物時,刀叉應當拿在手中,而雙手要放在桌上不動。手中的刀叉要拿在盤子的上方,要和盤子差不多保持水準。在用飯過程中需要放下刀叉時,應把它們十字交叉地架放在盤子上或把它們的尖端分別搭在盤子的左右邊緣上,以免弄髒臺布;用過而又不再需要的刀要橫放在盤子上。按照慣例,當端來蛋制菜肴時,刀不列入餐具。取食小圓麵包不用刀和叉,要用手。當麵包被端到湯跟前時,不要用麵包去蘸湯。小麵包要用手掰成小塊食用,大麵包則要用刀切成薄片。抹黃油使用專用餐刀,而不用自己的刀。吃黃油時,要先用專用刀切下一塊黃油放在自己盤子的邊上,然後再用自己的餐刀把黃油抹在麵包上。喝湯時要用湯匙,要右手拿湯匙,左手輕輕握住碗邊,只有已涼的剩餘部分才能端起來一飲而盡。如果湯太熱,用嘴去吹吹也是不應該的,最好等湯自然冷卻。吃小泥腸用餐叉和餐刀。肉要切一片吃一片,不能把一塊肉一下子統統切完再吃。上禽類菜肴時,可以手拿骨頭啃食,小塊骨頭可以放在盤子的邊緣處。吃米飯時用餐叉。青菜一般不用刀切,必要時用餐叉把它弄碎。吃水果吐核時,要把羹匙移近嘴邊,不出聲地把核吐在裏面,然後,放在盤中或小碟中。新鮮水果不能用手拿著吃:吃梨和蘋果要用水果刀。鮮果要切成塊(多數情況下要削皮),然後用餐叉一塊兒一塊兒地吃。柳丁要用刀剝皮,橘子皮則用手去剝。葡萄不能直接拿一串叨著吃,要用手把葡萄粒揪下來,吐核或者果皮時,要用手把嘴遮住,準確地吐進盤內。大李子要用手掰成兩半,食用前要去掉果核。水蘿蔔用手拿著吃。

     往玻璃杯、茶碗中斟茶、咖啡、可哥、牛奶時,不應斟得太滿,而且給婦女送飲料習慣於用帶茶碟的茶碗,而給男人送飲料常常用帶金屬杯托的茶杯。用茶碗喝飲料時,用茶匙不出聲地攪拌好砂糖之後,要從茶碗中取出茶匙並放在茶碗碟上;假如飲料盛在玻璃杯中,飲用時一般不取出茶匙,而只是用端茶杯的右手的一個指頭將茶匙按住。除在農村以外,人們從不用茶碟喝飲料。吃大蛋糕時用餐叉,如果小蛋糕下面墊有一張小塊兒的紙巾,要連蛋糕帶紙餐巾一起拿來放在自己的盤子裏,墊著紙餐巾食用。用餐時舉止粗俗反映一個人缺乏教養。在餐桌上漫無節制,旁若無人和心不在焉是不能容許的。用餐時神經質地迫不及待會令周圍的人厭惡。把身體低俯在盤子上面,一邊鼓腮大咀大嚼,一邊把嘴吧嗒得很響,這都有傷大雅。餐桌上只放雙手,不能超過腕部。坐姿應是上身略微向前俯向餐桌。咀嚼食物時應盡可能地不出聲,在自己的盤子裏也不要堆積過多的食物。俗話說:“細嚼慢嚥不傷人”。這是一條既古老又高明的用餐舉止準則。初識

     和烏克蘭人結識時應留心對方如何介紹自己的稱呼,它表明對方想告訴你應該怎樣稱呼他最適宜:稱呼姓,稱呼名字和父稱,只稱呼名字,或稱呼小名及愛稱。

     烏克蘭人一般不興單用姓來稱呼某人,即使用,也在姓前面加上“先生”、“女士”等稱謂。在結識時,如果對方只說出自己的姓,表明他認為這是個偶然相遇,沒必要深交。

     如果對方說明自己的全稱:即“姓+名+父稱”,那你就有選擇的餘地了:或先生+姓,或名字+父稱,後者更加友善,人情味更濃。

     如果對方用“名+父稱”介紹自己,那表明他希望你只這樣稱呼他。因為他明顯比你年齡大,或者,你們雖屬同齡人,但說明關係不冷不熱。

     如果對方用小名或表愛稱介紹自己,那說明對方比你年輕得多,或對你十分好感。小名是親近的人之間的親密稱呼,用於父母對子女、兄弟姐妹、夫婦、好友、之間(小名一般不和父稱連用)。如果你想以“你”來相稱,得事先征得對方同意,而且是在你和他已經十分熟悉了之後。和女士結識時,應等女士先伸手。女士的稱名形式與年齡緊密相關。女士忌諱年齡。年輕的姑娘會讓你以“名+父稱”稱呼她,以表明她的成熟和風度;中老年婦女會讓你用“小名”稱呼她,使她感到自己還年輕。

     交往

     

     相識後,如何進行友好的交談呢?開頭可用些套話。別以“近況怎樣(Какдела?)來開始交談,因為這話表明你與對方十分親密,而且知道他的一些未完之事,很想瞭解一下它們的進展。所以,初次見面不宜提這種問題。你也別談自己的事。

     

     初次交談的入門話題最好是天氣。“您身體怎樣?”的問話只適用于當對方曾同你談起過他的健康狀況後,其他場合,無論對方健康狀況如何都會引起反感

     婚姻

     

     烏克蘭人結婚,從說媒、相親、訂婚到婚禮,有一整套習俗。有專職的媒婆,常用“你家中有奇貨,我手頭有買主”來作開場白,探聽口氣。如果女方的父母同意這門親事,就和媒人一起繞桌走三圈,再對神像畫個十字,然後商談相親的事宜。相親這一天,媒人把小夥子及其父母帶到姑娘家,見面後,姑娘的母親端來一碗蜜糖水,如果小夥子一飲而盡,就表示他相中了,否則,只用嘴唇沾一下杯子。相中後,就商定彩禮。彩禮一般包括首飾、衣服、傢俱、生活用品等。

     

     烏克蘭人非常重視訂婚儀式,認為這是表示忠貞不渝的嚴肅的事情。訂婚後,不得隨意毀約,否則必須賠償損失。在城市,訂婚後,在女方家舉行祝賀晚會,女方家張燈結綵,佈置一新。餐桌上要放一束含包欲放的玫瑰花,象徵未來的生活將充滿希望和幸福;一個冒著熱氣的亮晶晶的熱茶炊,象徵未來的生活將充滿活力。在農村,祝賀晚會在女方家門口舉行,女方父母主持祝賀儀式。男方的父母向親家獻上麵包和鹽。女方父親雙手接過後,吻一下麵包,以表示誠心和感謝,接著新娘走上臺階向大家行鞠躬禮,宣佈自己已經訂婚,改姓未婚夫的姓。大家鼓掌或敲銅盤表示祝賀。

     結婚一般選在冬季聖母節之後或耶誕節期間,或春季復活節的第一周。婚禮通常在教堂舉行。新郎和新娘乘坐一輛用鮮花和小鈴鐺裝飾起來的馬車,伴郎、伴娘及其他親友也坐上車,在手風琴的伴奏下,唱著歡快的歌曲向教堂駛去。臨行前,姑娘的女友們哭著送別。婚禮完畢,新郎的雙親手持麵包和鹽在家門前迎接從教堂回來的新婚夫婦,並為他們祝福。這時,人們往新郎新娘身上撒啤酒花、穀物或零錢。婚宴中,人們邊吃邊喝,並指著酒杯一次又一次地喊“苦啊”!“苦啊”!新郎和新娘在來賓的喊聲中,頻頻接吻。據說,接吻後,酒就變甜了。如果嫌吻得不夠熱烈,可以加上一句:“再加甜點”!隨後,熱鬧的舞會一直持續到深夜。

     烏克蘭禮儀雜談

     一、服飾禮儀

     

     除在正式場合著西裝或質料考究的大衣外,男子在一般場合都喜歡穿夾克衫或襯衫、長褲,外罩坎肩,戴栽絨帽或白羊羔皮帽。女子喜歡紮花頭巾,小姑娘愛紮漂亮的小辮,節日戴用鮮花和樹枝編成的花冠。

     

     烏克蘭婦女的傳統服裝大都呈流線型,樣式很獨特:一般只在緊身襯裙外罩一條羊毛短裙,襯裙上有各色圖案;上身著深紅色、綠色或藍色天鵝絨或羊毛料的無袖上衣。上衣前襟部份交疊,在左邊開襟,用扣子扣住;腳穿紅色長靴;有的頸上掛好幾串彩色珠子或項鏈。男子則穿較寬鬆的褲子,褲腳塞進長統靴裏,衣擺塞進褲腰裏,紮較寬的腰帶,頭帶各式便帽。

     

     大部分婦女外出時肩掛或手掛小挎包,佩帶耳環、戒指並化妝,但以化淡妝居多。

     

     二、儀態禮儀

     

     烏克蘭人性格堅強而又溫和,嚴肅而又不失開朗,尤其是知識層次較高的人士,頗有儒雅風度。即使經常在一起的人,見面時都要點頭致意或用手勢打招呼;上下車和上下飛機時,男子都要讓女士先行,丈夫則挽著妻子,戀人之間則喜歡手拉手;有的地方,小陔見到長輩時還要躬身問安,平時成人則習慣蹲下來同小陔談話,大人之間則竭力避免在孩子面前爭吵或失態。

     

     三、相見禮儀

     

     在烏克蘭,陌生人相見時,一般稱呼女士、先生,若是熟人見面,可只稱其本名和父名,這樣顯得關係親密;若是兄弟姐妹之間相稱,一般喜歡用昵稱。許多烏克蘭人同俄羅斯人的姓名排列法相同。

     

     握手和擁抱是當地居民相見時最普遍的見面禮。他們不怠慢任何客人,非常樂意廣交朋友。在社交場合,客人可作自我介紹,如果對方未做自我介紹,不必直接詢問,可待會兒向第三者打聽。他們認為這樣才合乎禮儀。

     

     四、餐飲禮儀

     

     烏克蘭的飲食習俗與東歐國家大致相同,以麵食、稻米為主食,喜歡吃麵包、面疙瘩、薄餅、豬肉、鹹魚和烤、煎、炸以及醃制的食品,口味偏重甜、酸,對油膩和微辣食物也能適應,常吃水果、白菜、黃瓜、乾酪、番茄和優酪乳油等,常飲格瓦斯飲料(一種用麵包釀制的飲料)、茶和咖啡,會飲白酒。當地居民還特別喜歡吃一種熱氣騰騰的甜餡餃子,即將奶渣或櫻桃包在餃皮中,煮熟後略加優酪乳油調料,十分可口。

     

     招待客人時,菜肴較豐盛,而且還會事先詢問或打聽客人有什麼要求,有何禁忌。用餐時很講規矩,在用餐過程中不隨意走動、指手劃腳和高聲說話。如果有人用刀叉敲擊碗碟,會被及時加以制止。

     

     五、喜喪禮儀

     

     烏克蘭人的婚禮一般先在教堂舉行,然後還要在家裏宴請賓朋,歌舞慶祝。老人去世後,由神職人員主持喪禮,一般實行棺葬。現代烏克蘭創辦的禮儀公司,不但可以代為操辦婚禮,還承辦孩子生日或各種慶典活動。

     

     當地傳統婚俗是:正式成親前,男方家長雙手端著盛有包子的託盤,來女方家與親家一起為兒子的婚事做最後商談。若女方不同意這門婚事,姑娘就將一個大南瓜放在眾人面前,以示“拒婚”,男方家長便悄悄離去,此為“定弦日”。婚禮上,新郎新娘要雙雙站在一塊大毛巾上,意味著夫妻將白頭到老永不分離。

     

     八、旅遊禮儀

     

     烏克蘭多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溫和,其得天獨厚的旅遊和療養環境令無數慕名而來的外國遊客讚不絕口。

     

     這裏交通發達,與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以及歐洲各國都有方便的陸路交通。在當地乘飛機、乘車都可以通過旅行社或直接提前訂票。這裏運輸秩序良好,服務態度令人滿意。對服務人員可付小費。如果有事詢問或請教當地人,他們會熱情幫忙,客人應致謝,但不必付給酬金。

     

     八、主要禁忌

     

     大多數居民忌諱13和星期五。烏克蘭喜歡藍色和黃色,對紅色和白色也很感興趣,但許多人對黑色不感興趣。送禮時,注意不送菊花和枯萎的花,送花不要成偶數。過新年時,忌諱衣冠不整的不速之客光顧其家。

     

     

     

【序號】:7750

關于“出國指南/烏克蘭風俗”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