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指南/烏克蘭人口

出自 Tw.18dao.net
前往: 導覽搜尋


【中文題名】:烏克蘭人口

【外文提名】:Population

【分類號】:K951.13

【關鍵字】:人口

【相關人物】:

【相關事件】:

【內容提要】:

        1991年烏克蘭獨立後,由於經濟和社會生活條件的惡化,人口呈負增長狀態。截至2004年6月1日為止,烏克蘭人口為4746萬人,其中城市人口3210萬人,農村人口1540萬人。全國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85人。

     烏克蘭居民的主體是烏克蘭族,占烏克蘭總人口的70%以上,其次是俄羅斯族,占20%左右,在少數民族中,人口數量占第三位的是猶太人,占0.9%。此外,還有白俄羅斯族人,以及人口較少的匈牙利族、加告茲族、希臘族、羅馬尼亞族、莫爾達瓦族等。

     按1996年烏克蘭新憲法,烏克蘭語言和文字被規定為官方語言和文字。烏克蘭語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的東斯拉夫語支。烏克蘭族有3種主要方言。當代烏克蘭標準語是10世紀以基輔方言為基礎確立的。

     烏克蘭族屬歐羅巴人種的中歐類型,使用烏克蘭語。

     烏克蘭族是烏克蘭的主體民族。烏克蘭族與其他少數民族的分佈很不均衡,在現今烏克蘭的24個州(行政區劃,相當於中國的省)中,烏克蘭族占的比重很高的州有17個。其中,比重占90%以上的州有:捷爾諾波爾州(96%),伊萬-弗蘭科斯克州(95%),沃倫州(94%),裏夫寧州(93%)及切爾瑟州(90.5%)。烏克蘭族在克裏米亞自治共和國人口中占的比重最低-只有25%左右。其次是頓涅茨克州(50%),盧甘斯克州(52%),奧德薩州(54%)。

     由於歷史上烏克蘭土地飽經戰亂和政治軍事變革,烏克蘭人僑居世界各地者頗多,平均每3個烏克蘭人中就有1人在國外,在美洲和澳大利亞及西歐有500多萬,在獨聯體各國和波羅的海3國的有500萬至1000萬。由於種種原因,許多烏克蘭人被迫註冊為其他民族,俄羅斯的“綠楔”、土庫曼斯坦的“灰色烏克蘭”、白俄羅斯的“別列斯特伊時那”等地都是烏克蘭僑民的聚居地。

     烏克蘭族自古居住在原蘇聯歐洲國土的西南草原地區——烏克蘭草原地帶。在紀元前2000年至本世紀1000年,在現今烏克蘭領土的不同地區、主要是在烏克蘭草原地帶和森林低地,曾生活過基米爾人、斯基福人、薩爾馬特人以及來自“小亞細亞”和希臘半島上的希臘人,以及安迪人等。這些部族在不同時期先後生活在當今烏克蘭土地上的不同地區,由於相互之間征戰和強者征服、統治甚至滅亡了弱者,於是有的民族就消亡了,或被別的民族融合,有的民族被迫遷移,如基米里人由原來生活在黑海北部沿岸的草原遷移到了克裏米亞半島,有些部族則互相結成聯盟。由於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在9世紀下半葉以基輔為政治中心形成了古羅斯國家-基輔羅斯。從1012世紀,基輔羅斯分裂為若干公國,各地出現了一批封建公國,形成割據局面,與此同時,各封建公國之間頻繁發生兼併戰爭。13世紀,蒙古韃靼人入侵東歐,佔領了基輔,烏克蘭大部分地區受蒙古金帳幕國的統治,但處於西南部地區的兩個公國——加利西亞和沃倫卻未被蒙古征服,當時這兩個獨立公國被稱為“烏克蘭”,意為邊陲之地。由於莫斯科公國及後來的俄羅斯國家忌諱或壓制使用“烏克蘭”名稱,所以又將烏克蘭稱為“小羅斯”或“小俄羅斯”,故而烏克蘭人又被稱為“小俄羅斯人”。根據“羅斯”的譯音,烏克蘭也曾被稱為魯辛,烏克蘭人也曾被稱為魯辛人。

     910世紀,基輔羅斯在文化、建築、繪畫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發展,當今著名的烏克蘭的名勝古跡,如基輔索菲亞大教堂、十字教堂,金門等都是這一時期興建的。在這一時期,東斯拉夫人形成了古羅斯的各部族。古羅斯國家包括西部羅斯、東北羅斯和西南羅斯,也包括現今的烏克蘭西部領土,在這些地區,在古羅斯各部族基礎上,進一步形成了三個民族——烏克蘭族,俄羅斯族和白俄羅斯族。到16世紀,烏克蘭人在基輔、切爾尼戈夫、加利西亞、沃倫尼亞、外喀爾巴阡山、波多利亞、布科維納等地區形成為獨立民族,擁有自己的語言、文化和習俗。

     在距今501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即所謂阿雪裏文化時期,在烏克蘭現今疆土上的頓巴斯、德涅斯特、日托米爾以及外喀爾巴阡山地區,就存在過古代人類的居民點,在上述地區已發現了古代人類的文化遺跡。在距今104萬年前的所謂姆斯特艾文化時期,人們已散居現今烏克蘭領土各個地區。在舊石器末期,即距今32萬年前的奧裏雅文化和1萬年前的馬格德林文化時期,才最終形成了具有現代身體形態和理性的人——克羅馬努人。

     在紀元前2000年末和1000年初,東歐地區最古老的種族基米里人開始在烏克蘭草原地帶定居。基米里人對“小亞細亞”各國進行過遠征,並形成了統治階層和階級社會。在紀元前7世紀末,從北部來的斯基福人趕走了黑海北部沿岸草原上的基米里人。斯基福各部落的聯合,形成了早期的階級國家——斯基福國,並把頓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間大片土地上的居民置於自己的統治之下。從西元前4世紀末起,斯基福國開始衰落,在薩爾馬特人的進攻下,所轄領土越來越小,大部分居民被迫遷往南方克裏米亞半島。

     薩爾馬特人在種族上和斯基福人相近。從紀元前3世紀起,黑海北部沿岸的各部族長期處於薩爾馬特人的統治之下。薩爾馬特人過著遊牧生活。

     在紀元前75世紀,從“小亞細亞”和希臘半島上來的希臘人在黑海沿岸建立了一些殖民城,並形成了奴隸制國家,希臘人逐漸遷移並定居於黑海和亞速海地區。在黑海北部沿岸的古希臘羅馬各國,農業、手工業、貿易、建築與藝術均得到一定發展。西元前5世紀,在黑海的刻赤和塔曼半島上出現了博斯波爾國,在本世紀第100年時,黑海北部沿岸的古希臘羅馬國又淪為羅馬的附庸。在3世紀30年代,在古日爾曼民族的一支——哥特人的進攻下,古希臘羅馬國的經濟不斷衰落,在4世紀,由於匈奴的入侵,古希臘羅馬國滅亡了。

     在紀元前1000年末至本世紀1000年,在德聶伯河右岸的森林草原和波利西耶地區,有若干以農牧業為生的部落,其中就有古斯拉夫人。在本世紀1000年中期,在德聶伯河和德涅斯特河與多瑙河下游西南部之間以及與北頓涅茨之間,有一支東斯拉夫人,他們又被稱為安迪人。安迪人有強大的軍事組織,曾進行過反對拜占庭和阿瓦爾人的戰爭。由於顯貴氏族和部落佔領了大片土地,役使戰俘和窮人為其勞動,導致東斯拉夫人的原始社會制度解體,並形成了具有半國家性質的東斯拉夫人早期的聯合體——以幾個公國為首的部落聯盟。在67世紀,東斯拉夫人的原始社會瓦解,開始形成階級社會。由於在基輔等地出現第一批擴大的居民點,這些居民點就成為部族聯盟的行政中心。在當時的東斯拉夫部族中,有波利安人、北人、德列夫利安人、布然涅人、底維爾人等。在以基輔為中心的部族聯盟中,波蘭公國占主導地位。第一個基輔公國是在89世紀之交時出現的,至9世紀下半葉,終於形成了古羅斯國家——基輔羅斯。

     基輔羅斯在10世紀達到鼎盛時期,成為當時歐洲最大的國家,其疆土包括西北、東北、西南羅斯,在其廣大疆土上,在古羅斯民族基礎上,後來逐漸形成了三個主要民族——烏克蘭族、俄羅斯族和白俄羅斯族。原蘇聯時期的正統觀點認為,基輔羅斯是烏、俄、白三個民族的共同搖籃。但是,烏克蘭利沃夫大學的伊洛•赫魯謝夫斯基(18661934年)在他的十卷本《烏克蘭-羅斯史》中提出,莫斯科公國才是俄羅斯國家形成的中心。

     基輔羅斯後來又分裂成若干個國家。13世紀,烏克蘭大部分地區被蒙古韃靼人佔領,但加利西亞和沃倫公國卻保住了獨立,這兩個公國位於古羅斯的西南部地區,故被稱“烏克蘭”(意為邊界之地),這是烏克蘭民族和國家名稱的起源。

     1416世紀,立陶宛佔領了基輔周圍和沃倫公國的大部分地區,波蘭取得了加利西亞和沃倫公國的西部。1569年,立陶宛和波蘭合併為波蘭共和國。於是,烏克蘭便處於波蘭的統治之下,烏克蘭各族在政治、文化上受波蘭的影響很深。

     1654年,烏克蘭哥薩克農民起義軍首領赫梅利尼茨基為了對付波蘭,擺脫波蘭的統治,提出將烏克蘭與俄羅斯合併的要求。莫斯科晉紳會議接受了這一要求,烏俄雙方簽訂了歷史上著名的佩利亞斯拉夫條約。它標誌著烏俄兩國的統一,實質則是俄國對烏克蘭進行殖民統治。列寧認為,這次合併“使烏克蘭文化遭到摧殘”(《列寧全集》1931年俄文第3版第16卷第689頁)。從1654至1917年十月革命前的263年中,烏克蘭各族一直處於沙俄的統治之下。十月革命後,即1917年11月4日,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為謀求獨立,基輔成立了中央“拉達”,並宣佈烏克蘭獨立。在蘇俄軍隊的打擊下,1918年2月中央拉達逃往國外。

     1922年,烏克蘭作為首倡者之一,與俄聯邦、白俄羅斯、南高加索聯邦共同創立了蘇聯,烏克蘭成為蘇聯的一個成員國。在行政上作為二級建制,在語言文化上受俄羅斯影響很深。1991年蘇聯解體,同年8月24日烏克蘭宣佈脫離蘇聯而獨立,從此,烏克蘭各民族開始獨立自主地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烏克蘭國內總共有130個民族。除烏克蘭族外,人口數量占第二位的就是俄羅斯族,占總人口的22%,而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的總和,只占人口的5%左右,可見,俄羅斯族在烏克蘭佔有特殊地位。

     俄羅斯族在烏克蘭一些地區居住比較集中,特別是在克裏米亞自治共和國,俄羅斯族人占的比重高達67%,其次主要分佈在盧甘斯克州、頓涅茨克州、哈爾科夫州、紮波羅熱州、奧德薩州、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和赫爾松州。

     自1922年烏克蘭作為蘇聯的創始國之一加盟蘇聯之後,全蘇聯使用的官方語言和文字便是俄羅斯語言和文字。烏克蘭全國出版刊物的54%,報紙的70%均是用俄文印刷的。1991年8月烏克蘭獨立後,烏克蘭的官方語言和文字改為烏克蘭文,俄文在文化出版業上的使用開始銳減。

     在烏克蘭的俄羅斯族,其來源和烏克蘭族、白俄羅斯大體相同——是在910世紀基輔羅斯分裂成若干羅斯國之後,在古羅斯各部落的基礎上形成的。他們同屬東斯拉夫族。由於歷史的原因,烏克蘭各民族混居現象在全國普遍存在。但在某些地區某一民族則相對居住集中。

     在烏克蘭歷史上,曾兩次與俄羅斯結盟,形成統一的國家。第一次是在1654年,烏克蘭農民起義軍領袖赫梅利尼茨基為了對付波蘭侵略,只好以沙皇俄國為靠山,並與之結成統一國家。1954年,為了慶祝烏克蘭與俄羅斯這次“統一”300周年,赫魯雪夫把歸屬於俄羅斯版圖的克裏米亞半島贈給烏克蘭。1991年烏克蘭獨立後,克裏米亞自治共和國通過大選產生的議會和總統,在政治傾向上親俄羅斯,因克裏米亞半島上的居民以俄羅斯族為主,其回歸俄羅斯或獨立的政治傾向也得到俄羅斯議會和俄某些官方人士的支持,這曾引起烏俄兩國矛盾。但不久俄總統表示尊重烏克蘭對克裏米亞的主權,於是,克裏米亞半島上主體民族俄羅斯族也逐漸順應了克裏米亞自治共和國的自治制度,並與烏克蘭各民族和睦相處。

     烏克蘭歷史上第二次與俄羅斯結盟是1920年。烏俄簽訂結盟條約後,1922年烏克蘭作為首創國之一,與俄羅斯、南高加索聯邦、白俄羅斯一起創建了蘇聯。從此,烏克蘭只作為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一直持續到1991年獨立前。這期間,處於烏克蘭境內的俄羅斯族,在政治、文化出版、文藝、廣播電視以及社會生活的各方面都享有較優越的民族地位,俄羅斯族的文化對烏克蘭各民族也發揮了進一步的影響。

     烏克蘭一共有130個少數民族。按各族人口占全國的比重看,主體民族——烏克蘭族占72.7%,俄羅斯族占22%,其他少數民族總共只占5.3%。

     猶太族的人口數量在烏克蘭占第三位。猶太人居住在基輔市、奧德薩州、切爾諾維策州、哈爾科夫、州日托米爾州、文尼察州和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而且猶太人主要居住在城市裏,農村很少有猶太人。大多數猶太人會說俄語或烏克蘭語。

     絕大部分烏克蘭猶太人信猶太教。猶太教是烏克蘭的第四大教派(居東正教、天主教、浸禮教之後),猶太教徒占烏克蘭總人口的2%。烏克蘭獨立後,猶太人移居國外者較多。

     烏克蘭的白俄羅斯族占烏克蘭總人口的0.8%。白俄羅斯族主要居住在烏克蘭各地的城鎮裏,他們主要分佈在克裏米亞自治共和國、頓涅茨州、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盧甘斯克州、尼古拉耶夫斯克州、哈爾科夫州、紮波羅熱州和基輔市。

     烏克蘭的白俄羅斯族與當今白俄羅斯共和國的白俄羅斯族同宗同源,他們同烏克蘭族、俄羅斯族一樣,同屬東斯拉夫族,西元910世紀,東斯拉夫形成了古羅斯各部族。這些部族都處於在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基輔羅斯的統治之下。基輔羅斯的成員包括西北羅斯,東北羅斯,西南羅斯(其中包括當今烏克蘭西部地區)。按馬克思說法,在10與11世紀之交,基輔羅斯達到鼎盛時期,後來又分裂成若干個羅斯國家,並在古羅斯各部族基礎上,形成了三個民族——烏克蘭族、白俄羅斯族和俄羅斯族。當今分佈在烏克蘭境內的白俄羅斯族,也是在這一背景下形成的。由於歷史和政治上的原因,白俄羅斯族、烏克蘭族和俄羅斯族普遍存在混居現象,在有些地區則相對集中居住。這種情況,在當今烏克蘭、白俄羅斯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三國都存在。

     莫爾達瓦族主要分佈在靠著當今莫爾達瓦共和國的烏克蘭南部的奧德薩州和紮波羅熱州,占烏克蘭全國人口的0.5%。

     烏克蘭的保加利亞族共有23.4萬人,占烏全國人口的0.4%,他們主要分佈在奧德薩州和紮波羅熱州。

     波蘭族總共有21.9萬人,占烏全國人口的0.3%,其中65%居住在日托米爾州、赫梅利尼茨基州、利沃夫州和基輔州。

     還有一些人數更少的民族分佈頗為集中,例如,匈牙利人,其96%居住在外喀爾巴阡州;加告茲人,其68%居住在奧德薩州;希臘人,其85%生活在頓涅茨州;羅馬尼亞人,其22%居住在外喀爾巴阡州。

     韃靼族在烏克蘭民族問題上佔有特殊地位。原蘇聯時期,韃靼族有20多萬人,他們的故鄉是克裏米亞半島,1946年6月25日,史達林指責克裏米來亞韃靼人在德國奸細指使下組織自願隊反對紅軍,並建立反革命活動集團反對蘇維埃政權,而且韃靼族基本居民群眾對叛國者沒予以反對,於是決定,把克裏米亞韃靼人遷移到蘇聯其他加盟共和國。克裏米亞韃靼族的大遷移,成為蘇聯最重要的民族問題之一。那以後,克裏米亞韃靼人開展了重返故鄉運動,但迫於政治高壓,重返故鄉實際上並無可能。但是,韃靼人重返故鄉的願望並未止息。1991年烏克蘭獨立後,韃靼人返歸故里定居問題很自然提到日程。由於政治環境的變化,出於人道主義考慮,烏克蘭政府制訂了一定的政策,逐步解決韃靼人返遷克裏米亞問題。

     據烏克蘭國家統計委員會統計,截止至今年的9月1日烏克蘭人口為4776.6萬。

     烏克蘭人口較多的地區依次為:頓涅茨克州470萬人,第聶伯彼得羅夫斯克州350萬人,哈爾科夫州287萬人,首都基輔市為260萬人。人口最少的州為沃倫州,其人口為91.5萬。克裏米亞自治共和國人口為200萬。

     烏克蘭人口中城市人口為3220萬,農村人口1560萬。其中城市人口最多地區為頓涅茨克州,共有427萬人,農村人口最多的地區為是利沃夫州,其人口為105萬人。

     今年前8個月烏克蘭人口的平均出生率為千分之8.5,死亡率為千分之16.1。烏克蘭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千分之7.6。今年18月烏新生兒數量為27萬人,死亡人數為51.17萬人。

     今年前8個月人口減少最為明顯的州分別為切爾尼戈夫州(人口下降了13.2%)、捷爾諾波爾州(11.4%)、波爾塔瓦州(11.3%)、盧甘斯克州(10.8%)、頓涅斯克州(10.2%)。

     據烏克蘭國家委員會統計,今年19月烏克蘭登記結婚的人數是登記離婚人數的1.7倍。其中登記結婚的人數為19.54萬人,登記離婚的人數為11.32萬人。

     根據在2001年10月514日進行的最近的一次全國性人口普查資料顯示,烏當時人口為4841.6萬。而蘇聯沒解體前(1989年)烏克蘭的人口為5145萬人。

     

     

     

     

     

     

     

     

     

     

     

     

【序號】:7238

關于“出國指南/烏克蘭人口”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