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指南/丹麥經濟

出自 Tw.18dao.net
前往: 導覽搜尋


【中文題名】:丹麥經濟

【外文提名】:economy

【分類號】:K953.4

【關鍵字】:丹麥經濟

【相關人物】:

【相關事件】:

【內容提要】:

     一、丹麥的經濟發展狀況

     

     (一)丹麥經濟現狀

     

     福利社會:

     

     丹麥是個比較富裕的國家,經濟是開放型的並且依賴於對外貿易。人均GDP在世界名列第四。同其他北歐國家一樣,丹麥是個收入分配平均的福利社會。丹麥有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大規模的公共服務設施,同時丹麥的稅收負擔也較重。丹麥的公共服務,像教育和醫療服務幾乎都是由政府支援的。目前丹麥政府採取穩定稅收的政策,通過減少政府開支來減輕稅收負擔。

     

     發達國家的人均GDP水準

     

     丹麥的勞動就業情況

     

     丹麥的社會參與率為80%,尤其是婦女和青年人參與社會工作的程度較高。在丹麥工資和工作條件一般是勞資雙方通過協商自由選擇的,有80%的雇員是貿易組織聯盟的成員。從2004年開始從中央政府領取養老金的法定年齡為65歲,代替目前的67歲。丹麥的失業率在2001年首次低於5%(這是根據丹麥的定義,比國際定義的標準要低),這是90年代以來的經濟持續穩定地增長和政府經濟結構改革給勞動力市場帶來的影響。

     

     工業結構

     

     丹麥的傳統產業是農業,目前從事農業的人口為34%,與其他發達國家的水準相當。丹麥的農業生產率相當高,三分之二的農產品出口,占丹麥整個出口總額的12%。主要的農產品是豬肉。主要的農業產業為屠宰加工、釀酒、罐頭加工、皮毛加工、以及與農業有關的生物制藥產業。製造業雇傭了16%17%的雇員。丹麥製造業水準很高,最大的是鋼鐵製造(包含機械產品)、食品飲料加工、木材、造紙、繪畫產品、化工產品(包含制藥)。丹麥最大的行業是私營服務業。共雇傭了40%的雇員。20%從事批發零售業和餐飲服務;67%從事運輸和物流;12%從事金融服務、商業。私有服務業雇員人數在近幾年逐漸增加,主要是電腦行業和各種諮詢服務業等商業雇員人數增加,同時金融業由於現代化資訊科技手段的運用使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導致雇員人數下降。公共管理和服務行業共雇傭30%的雇員,23%在政府、社會機構和教育健康等公共服務機構。在過去的20年中,這個數字變化不大。工業企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35%的製造業雇員人數不超高50人,25%不足10人。

     

     對外貿易

     

     丹麥的GDP中45%是由出口產品和服務貢獻的。其中31%是貨物貿易。貨物貿易中75%是製造業產品,其中機械和設備占27%,化學產品占12%。主要單類產品為:家俱、醫藥(包括胰島素等)、風力渦輪、電腦設備、光纖、可擕式電話、助聽器、揚聲器。農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的12%,主要產品為豬肉、穀類、蔬菜、乳酪和罐裝食品。主要的初級產品是魚和皮毛,占出口總額的5%。丹麥80%的出口產品出口到歐盟,歐盟的侯選國為5%。除歐盟外最大的出口地分別是挪威6%;美國6%;日本4%。服務出口額占GDP的14%,主要為海陸運輸、旅遊、工程、建築、設計諮詢服務。丹麥的自然資源匱乏,因而差不多一半的進口產品是由原材料和半成品組成。四分之一的進口產品是消費品,尤其是像小汽車這樣的耐用消費品是依賴進口。機械設備和其他資產性商品占進口總額的14%,進口產品和服務分別占GDP的28%和10%。貿易順差為GDP的6%左右。

     

     對外援助和其他資本流動

     

     丹麥通過支付外債股息和利息、對外援助、和支付歐盟款項的形式對外資本流動。2001年支付外債的股息和利息占GDP的2%。丹麥是對外提供援助較多的國家之一,也是最先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的國家之一。2002年丹麥官方的對外援助數額預計為GNP的1%,高出聯合國的建議比例標準GNP的0.7%。丹麥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例如教育、醫療健康、基礎設施等關鍵性投資,優先考慮私有行業,鼓勵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政策制定和提高生產能力,規避貿易糾紛的產生。2002年丹麥對外援助的重點是減少貧困、保護婦女、保護環境。丹麥支持最近歐盟提出的關於增加對外援助從目前的0.33%增加到2006年的0.39%的議案。

     政府收支和外債

     

     從1990年開始,丹麥的對外經常專案一直處於盈餘狀態(1998年除外),2001年政府財政盈餘為GDP的2.6%,90年代前的30年政府財政一直為赤字,這也是那段時期丹麥經濟出現的最嚴重問題。90年代前丹麥政府累積了相當數額的外債,1988年的外債達到最高點,為GDP的40%,隨後外債水準逐漸回落,預計2003年的外債水準將為GDP的10%,在2005年2010年間最終消除外債。90年代政府收支平衡的主要因素是收入稅改革和固定匯率制度。稅收改革大幅度地削減了房產貸款利息的稅值,從1987年前的73%到2001年的33%,極大地激發了私有行業的貸款行為。1982年開始實行的固定匯率政策是使丹麥經濟低通貨發展的關鍵因素。低通貨合理的避免了在名義的所得稅體系中由於房產貸款利息稅值的減少對微觀經濟平衡產生的歪曲。因為之前的高通貨和高貸款利息稅的結合對房產貸款是非常不利的。

     

     金融市場:

     

     固定匯率政策及丹麥經濟的穩定持續的發展,使得丹麥克郎的利率與德國和歐元區國家的利率平行運行。在最近的幾年內短期和長期利率與德國利率差異幅度在0.20.3個百分點。在2001年丹麥的利率呈下降趨勢。2001年的利率最低點是在第三季度,給房產所有者提供了利用浮動抵押利率進行再融資的空間。這種再融資手段減少了房產所有者的利息支出,刺激了房產和地產投資。同其他國家一樣,丹麥的股價在2001年尤其是911後大幅度下跌,在2001年第四季度又有所回升.其他國家的股價幾乎回到了911前的水準,但丹麥的股票價格由於在之前的幾年升幅很大,所以還沒有回到先前的水準。最近丹麥的股票價格又有所下降,差不多比911前下跌了10%。丹麥克郎利率的走勢在去年同歐元的走勢基本一致,有效利率也是同樣的走勢。由於美元、英鎊和瑞典克郎在1999和2000年的提升,導致丹麥克郎的實際匯率下降。

     

     (二)近20年的經濟結構改革及成果

     

     二十年來丹麥在基礎結構調整和宏觀經濟改革取得的實效:

     

     A、低通貨膨脹(平均每年在2%);

     

     B、與德國聯繫利率(波動在0.25個百分點);

     

     C、低失業率(4%5%);丹麥和EU的失業率

     

     D、中央財政盈餘(GDP的23%);

     

     E、中央政府總債務大幅度減少(從1993年的占GDP的80%減少到2001的占GDP的45%,低於Maastrichtcriterion的60%GDP水準);

     

     F、外債水準大幅度下降(從1988年的占GDP的40%下降到2001年的17%)。

     

     丹麥和EU消費者價格指數丹麥和EU的個人消費支出

     l這些成果背後的經濟結構調整措施有:

     

     A、 1982年開始的與德國馬克的固定匯率制度,(1999年開始與歐元聯繫匯率);

     

     B、改革所得稅體制,減少資本稅和邊境關稅等邊緣稅種;

     

     C、改革勞動力市場的衡量尺度,包括改革效率標準,加強勞動力流動性參數,減少失業期間福利金的領取期限,25歲以下的年輕人有權利獲得一份工作,或者在失業6個月內享受一次受教育的權利;

     

     D、1990年開始實施的為藍領工人採取的失業補償金計畫;

     

     E、80年代開始實現國際資本自由流動和1990年前後實施的不動產抵押信貸系統的自由化。

     

     (三)2002年、2003年丹麥經濟預測

     

     相對於2001年生產和失業率的低增長,對2002年、2003年經濟前景和個人消費的預測較為樂觀:

     

     A、2002、2003年丹麥的GDP增長分別為1.7%、2.3%;

     

     B、2002、2003年丹麥失業率分別為4.2%、4.1%(按EU定義為5.0%、4.9%);

     

     C、消費物價指數:2002年為2.2%、2003年為2.0%。接近ECB的2%的年增長水準;

     

     D、個人消費增長:2002年為1.8%、2003年為2.3%;

     

     E、公共消費增長:2003年增長0.7%,之後到2005年每年增長1.0%;

     

     F、房地產價格在2001年第四季度和2002年第一季度大幅度下降。2002年房產價格預計比2001年增長5.7%;2003年比2002年增長2.5%,房產投資預計增長22.5%;

     

     G、商業投資:2002年為增長1.5%、2003年為增長4%;

     

     H、出口:2002年為3.7%、2003年為5.5%;

     

     I、進口:2002年為3.6%、2003年為5.4%;

     

     J、對外經常專案:2002年為2.7%、2003年為2.9%;

     

     K、外債:2002年為GDP的16%、2003年為9.8%。

     

     (四)丹麥經濟中期預測

     

     對丹麥經濟中期展望的評估是丹麥政府制定相應經濟政策的重要環節。中期預測一般指到2010年各項經濟指標的發展及目標方向。丹麥財政部已於今年1月公佈了中期各項經濟指標的發展目標。丹麥政府對到2005年的經濟展望與歐盟理事會同期公佈的歐盟中短期目標基本一致。

     

     丹麥政府公佈的中期各項經濟指標主要內容如下:

     

     丹麥克朗與歐元聯繫匯率體系;

     

     稅收緊縮;

     

     實現政府財政總預算大量盈餘,以保證財政收支狀況穩定和從2000年到2010年公共總債務減半;

     

     通過政府的“參與”計畫,減少失業人數,提高就業率;

     

     削價個人應稅收入的稅率,保持政府宏觀調控的空間;

     

     從2002年到2005年每年有1%的公共消費的實際增長率,而從2006年到2010年每年則有0。5%的公共消費的實際增長率;

     

     加強與提高政府公共開支的效率,外部資源;

     

     爭取穩定的每年不超過2%的低通貨膨脹率;

     

     保持私人儲蓄良好健康的環境和公共財政盈餘,以便逐漸消滅政府外債。

     

     到2010年每年實際GDP增長率為1.8%,與歷史上其他時期比較,該預測屬於適中。丹麥政府作出這種預測是基於丹麥人口近幾年內增長的空間較小,從而可能會使國內勞動力緊缺。此外,丹麥失業率本來就低(在歐盟各成員國是最低的),因此,降低失業人口比例的空間相對也狹小。此外,在政府中期預測中,還提及減少政府外債淨額,力爭使政府不僅消滅外債,而且使政府財政對外淨資產達到GDP的15%。

     

     二、政府的政策職能

     

     l按照自由和保守黨政府“發展、福利和革新”的發展模式,丹政府有四個重要的經濟政策。

     

     A、延用固定匯率政策,丹麥克郎匯率將繼續與歐元匯率保持微小差額,及繼續採用與此相應的經濟政策;

     

     B、財政預算:政府將採取到2010年之前降低公共債務和利息支出的財政計畫;

     

     C、財政保證足夠盈餘,因而要在盡短的時間內消除外債;

     

     D、通貨膨脹和利率要保持較低的水準。

     

     現屆政府要同上屆政府一樣繼續相同的發展戰略。不同的是,本屆政府要採取新的策略來減少公共管理支出和致力於加強支出的有效性,加強公共行業和私有行業的相互作用和擴大消費者對公共服務的商品及其提供者的選擇權。

     

     穩定稅率:

     

     現屆政府的重要目標是穩定稅率。如果按照歐盟或國際條約的規定減低或取消一種稅,為了保證政府稅收總額不變,將提高另外一種直接稅或間接稅的稅率。穩定稅率即稅種間的稅率變動但整體稅率不變。稅率穩定同樣延伸到地方稅。如果政府認為有足夠採取新政策的空間,將於2004年1月提交減少所得稅的法案。同時如果2004年1月取消24小時規則(24 hour rule),丹麥的貨物將允許在歐盟國家自由流動。為了避免走私交易的猖獗,政府將在幾年內提交採取降低煙酒等商品的稅率的法案

     

      2002、2003年政府財政狀況:

     

     a)中央政府贏餘2002年為GDP的2.2%,2003年為2.8%

     

     b)政府總債務:2002年為GDP的43.9%,2003年為39.4%

     

     c) 2002年的財政政策根據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預算修正執行。

     

     d) 2002年政府財政政策GDP的影響為0.2個百分點

     

     丹麥和EU中央政府贏餘

     

     財政緊縮的程度必須與丹麥經濟週期水準相適應,同時也必須考慮貨幣政策,尤其丹麥是採用ERM的固定匯率政策。可以看出2001年全球性的大規模降息和有史以來低的失業率以及較高的資源利用率對財政政策的影響。同其他的貿易夥伴相比丹麥的工資水準增加了將近1%。

     

     財政政策的持續和人口老齡化問題:

     

     未來人口結構的變化將對丹麥採取的經濟政策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同其他發達國家一樣,丹麥將在2010年前達到老年化社會。這將對公共財政產生巨大的壓力。為了減緩這種壓力,政府必須制定長期連續的財政政策。2010年以後老年人口的增長對公共財政的壓力無論在公共支出預算還是在公共收入預算方面都會回落。雖然老年救濟金、老年公寓和老年健康保障的花費將會增加,同時由於人口結構分佈的改變使得勞動就業人口減少,從而導致稅收的減少,但是從私人養老基金支付的稅金將會增加。因此,為了緩解對未來幾代人的壓力,現在有必要在這幾年儲存相當多的盈餘,削減公共債務,這是避免將來稅收負擔增加和必須減少公共服務來平衡政府收支的必要措施。

     

     貨幣政策:

     

     丹麥政府最初的貨幣政策是維持與歐元的聯繫利率在2.25%上下的幅度。2000年9月28日丹麥公民投票否決丹麥加入歐元區。在87.6%的投票中有53.2%投反對票。丹麥克郎與歐元聯繫利率非常接近歐元與歐元區國家貨幣的並行時的利率水準,並且近幾年穩定的波動在0.3個百分點。丹麥與歐元區國家在19821998年處於同一經濟週期水準,歐洲中央銀行的現行貨幣政策也非常適用於丹麥目前的經濟需要。雖然丹麥不是歐洲單一貨幣國家,但是丹麥參與整個歐盟的經濟政治合作,因此丹麥的一些重要經濟政策的制定必須符合歐盟成員內部的“穩定和發展公約”的統一標準。

     

     經濟結構政策和持續發展:

     

     上面已經提到,在過去的20幾年中丹麥在結構性經濟政策上作出的努力是今天丹麥經濟非常好的形勢的重要因素。政府將繼續實施這方面的政策保證丹麥經濟持續增長,充分就業和社會財富積累,包括政府財政積累和提高環境品質。合理的政策結構的重要因素是提高公共行業的效率及提高競爭機制。政府希望盡最大的努力來提高私有企業的生產效率。包括對新科技研究領域投資的效率和收益率。政府還希望加強私有和公共行業在研究領域的合作。減少公共管理的財政負擔,加強企業間的聯繫。為最終減少所得稅的實施提供足夠的演練空間。政府已經開始採取措施減少政府開支。與公共機構聯合融資的研究支出已經被削減了150%;改革股票選擇權的稅收規則幫助在起步階段的有創新性的企業。取消對虧損公司的扭虧的時間限制。政府保證更多的人通過積極參與社會勞動獲取更加優惠的綜合社會效益,代替被動的接受社會各項福利。2002年秋天政府將在今年夏天與勞動力市場夥伴磋商後,提交一個叫“讓更多人參與勞動”的提案。

     

     環保政策:

     

     為了給下一代一個清潔的環境,政府將推行一個積極的環境政策。丹麥將繼續實行國際環境公約,在工業化的國家中帶頭減少環境污染,並結合現有的相互間責任明確的國際合作來制訂環境政策來減少污染。政府已經建立了環境鑒定機構,通過對國際標準的研究,建立一個全世界範圍的中期和長期的環境規劃,為丹麥和世界範圍的政策決策者和普通公眾提供有效的環境資料和環保意識的宣傳。政府將加大國際間的環境合作,一個名為“加入並執行”的計畫正在實施,用來減少二氧化碳的全球化排放。

     

     三、丹麥與歐盟

     丹麥自1973年加入歐盟以來,經過30年的發展,其經濟已經與歐盟其他國家高度地融合在一起。下列數字可以充分說明丹麥與歐盟的密切關係:

     

     在丹麥的國際貿易中,其中三分之二是與歐盟其他國家進行的;丹麥經濟與歐元區國家的經濟有高度的趨同性;歐盟所規定的加入歐元的四個趨同標準,丹麥完全符合;根據丹麥參加了歐洲貨幣體系第二階段(ERM II)的協議,丹麥現行採用的貨幣政策是釘住歐元,並以歐元為基準在2.25%的上下幅度內蛇行浮動,該幅度是歐盟非歐元國最低的;儘管丹麥沒有加入歐元區,但丹麥一直參加歐盟統一與協調歐元區內經濟政策的各項工作。

     

     歐盟區域內的丹麥經濟

     

     目前,丹麥經濟總量約占整個歐盟國內生產總值的2.1%,但丹麥的人口卻僅占整個歐盟人口的1.4%,如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PPP adjusted)計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則丹麥是歐洲人均收入及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據統計,丹麥的人均GDP要比歐盟成員國的平均水準高20%。此外,丹麥的收入分配是最平均的(其中一大部分收入通過公共事業和國家的再分配完成),其貧富差距程度在經合組織成員國內也是最低的。

     

     總體上來說,丹麥的經濟結構與歐盟其他國家非常相似,但丹麥的農業和服務業在總附加價值(Gross value added)方面的比例要比歐盟的平均水準高出一些,特別是在農業部分投入的勞動力相對歐盟平均水準要少,故此,丹麥農業的生產率較高。

     

     歐盟區域內的丹麥貿易

     

     丹麥經濟從總體上來講屬於小而開放、且自由度較高的經濟模式。這就決定了其經濟的對外依存度較高,如商品進出口總額約占丹麥GDP的60%,這裏需特別強調的是,在丹麥的對外貿易中,其中的三分之二是在歐盟內部進行的。

     

     丹麥與歐盟的經濟合作

     丹麥與歐盟的經濟協調是由政府出面完成的。近二十年來丹麥制訂和執行的經濟政策主要源于歐盟各成員國簽署的歐洲經濟與貨幣體系。自1982年以來,儘管政府出現幾次更迭,但丹麥一直執行著與歐元(注:早期是德國馬克)聯繫匯率制度和以穩定為導向的財政政策。與此同時,為了保證持續穩定的低失業率、低通貨膨脹及公共財政和對外經常專案的收支平衡,丹麥政府還採取了一系列的經濟結構性改革。當然,歐盟現行的經濟政策也大大地促進了丹麥經濟良性的發展。在九十年代的後半段,由於歐盟各國普遍採取低利率政策,減少公共財政赤字和低通貨膨脹,使得丹麥經濟得到了較高的增長動力。同時,歐盟各國經濟更高的趨同性以及統一貨幣歐元的採用,也極大地降低了各國匯率變動風險的不穩定性,這些給丹麥帶來了不僅是更低的利率,而且也創造了更加穩定的經濟環境,為丹麥經濟提供了發展動力。

     l丹麥與歐元

     在2000年,由於在全國進行的全民公決中,儘管政府和大多數國會議員同意加入,但仍有超過一半的公民投反對票,丹麥沒有在當年加入歐元區。早在全民公決之前,丹麥已經加入了歐洲貨幣體系第二階段(該階段系指歐元區以外的成員國貨幣與歐元制定與調整方法)。近幾年來,丹麥克朗與歐元的匯率相當穩定,同期,儘管有時由於金融市場動盪而放寬,但丹麥與歐元區的利率差別還是相對較小。因此,丹麥的宏觀經濟政策框架從一定程度上還能反映出歐盟其他成員國的經濟情況。

     

     四、丹麥與東歐歐盟東擴候選國

     

     在丹麥今年下半年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丹麥一項主要任務就是討論歐盟東擴,並建立一個全新的、統一的大歐洲。據預測,通過加強分屬兩個不同集團國家的關係及經濟貿易上的互補合作,不論是歐盟成員國,還是新成員國都將從歐盟東擴中受益,包括丹麥。同時競爭的加劇也將極大地改善歐盟與歐盟東擴候選國企業的生產與經營效率。

     

     自九十年代以來,丹麥與歐盟東擴候選國(共10個國家)的貿易關係日益加強。在1992年,丹麥出口到上述候選國的商品約占丹麥商品進出口總額的1.8%,而進口則占2%左右。然而,到了2001年上述數字分別上升為3.8%和4.5%,進出口商品貿易發展迅速。另外,據統計,1992年,從歐盟東擴候選國出口和進口的商品共計占丹麥GDP的0.5%,而到了2001年,上述出口和進口分別占1.2%和1.3%。

     

     從總量上來看,在2001年,丹麥的商品出口到歐盟東擴候選國的總值約為163億丹麥克朗,而進口為170億丹麥克朗,出口略低於進口,丹麥對歐盟東擴候選國的國際貿易有近7億丹麥克朗的逆差,其中在丹麥商品的出口到歐盟東擴候選國中有44%集中在波蘭、12%到立陶宛、10%進入捷克。而在丹麥的進口商品中,有45%來自波蘭,份額最大。丹麥與歐盟東擴候選國的貿易結構主要是工業製成品、製成品雜項(如傢俱及配件、衣帽鞋等)及機械和交通設備等,這些產品約占丹麥出口的65%,占進口的71%。

     

     隨著丹麥與歐盟東擴候選國貿易關係的加強,雙邊投資領域的合作也有較大的發展。到2000年底,丹麥的企業及機構到歐盟東擴候選國的直接投資共有191億丹麥克朗,約占丹麥對外直接投資的3.7%,其中有36%投資到波蘭、捷克占17%,波羅的海國家占39%等。

     

     自從1989年兩德統一後,丹麥為了支持東歐國家的經濟改革,儘快適應由於政治動盪所帶來的經濟衝擊,同一些東歐國家簽訂了雙邊經濟援助條約,為歐盟東擴候選國提供了大量的經濟援助和資金。截止到2001年底,丹麥的對外援助款項達到了120億丹麥克朗,其中歐盟東擴候選國約得到四分之三。丹麥對歐盟侯選國提供援助的目的是幫助這些國家改善並加強行政管理的能力,以及儘快適應和採納新的法律,以便遵守歐盟頒佈的各項法律法規。在對外經濟援助中,丹麥比其他歐盟國家主要更側重于受援國的環境保護項目。

     

      

     

     

     

     

【序號】:7899

關于“出國指南/丹麥經濟”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