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304年-439年

出自 Tw.18dao.net
前往: 導覽搜尋

十六國

  316年,西晉統治政權被匈奴滅亡。可是匈奴政權並沒有能力控制當時進入中國北方地區的各個少數民族,北方從此經曆了壹個大分裂時期。從304年巴{宗}(cong/)李雄和匈奴劉淵分別建立政權開始,先後有十六個政權出現,史稱十六國。 實際上不只十六個{貝}國家.除了漢族建立的西涼、北燕、前涼、冉魏,巴{宗}建立的成漢以外,其他政權分別是匈奴族建立的漢、前趙、北涼、夏、鮮卑族建立的前燕、後燕、西 {貝}秦、南涼、南燕,羯族建立的後趙,氐族建立的前秦、後涼,羌族建立的後秦。而匈奴、鮮卑、羯、氐、羌史稱五胡,所以又稱爲五胡十六國。

  十六國時期,北方戰亂不休。壹些有才幹的統治者試圖統壹中原,結束混亂。後趙的建立者石勒就是其中之壹。他出身貧寒,目不識丁、卻很有見識。他經常讓手下讀書給他聽,從中汲取教訓。他還效法高祖禮賢下士,還特別尊重漢族知識分子。當時的少數民族都特別忌諱“胡”字,有關法令相當嚴酷,但石勒從來不處罰那些無意觸犯的人。後趙在他的統治下,基本上統壹了黃河中下遊地區。

  石勒死後,其侄石虎斷送了他開創的大好基業。後趙衰落,前秦又強大起來。皇帝符堅勵精圖治,重用漢族謀士王猛,終于實現了統壹北方的夢想。黃河流域在十六國時期第壹次歸于壹個政權。可惜王猛51歲就病逝了。臨終前,他勸符堅不要過早的進攻東晉統壹全國。但是符堅沒有聽從,在北方還不鞏固的情況下就倉促發兵,結果在383年的淝水之戰中大敗而歸,北方再次分裂。黃河流域又在戰亂中經過了50年,直到439年才被北魏政權重新統壹。

五胡十六國 (304-589)

  西晉在曹魏統壹北方,進而晉武帝滅孫吳統壹中國之後,本可以繼續秦漢統壹之格局,但是司馬王朝走的是門閥政體之局.這樣壹來,社會個階級的矛盾和對立,動搖了晉王室的基礎.晉惠帝末年的八王之亂,和其它的外患導致中原淪陷,邊垂不保,群雄混戰,生靈塗炭.司馬王室南遷。爾北方的黃河流域則成爲各少數民族的逐鹿之地,直至東晉滅亡,中原從未被東晉所收複,國家未爲統壹,此時期爲"五胡十六國"。

  「五胡十六國」是指自西晉末年到北魏統壹北方期間,曾在中國北部境內建立政權的五個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權。五胡指匈奴、鮮卑、羯、氐、羌。十六國指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成漢。

  此外,還有代國、冉魏、西燕、吐谷渾等都在十六國之外。共有二十國。

  五胡世代居住在中國的西北部,因對抗晉政府的腐敗和官員的貪汙殘暴,而叛變晉王朝。他們所建立的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各自征戰,民不聊生。

  五胡十六國興替的曆史相當繁亂,這裏僅述其大勢。以公元383年淝水之戰爲戒,這百來年的曆史大體可分爲兩個階段,第壹階段既人們常說的“胡亡氐亂”。永嘉(307-313)之亂後“五胡”所建立的多個政權壹度爲氐族前秦政權所統壹,但淝水壹戰失敗後頃刻之間便土崩瓦解。第二階段更是禍亂不息,前秦滅亡後北方重又分裂,關中、關東、隴右政局紛亂,民族之間的鬥爭又出現壹個高潮,社會動蕩比以前更厲害。直到北魏統壹北方,才結束“五胡亂華”。

關于“中國曆史/304年-439年”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