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北宋帝系表

出自 Tw.18dao.net
前往: 導覽搜尋

北宋帝系表

(1)宋太祖趙匡胤(960-976)

  宋太祖(960-976)趙匡胤(927-976)于建隆元年(960)初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取後周政權,稱帝于開封(時稱東京卞粱),建立了宋朝,史稱北宋.現開封黃河北岸有陳橋驿風景區。

  除東京開封外還有南京商丘.因後周恭帝繼位後命趙爲歸德軍節度史,歸德軍駐宋州(今商丘/古宋國),趙爲宋州節度使/發迹于宋,故國號爲宋.宋州在開封東南,故稱南京.趙稱帝後,其大將兼妹夫高懷德繼任歸德軍節度使(高懷德墓陪葬于北宋皇陵)."靖康之變"中高宗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稱帝,後渡江南下建都臨安(今杭州).現宋朝的南京城已埋在歸德古城的護城河水下。

  自建隆三年(963)起,宋太祖采取"先南後北"的統壹戰略,攻滅荊南等南方割據政權,且在北方要地駐兵防守.又以"杯酒釋兵權"等策削奪禁軍宿將及藩鎮兵權.改革官制,以文臣出任州縣長官.在位時加強了中央集權,結束了藩鎮割據局面,但重文輕武/"守內虛外"的方針對宋代的"積貧積弱"有較大影響。

(2)宋太宗趙匡義(977-997)

  宋太宗(976-997)趙光義(939-997)是太祖弟,繼承太祖各個擊破割據政權的方針,迫吳越王獻土歸降,又親征滅北漢,試圖收複幽雲十六州,但在兩次對遼征戰失敗後轉爲消積防守.

  著名的楊家將就是對遼作戰的英雄,現開封市內有天波楊府和楊家湖.許昌襄城縣紫雲山風景區內有楊家將部將焦贊/孟良山寨.

  宋朝重文輕武,實行的是皇帝與士共治天下,所以士大夫中湧現了不少治世名臣.


(3)宋真宗趙恒(998-1022)

  宋真宗(997-1022)趙恒(968-1022)是太宗子,景德元年(1004),遼聖宗耶律隆緒和其母蕭太後率兵二十萬進犯北宋,兵臨tan淵(今pu陽).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等主戰派的督促下,禦駕親征,tan淵之役大敗遼兵,雙方議和,于城下訂"tan淵之盟",宋每年向遼輸送白銀10萬兩/絹20萬匹.(戰勝方不要賠償反送錢物給戰敗方!)開創了納"歲幣"求和苟安的先例,以物質換和平,加重了人民負擔.

  在班師回京之前,宋真宗曾賦詩以志這次親征勝遼之事,寇准書丹,隽石于城內,即今pu陽縣城禦井街的回銮碑(又名契丹出境碑),是記載宋遼訂立tan淵之盟的唯壹實物.禦井相傳是當年宋真宗用過的水井,舊志稱"禦井甘泉",爲pu陽八景之壹.

  寇准墓陪葬于北宋皇陵.

(4)宋仁宗趙祯(1023-1063)

  宋仁宗(1022-1063)趙祯(1010-1063)是真宗子,在位時西夏獨立.宋朝對西夏戰爭屢敗,被迫以"歲賜"銀/絹/茶妥協,對遼也以增納"歲幣"求和.雖起用範仲淹等改革但失敗.

  西夏李元hao最敬重的北宋著名政治家/參政知事範仲淹因推行"慶曆新政"失敗被貶知鄧州,爲造就人才創建了壹所聞名xia迩的千年學府--花洲書院(今南陽鄧州市古城東南隅).慶曆六年(1046),範公應摯友騰子京之邀在書院揮毫寫下了脍炙人口的<<嶽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遂成千古絕唱,書院隨之名揚海內外.

  範仲淹墓在洛陽伊川.

  改革派重臣歐陽修是文學上的"唐宋八大家"之壹.歐陽修墓祠在新鄭市城西南12km的歐陽寺村."歐墳煙雨"爲新鄭八大景之壹.

  龍圖閣大學士包拯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清官,深受百姓敬重,1062年病逝于開封.開封市內有包公祠/包公湖和包公斷案的開封府衙門.包公祠位于包公湖畔,陳列包公銅像/銅鍘及包公斷案蠟像/包公史料典籍/<<開封府題名記碑>>碑文等.

(5)宋英宗趙曙(1064-1067)

  宋英宗(1063-1067)趙曙是仁宗養子,在位僅四年,仍任用仁宗時的重臣韓奇等舊臣,不想改革,但與遼和西夏無戰爭.葬于永厚陵,陪葬有高皇後/狄青/楊延昭等.

(6)宋神宗趙顼(1068-1085)

  宋神宗(1067-1085)是英宗子,在位時任用王安石變法失敗,保守派司馬光獲勝,主持朝政.蘇式受兩派排擠,因"烏台詩案"遭貶.

  司馬光是信陽光山縣人,著名政治家和曆史學家,編撰有<<資治通鑒>>.

  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哲學家程hao(1032-1085)和程頤(1033-1107)兄弟二人又稱明道先生/伊川先生,是北宋理學的奠基人,世稱"二程".其學說後爲朱xi繼承發展,世稱"程朱學派".二程故裏在洛陽嵩縣伊河北岸.其講學的登封嵩陽書院是宋代四大書院之壹.

  二程墓在洛陽市南約25km/伊川縣城西,爲二程及其父的墓地.包括程墓/程祠二部分,前爲祠廟/後爲墓冢.另有明/清時代的石碑數十方.

(7)宋哲宗趙煦(1086-1100)

  宋哲宗(1085-1100)趙煦是神宗子,即位時年僅9歲,1093年親政.在位期間任用主張變法的大臣,對守舊派/中間派進行打擊,追貶司馬光,並將蘇轍等人流放嶺南;恢複王安石變法的兵役法/保甲法/青苗法等.終止與西夏的談判,加強邊境防禦,屢敗西夏,迫使其求和.在位15年,終年24歲,葬于永泰陵.

  北宋大文學家蘇式/蘇轍墓與其父蘇旬的衣冠冢"三蘇墳"位于平頂山夾縣城西27km處的小峨嵋山東lu,背嵩陽/面汝水,山川秀麗,風景宜人,有近900年曆史.蘇墳爲曆代文人墨客所景仰,留有許多珍貴的詩文碑刻.三蘇同列"唐宋八大家",特別是號稱"全能大家"的蘇式,道德文章堪稱天下壹絕,留下許多傳世之作.北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七月,蘇式病卒于常州.次年蘇轍遵其"即死,葬我于嵩山下,予我爲銘"的遺願,葬式于小峨嵋.蘇轍于政和二年(1112)卒于許昌,葬于此.其後蘇式子孫相繼安葬在此.元代至正十二年(1352),夾縣尹楊允置蘇旬衣冠座諸兩公之間,始稱"三蘇墳".

  三蘇墳由三蘇陵園/廣慶寺/三蘇祠三部分組成.三墓西南壹字排列6個墓冢,爲蘇式六公子墓.蘇墳園內古柏參天遮日,夜晚山風來襲潇潇灑灑如落雨聲,即著名的夾縣八景之壹"蘇墳夜雨".

(8)宋徽宗趙佶(1101-1125)

  宋徽宗(1100-1125)趙吉(1082-1135)是哲宗弟,統治期間重用蔡京/童貫等奸臣權閹,貪汙橫暴,掠奪民財.大興土木,廣建宮觀庭院,搜刮奇花異石,稱"花石綱".勞民傷財,導致農民揭竿起義.宣和七年(1125)金兵直逼卞京時禅位給欽宗趙桓,靖康二年(1127)三月被金兵俘虜北去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被金人稱爲昏德公,54歲病死,死後屍體被燒做燈油.

  徽宗有很高的藝術才華,工于書畫,以花鳥畫和"瘦金體"書法名于世.河南博物院收藏有其作品.

  除徽宗外,北宋書法家還有"宋四家":蘇式/黃庭堅/米fu/蔡襄.四家的成就集中體現在行書作品上,其中以蘇式書法的豐yu淳厚和米fu書法的俊邁壯偉最負盛名.

(9)宋欽宗趙桓(1126-1127)

  宋欽宗(1125-1127)趙桓(1100-1156)是徽宗子,和徽宗壹樣苟且偷安/不思自強.宣和七年即位,次年被迫起用主戰派李綱抗金,斬殺罷黜了蔡京壹黨(蔡京墓陪葬于北宋皇陵),但仍答應以賠款/割太原等三鎮乞降求和,並罷免了李綱.卞京城破後降金,北宋滅亡.靖康二年春與徽宗同爲金兵俘虜,囚于五國城,被金人稱爲重昏侯.1161年在金國被馬踩死,終年57歲,葬處不明.

  靖康之變中和徽/欽二帝同時被俘的還有徽宗的兄/弟及32個兒子/22個女兒,除第九子康王趙構在外勤王/幼女僅壹歲外都做了俘虜,連同宮廷後妃/宗室貴戚/大臣約3000人加上民衆10萬余人被擄到北方.(被金兵壹鍋端了!)

  徽/欽衆俘虜到達金朝京師會甯時金人舉行了獻俘儀式,命二帝及其後妃/宗室/諸王/附馬/公主都穿上金人百姓穿的服裝,頭纏帕頭,身披羊裘,袒露上體到金朝阿骨打廟去行"牽羊禮".欽宗的朱皇後受不了如此奇恥大辱,當夜自盡.徽宗的鄭皇後早在途中就因不堪折磨而自殺.而二昏君卻腆顔苟活于世/受盡侮辱與折磨.

關于“中國曆史/北宋帝系表”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