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世界人文/權將猶疑問封卦山

出自 Tw.18dao.net
前往: 導覽搜尋


【標題】:權將猶疑問封卦山

【內容】:與石壁山一樣,交城縣的另外一座歷史文化名山卦山,雖然都和通衢大道近在咫尺,但如果不是熟悉之人,即便你從它近旁走過,也斷然不會知曉身邊不遠能有如此一個好去處。世言“真人不露相”,卻不知還有“真山不露相”者同樣存在。

       卦山很奇,也很怪--奇就奇在它的山形排列、群峰錯落竟然能與古老的陰陽八卦圖形相巧合,怪則怪在古人何以能夠發現這種自然與文化巧合的奇異現象存在。明末清初時大哲人顧炎武先生的學生潘耒,此人與他的老師一樣通今博古,學問宏闊,且更好交遊。清康熙十年(西元1671年)師生同遊卦山,游後潘耒有《卦山》五言長詩一首傳世,詩中就有“森如六爻列,錯若萬卦排”這樣一些對卦山特有景致的逼真描寫。潘耒其人曾參與《明史》的纂修編撰工作,詩文典型,故清人沈德潛編輯的《清詩別載集》即將潘耒的《卦山》一詩收錄其中。而事實上早在唐以前,卦山應該已經名播天下,時人或又將卦山稱為“萬卦山”。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元年(西元627年)時,在接近卦山頂巔的地方已創建了至今仍然保存完整的石佛堂;唐德宗李適貞元二年(西元786年),唐高祖李淵堂弟李神通的後人李說,又在卦山懷抱中開始增建普光明殿等。這些都說明至少是在唐代時,世人已經認識了卦山確實是一塊風水寶地,而且是一塊山形自然酷似八卦卦爻形獎的難得的風水寶地。然而,讓人感到十分奇慘和萬般不解的卻是,既然卦山的山體形態與八卦卦爻形天然巧合,而且早有了一個“卦山”名號,那麼,為什麼唐初時的人們不在這裏建一座道觀,而偏偏要建一座佛寺呢?須知,道教從東漢初創時就已經將八卦圖案其佈道活動中最具本質牲的基本符號,何況唐初從李淵開始,更公開宣稱自己是老子李耳的後代,而且在唐武德八年(西元625年)下詔欽定三教次序,使天下崇教者從此有了尊卑等級。即道教為國之首教,儒教次之,佛教則更排在儒教之後。從唐武德八年到唐貞觀元年,僅僅兩年之隔,究竟是人們有意冒犯李唐皇帝的尊嚴呢,還是他們根本就無視這座“萬卦山”本身的存在呢?顯然,這裏多少有一點蹊蹺。

       卦山很美,一直很美--美在三方面:山美,人稱“卦嶽爻峰”,錯落有致,主峰太極峰與“三十三天”坐北向南,充滿了神靈之氣;水美,卦山山外西有瓦窯河,東有磁窯河,錦繞玉帶,且山中又懷抱著靈泉、龍泉、漿水泉、遍佈著清爽之氣;樹美,古人曾將卦山之柏與黃山之松相比,卦山柏中名柏尤多,如七星柏、龍爪柏、虎頭柏、二仙柏和繡球柏等等,一株株蒼古遒勁,神靈活現,蔥郁中又展現出一種原始的生動情氣。清初,江南才子朱彝尊登卦山,曾在天寧寺以《卦山題名》文題壁。文中記下了他游卦山時所見到的壯麗一幕。語稱:“日將暮,風雨驟作,乃留宿僧舍。曉起登峰以望,白雲蓬蓬,彌漲柏穀。下視城郭,出沒霧中,若方艦之浮於海。”無論是八卦或六十四卦,其表現出的本質都應該是氣之變化。三百餘年前朱彝尊的這一段精彩描述,不僅僅只是在此記載了他的一瞬主觀感受,而更珍貴的則是他在不意之間已經忠實客觀地記錄下了當年卦山的一般生態氣象。熟悉卦山地形的人們都把卦山形象地比喻為一隻大盆子。使多少遊人感到詫異的是,若在這只“大盆子”裏面舉目眺望,“盆”內皆為蔥郁茁壯的古柏,而再看“盆”外進,卻在四周近鄰山上再也找不到樹林,找柏樹則更難。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今人解光啟先生曾將當地流傳許鐓的一個叫作“聚寶盆”的民間傳說故事完整記述了下來。故事中講古時卦山天甯寺中曾養著一頭小毛驢,監寺和尚派小和尚每天割青草來喂驢,並規定割草得每天換一個地方,以免壞了山中風景。可是時間長了,監寺和尚發現小和尚偏偏只在一個地方割草,而且這地方的草割過還像沒割似的。監事和尚很奇怪,趁天黑在這個地方挖地三尺看有什麼寶貝。後來挖出一個破瓦盆,看看沒什麼用,就用它喂狗。誰知用這瓦盆喂狗竟發現這瓦盆中的狗食竟越吃越多。到此,監寺和尚才知道瓦盆是個寶。於是他把瓦盆收起來放元寶,瓦盆中的元寶也由一變十,越變越多。此事很快傳到山外,有人就想盜走瓦盆。情急中監寺和尚只好夜裏把破瓦盆悄悄埋藏在一棵扭扭柏的樹根下。等到第二天天亮時,監寺和尚想再找回那瓦盆,可他未曾想到,此時的卦山竟到處都長滿了扭扭柏,而破瓦盆卻再也找不回來了。顯而易見,這個“聚寶盆”的傳說故事並未真正解開大家的疑問。看來,如果說前面提出的“卦山為什麼不建道觀建佛寺”的問題是一個歷史文化之謎的話,那麼,後面這個“為什麼卦山柏林茂盛而卦山四周近鄰之山卻連樹都不長”的問題,則應該是一個自然生態之謎了。

       “交城山、交城水、交城山水實在美。”這是一首自明清以來就傳唱不衰的交城民歌中最著名的唱句,卦山即屬整個交城山東麓靠晉中平原處的小小一隅。卦山面積雖不大,但巍峨雄壯,主峰海拔達1142米以上;且文化淵源古老,人文開發的歷史可以追溯至約1400餘年前。經過千百年來的造景活動,山中歷史人文景觀已是鱗次櫛比,殿閣輝煌。到目閃為止,作為一處馳名三晉大地的風景名勝,景區內仍保存了一大批珍貴的古建築。如天寧寺中的千佛閣、大佛殿、昆盧閣、地藏殿,還有石佛堂、朱公祠、聖母廟、卦山書院文昌宮、華嚴塔、環翠亭等等,僅現存建築面積就達4000平方米以上。其中不乏文物精品,如石佛堂中的唐代石雕佛像與天寧寺中各殿堂樓閣,即已被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序列。近年來,交城縣人民政府對卦山的保護建設更為重視。在他們的計畫中,正要逐步地恢復或新建一批景觀,如清初顧炎武、閻爾梅、傅山、潘耒等人曾經登臨過的四望樓、望海亭、喬沖杓墓、柏交亭和卦山碑林等。

     卦山的自然環境與人文遺產格外別致而豐富,內中不乏許多我們至今仍然感到奇異和好奇的待解之謎。寫至此,不禁感慨,欣然口占一首。

【序號】:877

關于“世界之最/世界人文/權將猶疑問封卦山”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