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世界之謎/大洋中尺度渦之謎
【標題】:大洋中尺度渦之謎
【內容】:1958年,英國海洋學家斯羅華為了研究海流,研製了一種自由漂俘監側系統——“中性浮子”。利用這套系統對大西洋百慕大海域的底層海流進行測量。按照平常觀測到的資料分析,灣流區域內的海流,應該是一支比較穩定而且是流速較為緩慢的海流。可是利用這套新系統獲得的資料令科學家們大吃一驚,這裏的海流比預想的快了10多倍,而且發現有的海流出現反向流動。同時,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海流還顯示出相當大的時間變化。這一發現,震驚了海洋科學界。前蘇聯和美國的學者對此大惑不解,先後派出考察隊進行調查,結果完全一樣。顯然,用傳統的風海流理論無法解釋這種反常現象。到了1973年,美國成功地發射了載人“天空實驗室”航天器。利用這座航天器,宇航員們拍攝到了大西洋西部熱帶海域內的大渦旋。這個大渦旋縱橫60~80千米。同時還發現,在大渦流海域,有較強的上升流,冷的海水從百米深處不斷向上湧升。由於海底的營養物質被上升流帶到海面,使得大渦流海域形成了一個絕好的漁場。“天空實驗室”還在其他大洋中發現類似的中尺度渦流。例如,在南美洲的西海岸、澳大利亞東部和新西蘭一帶海域、非洲東海岸、印度洋西北海域和南中國海海域等,都能看到這種渦流存在。這許多渦流,小的直徑僅幾十千米,大的直徑達數百千米;存在的時間有長有短,時間短的十幾天,長的達千年之久。這些渦流與大洋中的環流相比,雖然只是個局部,並不顯著,但它與人們在近每能見到的小旋渦相比,就非常之大了。所從,海洋科學家們稱這種渦流為“中尺度渦”。大洋中尺度渦流的發現,改變了人們對海流形成機理的傳統看法。它是近二三十年來人們對大洋環境的突破性認識。 大洋中尺度渦的旋轉速度一般都很大,而且一面旋轉,一面向前移動。它的移動方式,很像颱風(氣旋或反氣旋)。科學家估計,中尺度渦有巨大的動能,約占整個海洋流動能的80%以上。這個數字實在大得驚人。颱風帶來的氣候變化和災難,盡人皆知,那麼,大洋中尺度渦的出現,將給海洋帶來哪些變化呢?它對海洋中的動物、植物是福是禍?這些問題有待于科學家們去繼續研究。 中尺度渦的發現,使傳統的大洋海流理論受到挑戰。由於海洋中中尺度渦的出現,大洋環流的動力結構完全改變了。假如中尺度渦也像大氣中的氣旋或反氣旋那樣,是由氣壓不穩定的因素所引起的,那麼,大洋環流的動力有可能是由中尺度渦來維持的。這就從根本上修正了風生環流的觀點。
【序號】: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