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牌價/外匯存底是怎麼來的?

出自 Tw.18dao.net
前往: 導覽搜尋


  外匯存底的英文名稱為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較正式的說法是外匯儲備,又可稱為官方準備(official Reserves),其定義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外匯存底,依照國際貨幣基會(IMF)的定義,包括政府所持有的黃金、政府所持有的可兌換外幣、在國際貨幣基金的準備頭寸以及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 SDR);狹義的外匯存底,則不包括政府所握存的黃金與外幣現鈔。簡單而言,一般我們所說的外匯存底,指的就是央行所持有的外匯數量。

  外匯存底的來源,主要是央行以人民幣在外匯市場買進外匯所累積而成,少部份是由外匯存底本身的孳息收益,以及外匯存底中其他幣別對美元之匯兌損益所產生。當匯率固定不變時,一國所賺進的外匯(經常帳順差)再加上向國外借入的外匯(資本帳或金融帳順差),扣除民間持有的外匯,剩下的部份大約就是央行買進的外匯。換句話說,一國的國外資產,有可能是散佈在民間,也有可能是由央行持有。外匯存底除了可以提供央行干預外匯市場的籌碼外,尚可充當政府清算國際收支的工具,因此外匯存底的運用應以具有變現性快的流動資產為主,不宜進行中長期之投資。

  這幾年,我國的外匯存底快速增加,主要來源為直接外資與投機熱錢的湧入。

關于“外匯牌價/外匯存底是怎麼來的?”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