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

出自 Tw.18dao.net
前往: 導覽搜尋

  莊子,姓莊,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壹。

  莊周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爲地方官吏之楷模。莊子最早提出“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莊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陰陽”;莊子“三籁”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爲《莊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與老子齊名,被稱爲老莊。

  莊子的想象力極爲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壹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爲“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據傳,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诏封莊周爲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爲《南華真經》。

  莊周壹生著書十余萬言,書名《莊子》。這部文獻的出現,標志著在戰國時代,中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學語言,已經發展到非常玄遠、高深的水平,是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因此,莊子不但是中國哲學史上壹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時也是中國文學史上壹位傑出的文學家。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予了中國曆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有極重要的地位。

  在莊子的哲學中,“天”是與“人”相對立的兩個概念,“天”代表著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爲”的壹切,與自然相背離的壹切。“人爲”兩字合起來,就是壹個“僞”字。

  莊子主張順從天道,而摒棄“人爲”,摒棄人性中那些“僞”的雜質。順從“天道”,從而與天地相通的,就是莊子所提倡的“德”。 在莊子看來,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導什麽,規定什麽,而是要去掉什麽,忘掉什麽,忘掉成心、機心、分別心。既然如此,還用得著政治宣傳、禮樂教化、仁義勸導?這些宣傳、教化、勸導,莊子認爲都是人性中的“僞”,所以要摒棄它。

  在莊子看來不滯,就是于自然無所違。不凝滯于任何思想、利益等任何事物,從而達到聖人不凝滯于物的境界。吾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限的生命去極端的追求無窮的知識、利益,而忽略身邊壹切的美好這是滯礙郁滯的。莊子認爲只有不滯于不滯,才可乘物以遊心,而不被任何思想,利益所奴役,所累,才是全生。對中國後世哲學、藝術、各宗教經典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作爲道家學派始祖的老莊哲學是在中國的哲學思想中唯壹能與儒家和後來的佛家學說分庭抗禮的古代最偉大的學說。它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絕不低于儒家和佛家。

書目

對後世的影響

先秦諸子百家都是在探求真理,即探求世界萬物的根據和原則中建立各自的理想和學說的,但是在儒墨道各家及後學支脈中,莊子明顯地不同于其他諸子,甚至于不同于老子。

老子學說中有鮮明的政治傾向和政治目的。莊子雖然也有自己的社會觀、人生觀,但他的中心,他的至足之處卻是形而上學的、純粹抽象思辨的哲學本體論。

莊子是以抽象思辨的本體論,而非具體某種政治主張,來實現他對宇宙萬物的根據和原則的探求的。莊子對于中國古代文化的最重要貢獻,也正是在于他對于抽象思辨的哲學本體論的獨到關注。

莊子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于他提出的“逍遙處世”之說,莊子塑造的人生境界,是最飄逸靈新的壹種灑脫。正所謂“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儒學在孔子之後,尤其是在“罷黜百家”之後,支脈層出,義理更生,孔、孟、荀雖不盡同卻能源遠流長,而莊子卻只有後世對他的不理解,對他的改造。

在中國古代,沒有任何壹個朝代,沒有任何壹個學者,能對莊子核心內容的形而上學本體論予以發明、發展。戰國時期的形而上學的莊子是真實的存在的,但莊子的後世繼承卻是壹條虛線。

後世道教繼承道家學說,經魏晉南北朝的演變,老莊學派取代黃老學派成爲道家思想的主流。對于莊子在中國文學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貢獻,封建帝王尤爲重視,莊子其人並被神化,奉爲神靈。唐玄宗天寶元年(七百二十四年)二月封“南華真人”,後人即稱之爲“南華真人”,被道教隱宗妙真道奉爲開宗祖師,視其爲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宋徽宗時被封爲“微妙元通真君”。所著《莊子》壹書也被诏稱爲《南華真經》。其文章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對後世文學有深遠影響。

關于“莊子”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