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中國曆史/907年-960年 的原始碼
←
中國曆史/907年-960年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沒有權限編輯
頁面
命名空間的頁面。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中國曆史/內容頂部}}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存在于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間。五代有時也稱爲五代十國,壹般認爲從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間,中原相繼出現了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史稱[[中國曆史/907年-960年/後梁|後梁]]、[[中國曆史/907年-960年/後唐|後唐]]、[[中國曆史/907年-960年/後晉|後晉]]、後漢、[[中國曆史/907年-960年/後周|後周]]。同時,在這五朝之外,還相繼出現了[[中國曆史/907年-960年/前蜀|前蜀]]、[[中國曆史/907年-960年/後蜀|後蜀]]、吳、[[中國曆史/907年-960年/南唐|南唐]]、[[中國曆史/907年-960年/吳越|吳越]]、閩、楚、[[中國曆史/907年-960年/南漢|南漢]]、南平(即荊南)和[[中國曆史/907年-960年/北漢|北漢]]十個割據政權,這就是中國曆史上的「五代十國」。 五代的開國之君,都是前朝的方鎮,靠軍事割據發展起來的,故這壹時期的曆史特點是戰爭頻仍,政權屢有更叠。在五個朝代中,後梁維持的時間最長,也只有十七年,其次後唐十四年,後晉十壹年,而後漢僅僅四年,後周九年,都不足十年。其實,即使在壹朝之內,其權位之爭亦超乎尋常。如後梁太祖朱溫登上皇位才五年,就被其次子朱友矽所殺。而朱友矽上台不久,又被其弟朱友貞所殺。再如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兒子秦王李從榮,亦曾以兵奪權,未能成功,反丟了性命。明宗去世之後,其弟五子李從厚繼位,僅只壹年,其位即被明宗的養子李從珂所奪。頻頻的兵戎相見,給百姓帶來了極大痛苦和災難。 五代的第壹個朝代是由朱全忠篡唐而建的朱梁王朝,改進了唐朝的壹些政弊,後梁被世仇李存勗的後唐所滅。 後唐有比較開明的皇帝唐明宗李嗣源實施了不少利國利民的政策,使社會出現小康的局面,但他的後繼者榷被他的女婿石敬唐以燕雲十六州爲代價向北方的契丹人借兵所滅。 石敬唐認比他年紀小的契丹帝爲父,被契丹帝冊封爲大晉皇帝,定都開封。但源源不絕的財富榷流入契丹人的國庫,以至石敬唐的養子石重貴不甘如此,在大臣景延廣的建議下以向契丹稱"孫"不稱臣的借口,企圖改變對契丹的依付關系,但契丹人用揮兵南下滅後晉,虜石重貴來作爲答案,並在開封建立大遼,耶律德光自立爲帝。 後晉滅,但遼政權無力在中原立足,撤回北方,立李從益爲中原之主,太原劉知遠殺死李從益,奪取中原,自立爲帝,建立大漢帝國。 他的兒子劉承佑因殺大將郭威不成榷被郭威所代爲大周,郭威和他的養子柴榮後周是五代中的明君,在他們的經營下,後周漸強,並逐步統壹中國,但柴榮的繼承者是七歲的小孩,無力掌管天下,終大將趙匡胤在陳橋被手下黃袍加身,代周立宋。後來宋王朝在趙匡胤的經營下,終統壹中國,結束五代時的大分裂。 這壹段曆史,有壹點值得特別注意,即在五朝之中,有三朝,即後唐、後晉、後漢的開國之君都是沙陀人。同時,北方的契丹人亦不斷強大,他們互相勾結利用,逐步形成了壹股強大的政治力量和軍事集團,爲以後宋、遼、金對峙形成中國曆史上第二個南北朝,埋下了深深的禍根。 相對于五代來說,十國的情況則要好得多。在這十國之中,除劉崇的北漢在北方(約今山西、陝西和河北的壹部分)外,其它諸國皆在中國的南方,它們少受中原幹戈的影響,政局相對穩定,政權維持的時間也遠比五代爲長,如最短的前蜀亦有三十四年,是後梁的壹倍,而最長的吳越,竟達八十五年之久。這對中國南方的開發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吳越,就曾于公元910年修築了捍海塘,保障了農業生産的發展,使吳越走上了富裕之路。由于北方戰爭頻仍,不少中原人士移徒南方以避禍亂,他們帶來了北方的生産技術和科學文化,對南方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五代在中國文化史上是壹個重要時期。從出版史角度看,後唐長興三年(932)至後周廣順三年(953)刻成的九經,是中國第壹部監本九經,宋人稱其爲「舊監本」或「古京本」,是中國後世壹切監本九經的祖本。這部九經,曆時近二十年,中經後唐、後漢、後周三朝更替,終于得以完成。這實在是個奇迹,它反映了傳統文化在中華民族中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另外,孟蜀的母昭裔,不僅刊刻了《昭明文選》、《初學記》、《白氏六帖》諸書,而且還于廣政十四年(951),經營了「廣政石經」的刊刻。這個石經和以前的石經有壹重要不同,那就是,它是連同注文壹起刊刻的。宋八洪邁評價其「猶有正(貞)觀遺風」。此外,後晉的劉等,還撰成了《唐書》二百卷,這就是「二十四史」中的《舊唐書》。吳越的羅隱,是這壹時期較有名的文學家,著有《羅隱甲乙集》,收其詩作,今已不傳。今可見者,有《四庫全書》所收《羅昭谏集》八卷。西蜀的韋莊、歐陽炯,南唐的馮延巳、中主李景、後主李煜,都擅長寫詞,均有不少名作傳世,開宋詞鼎盛之先河。南唐顧闳中的《韓熙載夜宴圖》,是留傳至今的繪畫珍品,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重要價值。 [[Category:中國曆史]] {{中國曆史/內容底部}}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模板:Link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Middle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中國曆史/內容底部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中國曆史/內容頂部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中國曆史/相關欄目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底部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頂部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至
中國曆史/907年-960年
。
導覽選單
管理员登录
操作和工具
关闭菜单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
對話
貢獻
登入
搜尋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導覽
首頁
生活類實用查詢
學習類實用查詢
工作類實用查詢
旅行類實用查詢
休閑類實用查詢
網路類實用查詢
通信類實用查詢
最近變更
隨機頁面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快捷導航
IP地址搜尋定位
Emoji😄辭典📕
Emoji✂️複製📋
國語字典
國語辭典
國語大詞典
成語詞典
台灣數據集
香港數據集
中國企業數據集
各國企業數據集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