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25 年-220年

出自 Tw.18dao.net
< 中國曆史
於 2016年9月12日 (一) 17:06 由 Eva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已建立頁面,內容為 "{{中國曆史/內容頂部}} ==東漢==   公元25年,在綠林農民起義下,王莽政權被農民推翻。參加過綠林起義的西漢皇族劉秀重...")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東漢

  公元25年,在綠林農民起義下,王莽政權被農民推翻。參加過綠林起義的西漢皇族劉秀重建漢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劉秀就是漢光武帝。

  建武二年,光武帝下令全面改革王莽所實施的舊政策,整頓吏治,設尚書六人分掌國家大事,以近壹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權限;廢除“官奴”;清查土地,使人民生活逐步穩定下來。 到公元壹世紀中葉,經過漢光武帝、漢明帝、漢章帝三代皇帝的治理,東漢王朝已經逐漸恢複了往日漢朝的強盛,這壹時期被後人稱之爲“光武中興”。

  公元89年,漢章帝薨,由年僅十歲的和帝劉肇即位,年號永元。因和帝年幼,統治權利完全落于章帝皇後窦氏與其兄窦憲之手。窦氏的專權引起了上下官吏的不滿,和帝于公元92年與宦官鄭衆等人合力誅滅窦氏, 鄭衆因功封侯。自此,宦官越來越甚地參與東漢的政治統治,加之自和帝劉肇以來曆代漢帝都寵信宦官,及至桓帝(公元132—167年在位)、靈帝(公元168—189年在位)年間,宦官的權利已達到無以複加的地步,形成東漢王朝後期的宦官與外戚專權的格局。

  公元189年,靈帝駕崩,何太後臨朝。當時皇宮內宦官專權,涼州董卓率兵入洛陽,廢皇子劉辯,殺何太後,立劉協爲帝,是爲漢獻帝。事實上獻帝即位後並無任何權利,董卓獨攬大權,殘暴專橫,使得各地官吏紛紛舉兵反抗,逐步形成了諸強割據的局面,統壹的王朝實際上已經不複存在。後,獻帝又爲曹操控制;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獻帝讓位,東漢王朝宣布滅亡,繼之而來的是中國曆史上又壹個長期分裂的時期——三國時期。。

  東漢王朝在統治上沿用了許多西漢的方針與政策,而且在壹些方面做了調整與改革,使之更加適于當時的社會狀況。在東漢前期,政權進壹步加強與地方勢力的融和,使國家趨于穩定,在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都超過了西漢的水平。公元105年,蔡倫在前人的基礎上改造了紙張的制造技術,使我國的文字記錄方式脫離了使用竹簡的時代,同時造紙術也作爲我們熟悉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壹而流傳至今。東漢對後世的另外壹項貢獻是制陶業的發展,它使中國徹底脫離了青銅時代的材料束縛,把壹些以前爲豪門貴族專有的用品帶入了尋常百姓家。

  在自然科學方面,以張衡爲代表的東漢學術界,有著很高的成就;張衡則以高超的工藝制造了“渾天儀”、“地動儀”等科學儀器,制造這些儀器的原理至盡仍被廣泛使用。另外,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是有記載以來第壹位利用麻醉技術對病人進行手術治療的外科醫生,他創造的“五禽戲”是我國第壹套體操性質的健身活動。

  到東漢時期,書法、繪畫已不單純作爲文字圖形符號使用,它們的藝術地位逐漸顯露出來,雖然今日東漢流傳下來的藝術品數量不多,但從其中依然能窺得漢文化的風貌。

  東漢王朝前後曆十二帝,共壹百九十五年。

關于“中國曆史/25 年-220年”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