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塞拉利昂

出自 Tw.18dao.net
前往: 導覽搜尋


  塞拉利昂共和國位于西非,西與西南瀕臨大西洋,北與東北同幾內亞爲鄰,東南與利比裏亞接壤,面積72326平方公裏。“塞拉利昂”葡語意爲“獅子山”。1462年葡萄牙航海家佩德拉·辛德拉航行經此,遇熱帶風暴,遙望沿岸山巒宛如雄獅,遂命名。人口370萬(1986)。主要有南方的門德人和北方的滕內人,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官方語言爲英語。首都弗裏敦。

  公元前第3千紀,當地居民的祖先林巴人已進入新石器時代。公元16世紀起,門德人和滕內人遷入今塞拉利昂境內。歐洲人入侵前,已出現若幹部落聯盟與王國,但尚未形成統壹的國家。1447年,葡萄牙人來到今弗裏敦港。隨著奴隸貿易的興起,塞拉利昂成爲殖民者在西非進行奴隸貿易的壹個基地,葡、荷、英、法等國相繼在此從事黃金、象牙、香料和奴隸貿易。

  奴隸貿易廢除後,英國于1787年運送首批獲釋的奴隸約 400名定居于今弗裏敦。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獲釋奴隸陸續被遣送來此定居,他們的後裔稱爲克裏奧爾人。

  1808年弗裏敦及其周圍地區淪爲英國殖民地。1896年塞拉利昂內地淪爲英國保護地。英國在殖民地實行直接統治。克裏奧爾人享有英國臣民的身份,他們接受西方文化,信奉基督教,可以從事醫生、律師、教師、教士職業和擔任行政官員等;在保護地,英國殖民當局保持傳統的酋長制,實行間接統治。1924年,殖民地和保護地統壹由英國總督統治,受英政府殖民大臣管轄。在英國殖民統治下,塞拉利昂成爲英國的原料供應地1933年馬蘭帕鐵礦開始開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資選礦公司大規模開采鑽石。爲了便于掠奪,殖民當局還修建了公路和鐵路。50年代中期以後,鑽石出口成爲塞拉利昂的經濟支柱。

  塞拉利昂人民爲反抗英國殖民統治,進行了長期的鬥爭。1898年,北方滕內人在酋長巴伊·伯爾雷赫的領導下,展開了抗交茅屋稅的武裝鬥爭。南方門德人的秘密組織波洛社團也發動了抗英暴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在塞拉利昂進行憲法改革,1951年制定憲法,舉行選舉,塞拉利昂人民黨獲勝,但仍受英國總督控制。此後,塞拉利昂工人罷工、農民抗稅運動持續不斷。1958年S.P.史蒂文斯和M.A.S.馬爾蓋脫離人民黨,另組人民民族黨。1960年 4月的倫敦制憲會議,決定塞拉利昂于1961年 4月27日在英聯邦內獨立,由人民黨主席馬爾蓋出任總理。人民民族黨副領袖史蒂文斯堅持在獨立前舉行大選,並拒絕在附有《塞-英防務協定》的《獨立議定書》上簽字,退出了制憲會議。1960年 9月,史蒂文斯另建全國人民大會黨。1967年大選中,全國人民大會黨獲勝。後因連續發生政變,1968年 4月史蒂文斯才就任總理。1971年4月,塞拉利昂改爲共和國,史蒂文斯任總統。1978年5月,議會通過憲法,確認全國人民大會黨爲唯壹合法政黨,史蒂文斯任執行總統,任期7年。1985年10月 1日,舉行總統選舉,軍隊司令J.S.莫莫少將當選爲共和國總統。

  獨立後,塞拉利昂政府執行維護民族獨立和捍衛國家主權的政策。對內強調團結、和解與穩定,反對部族主義,尊重和維護酋長制。對外奉行不結盟政策。在經濟方面,實行門戶開放和發展民族經濟政策。20世紀60年代中期積極擴大國營經濟成分,收回了對外貿易、銀行、保險和海運等部門的控制權。1970年政府以贖買方式取得了國家鑽石公司51%的股份。1981年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支持下執行“三年中期計劃”,以穩定和恢複經濟。塞拉利昂于1971年7月29日與中國建交。


塞拉利昂其他相關資訊

國際區號 世界歷史

關于“世界歷史/塞拉利昂”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