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武

出自 Tw.18dao.net
前往: 導覽搜尋

大雅·下武

下武維周,世有哲王。三後在天,王配于京。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維則。

媚茲壹人,應侯順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昭茲來許,繩其祖武。於萬斯年,受天之祜。

受天之祜,四方來賀。於萬斯年,不遐有佐。


  • 下武:在後繼承。下,後;武,繼承。
  • 世:代。哲王:賢明智慧的君主。
  • 三後:指周的三位先王太王、王季、文王。後,君王。
  • 王:此指武王。配:指上應天命。
  • 求:通“逑”,匹配。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按‘求’當讀爲‘逑’。逑,匹也,配也。……言王所以配于京者,由其可與世德配合耳。”
  • 言:語助詞。命:天命。
  • 孚:使人信服。
  • 下土:下界土地,也就是人間。式:榜樣,範式。
  • 孝思:孝順先人之思,此系以孝代指所有的美德,舉壹以概之。王引之《經義述聞》:“孝者美德之通稱,非謂孝弟之孝。”
  • 則:法則。此謂以先王爲法則。
  • 媚:愛戴。壹人:指周天子。
  • 應侯順德:吳闿生《詩義會通》:“侯,乃也;應,當也。‘應侯順德’,猶雲應乃懿德。”而《水經注》等書認爲應侯是武王之子,封于應(地在今河南寶豐西南)。
  • 昭:光明,顯耀。嗣服:後進,指成王。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廣雅·釋估》:‘服、進,行也。’……《儀禮·特牲·饋食禮》注:‘嗣,主人將爲後者。’……是知嗣服即後進也。”
  • 茲:同“哉”。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茲、哉古同聲通用。”來許:同“後進”。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謝沈書引作‘昭哉來禦’是也,……許、禦聲義同,故通用。……‘昭哉來許’猶上章‘昭哉嗣服’也。”
  • 繩:承。武:足迹。祖武,指祖先的德業。
  • 於(wū):感歎之詞。斯:語助詞。
  • 祜(hù):福。
  • 不遐: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不遐’即‘遐不’之倒文。凡《詩》言遐不者,遐、胡壹聲之轉,猶雲胡不也。”


這是在大型宴會上唱的雅歌,是壹首贊美周武王等繼承先王文德的詩歌。全詩六章,每章四句。第壹章先說周朝世代有明主,接著贊頌周太王、王季、周文王與周武王,第二章上二句贊頌周武王,下二句贊頌周成王,第三章贊頌周成王能效法先人,第四、第五章贊頌周康王能繼承祖德,第六章以四方諸侯來賀作結。全詩結構整饬嚴謹,層層遞進,有條不紊;其特別之處,是創造了壹種被後人稱之爲“頂針”的修辭方法,表現出流美諧婉的節奏,使本來刻板的頌歌變得優美諧和。

後能繼前惟周邦,世代有王都聖明。三位先王靈在天,武王配天居鎬京。

武王配天居鎬京,德行能夠匹先祖。上應天命真長久,成王也令人信服。

成王也令人信服,足爲人間好榜樣。孝順祖宗德澤長,德澤長久法先王。

愛戴天子這壹人,能將美德來承應。孝順祖宗德澤長,光明顯耀好後進。

光明顯耀好後進,遵循祖先的足迹。基業長達千萬年,天賜洪福享受起。

天賜洪福享受起,四方諸侯來祝賀。基業長達千萬年,那愁沒人來輔佐。


《大雅·下武》的篇章結構非常整饬嚴謹,層層遞進,有條不紊。第壹章先說周朝世代有明主,接著贊頌太王、王季、文王與武王,第二章上二句贊頌武王,下二句贊頌成王,第三章贊頌成王能效法先人,第四、第五章贊頌康王能繼承祖德,第六章以四方諸侯來賀作結,將美先王賀今王的主旨發揮得淋漓盡致。在修辭上,此篇特別精于使用頂針辭格,將頂針格的效用發揮到了極致。第壹、第二章以“王配于京’’頂針勾連,第二、第三章以“成王之孚”頂針勾連,第五、第六章以“受天之祜”頂針勾連,而第四章的末句“昭哉嗣服”與第五章的首句“昭茲來許”意思相同,結構也相同,可視爲准頂針勾連。《大雅》的第壹篇《文王》也善于使用頂針修辭,但比起《下武》那樣精工的格式,不及遠矣。而且此篇以頂針格串聯的前三章組成的贊頌先王的述舊意群,與同以頂針格(或准頂針格)串聯的後三章組成的贊頌今王的述新意群,又通過第三、第四章各自的第三句“永言孝思”可以上下維系,有如連環。這種刻意經營的巧妙結構,幾乎是空前絕後的,其韻律節奏流美諧婉,有效地避免了因廟堂文學歌功頌德文字的刻板而造成的審美負效應,使讀者面對這壹表現《大雅》《周頌》中常見的歌頌周先王、今王內容的文本,仍能産生壹定的審美快感。英國文藝理論家克萊夫·貝爾(Clive Bell)在他的《藝術》壹書中提出了“藝術即有意味的形式”這壹著名的論斷,確實,形式在文學藝術作品中的重要性決不容低估,有時候,形式本身就是美。讀完《下武》,讀者可能很快就忘了詩中“哲王”“世德”“配命”“順德”之類贊頌之詞,但對它章法結構的形式美則將記憶猶新。


關于“下武”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