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典/咳

“ 咳” 字的讀音 : hái,hāi,ké
【拼音】:hái,hāi,ké,
【繁體】:咳
【部首】:口
【部首筆劃】:03
【五行】:木
【簡體筆劃】:09
【繁體筆劃】:9
【吉凶寓意】:凶
【拼音輸入】:ke
【五筆輸入】:kynw
【筆順】:豎折橫捺橫折撇撇捺
【詳細解釋】:咳
well;whoosh;
咳1
hāi
〈歎〉
(1)
啊[hi]――用以表示各種感情(如歡欣、寬慰、遺憾或輕蔑等)。如:咳!我怎麼忘了?
(2)
哎呀,唉,嗚呼[alas]――用以表示不幸、悲痛、惋惜或關切。如:咳!這真是意料不到的事
(3)
該死!糟了![damnit]――用作輕微的詛咒。如:咳,我怎麼這麼糊塗!
(4)
表示感歎[what]。如:咳,提起話來就長啦;咳,真有這種怪事兒!
(5)
嗨[hi]――用以表示問候或引起注意。如:咳,到這兒來!;咳咳(戲曲中起加強樂曲節奏的襯字)
咳
hāi
〈動〉
歎息[sigh]
黛玉只“咳”了一聲,眼中淚直流下來,回身便走。――《紅樓夢》
另見hái;ké
唉聲嘆氣
hāishēng-tànqì
[sighindespair;heavedeepsighs]又唉聲又歎氣,形容情緒低落的樣子
咳2
hái
(1)
小兒笑[childlaugh]
咳,小兒笑也。從口,亥聲。――《說文》
(2)
後泛指笑貌。如:咳咳(喜笑貌),咳笑(小兒笑);
(3)
通“閡”。阻隔[obstruct]
頸尾咳於天地乎。――《晏子春秋》
咳
hái
(1)
通“孩”。小兒[child]
曾不可以告咳嬰之貌。――《史記·扁鵲列傳》
(2)
又如:咳兒;咳咳(胎兒拳曲貌);咳嬰(指幼兒剛會笑尚需哺乳)
另見hāi;ké
咳3
(1)
欬
ké
(2)
(形聲。從口,亥(hāi)聲,①(hāi)本義:小兒笑。《史記·扁鵲傳》:“曾不以告咳嬰之兒。”(咳嬰:剛會笑的嬰兒)②咳嗽[cough])
有若老人咳且笑於山谷中者。――宋·蘇軾《石鐘山記》
(3)
又如:咳唾(咳嗽吐唾液);咳逆(咳嗽病的一種。因氣逆而作咳);咳珠吐玉(比喻措辭優美);咳血(咳嗽咯血)
另見hāi;hái
咳喘
kéchuǎn
[coughandgasp]又咳又喘
咳嗆
kéqiàng
[cough][方]∶大聲咳嗽
咳嗽
késou
[cough]喉部或氣管的粘膜受刺激而突然把空氣從肺內驅逐出來並帶有爆破的雜音
婦夢中咳嗽。――《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咳1
ké ㄎㄜˊ
〔~嗽〕呼吸器官受刺激而引起一種反射作用。把吸入的氣急急呼出,同時發聲,能清除呼吸道中的異物或痰,亦是某些病的症狀。
鄭碼:JSZO,U:54B3,GBK:BFC8
筆劃數:9,部首:口,筆順編號:251415334
well;whoosh;
咳2
hāi ㄏㄞˉ
(1)
歎息:~聲歎氣。
(2)
嘆詞,表示惋惜或後悔:又表示招呼人,提醒人注意:~!我昨天沒去醫院。
鄭碼:JSZO,U:54B3,GBK:BFC8
筆劃數:9,部首:口,筆順編號:251415334
well;whoosh;
【序號】:8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