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時間/運動成績與時差
在不同時差地區進行參賽,運動員要想在比賽中發揮出正常水準,就首先必須克服時差這一障礙,因為時差會在人的心理和生理上造成紊亂。其表現是:感覺疲勞,因過於勞累而難以清醒,或過於煩躁而難以熟睡;食物消化困難,並出現泌尿和腸道排泄功能紊亂,這是由於人體的代謝系統仍處於休息狀態而人體自身已處於工作狀態所引起的。飛行時差還會造成人的情緒和意識判斷力失調,注意力不能集中,視力模糊,短期記憶力下降,對於酒有明顯異常的反應等現象。當然,這些症狀的表現是因 人因地而異,一般來說,運動員對生活規律和周圍環境愈敏感,他對客觀環境的改變也就愈容易引起反應。除此以外,運動成 績的評定愈精確,或技術要求愈高的比賽項目,時區的改變對於比賽成績的影響也就愈明顯。
運動員生活習慣所長期形成的有規律性和可預測性,導致了運動員體內非常明顯和穩定的生理節奏。按照這種嚴格的生活方式培養出來的運動員,一旦他們的生理節奏受到擾亂,必定會引起種種不良反應。美國的科學家認為,僅僅飛越一個時區就能影響人的運動能力,如果時差超過了3個小時,反應就會比較明顯。
科學家們研究了時差對人體生理節奏的影響,他們認為,人體調整時差的自然速度通常是,一小時的時差需要花一天的時間方能使身體達到正常狀態。從美國的紐約到韓國的漢城,時差為14個小時,這就意味著如果不採取任何調整時差措施的話,要使運動員的身體狀態恢復到正常水準,需要經過14天才行。
有人把時差對運動員的影響分作為5個時期。第1期——生理節奏紊亂期,為到達當地後的第1至第3天,這幾天作為調整時期,運動員不宜進行大強度訓練或參加比賽,以免受到損傷,影響競技狀態;第2期——開始適應期,這是在第4至第6天裏,人體的生理節奏開始逐步適應當地時間,訓練強度也可有所增加,同時也可進行一些比賽練習;到了第7天至第9天時,便進入了第3期——基本適應期,這時的運動員已基本克服了時差,可以進行正式比賽;第10天至第14天為第4期——完全適應期,這時運動員已達到最佳競技狀態,可望取得好成績;而兩周之後為第5期——遠征疲勞期。按理來講,比賽往往是在進
為了使運動員的體力和技術能得到充分的恢復和發揮,各國都很重視對時差的研究。日本體育協會專門成立了一個“時差對策小組”進行研究。為了使運動員能儘早適應時差,他們採取的做法是,使運動員吃飯、入寢、睡眠及起床的時間都預先按比賽地的時間進行,將練習時間也與比賽時間相一致。另外,還選擇好中途站來進行訪問比賽,藉此進行適應、過渡。
美國科學家對於適應時差的研究提出了一項新穎的見解。他們認為,利用飲食的配給成分不同,可以抵抗人體對於時差的反應。據說,蛋白質可以刺激人體產生更多的可使人清醒的化學物質,而含糖量多的食物可以刺激人體產生更多的使人昏昏欲睡的化學物質。依據這一原理,他們發明了一種抗時差反應飲食,利用食譜的變化幫助運動員適應新的時間,調整運動員體內的生物鐘,從而使他們的競技狀態高峰與已定的比賽時間能夠同步發生,也就是在運動比賽時使人體能處於最佳競技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