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世界遺產/中國明顯陵
【標題】:中國明顯陵
【內容】:明皇陵一共有18座,北京14座(十三陵和景帝陵)、江蘇和安徽3座(明孝陵、明祖陵和明中都皇陵),最不引人注意的就是位於湖北鐘祥的明顯陵。但是,它卻是目前唯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的明朝皇陵。其實,顯陵的主人明興獻王朱祐杬沒有做過一天皇帝,只是他的兒子是嘉靖皇帝,於是父親被兒子追封為皇帝,倒是他的母親真的做了十幾年皇太后。顯陵的人文價值完全不在於墳墓的主人,而在於皇陵建築群的獨特性。顯陵位於鐘祥城以東7.5公里。陵墓大紅門西側的一池水格外引人注目,陵中棱恩殿前還有一池水,這兩池水分別稱為“外明塘”和“內明塘”,前者橢圓形,後者正圓形。一條拐了五道彎的水道(上面架有五道禦河橋)自北向南穿陵區而過,注入陵西的莫愁湖。陵中有水道和小湖,平添一種美景,這是中國皇陵中獨有的設計。大門外的兩塊高近三米的“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的漢白玉碑,是嚴嵩的手書。由於這個大奸臣名聲太臭,以致他的字跡留下的不多,這裏保留下來的倒值得看一看了。走進大紅門,穿過一道禦河橋,沒想到又見一座大紅門。當年按王爺的等級建陵墓時,已有一道大紅門了;嘉靖的母親逝世後與其父合葬時,又外加了一道大紅門。顯陵與眾不同的又一個地方,是有兩道邏城。外邏城牆總長3438米,整體呈寶瓶狀;寶瓶長1656米,中間最寬處464米,兩頭寬約300米,面積達58萬平方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負責文化遺產的總幹事,曾沿著外邏城走了一圈,對如此大規模的皇陵感到驚訝。其他的明陵均只有一道圍牆,呈長方形,相當於現在顯陵中包圍棱恩殿的內邏城。就占地面積而言,顯陵大於北京任何一座明皇陵。外明塘附近有一處外邏城缺口,傳說是雲南和貴州由於地方偏遠,沒有運來磚而造成的。所以現在鐘祥人在談到什麼事情只差一點時,有一句俗話:“差一雲南搭一貴州”。明顯陵的功德碑只留下了被焚燒後的遺址,巨大的正方形碑亭上面草木叢生,但四門上方四龍戲珠的浮雕清晰可見。亭正中的碑體被打碎,散塊躺在碑亭內。亭內牆體的角落,依然可以看到燃燒過後留下的巨大木柱的輪廓。事情發生在三百多年前,這是被攻打承天府(即現在的鐘祥)的李自成起義軍燒掉的,顯陵幾乎全部地面建築的木制部分,都毀於那次戰爭。現在顯陵的明樓修復於1989年。那位聯合國負責文化遺產的總幹事建議一定程度地修復功德碑,因為沒有四角支柱的牆體可能會坍塌,但是散躺的碎碑體應保持原樣。穿過功德碑,我在十二對石像生(獅、獬豸、麒麟、駱駝、象、馬、文武官員)處逗留的時間最長,雖然它們比北京的要小些,但每件都是上乘的藝術品,雕刻得栩栩如生。經過第四、五道禦河橋,繞過內明塘,棱恩殿的建築群遺址顯現在眼前,這是一片劫後餘生的場景,只剩下該殿的石基部分。僅從石基看,當年的建築規模相當宏大。大門兩側基本完整的琉璃瓊花壁和背面的雙龍壁,格外引人注目,這在各明陵中也是獨有的,其精湛的工藝與故宮中的一般。在明樓上,正中的巨大陵碑是後補的,但是中間刻著“恭睿獻皇帝之陵”七個大字的那塊石頭,是原來碑體的一部分,與新碑體合為一體。我在雨中沿著寶城邊緣走到後面時,發現北面還有另一個寶城,是間有一道連接兩寶城的“瑤台”,意為進入仙境。一座陵兩個寶城,這在中國皇陵中也是絕無僅有的。前一個寶城是興獻王死時作為王爺入葬的,後一個是嘉靖母親死後與其父合葬時新修的,當時通過地道將其父的靈柩移到後一個寶城與其母的合在一起,從而達到了既不破壞原墓,又體現皇陵制式的目的。我乘車在濛濛細雨中駛離顯陵,兩道邏城、兩個寶城、五曲水道和內外明塘、琉璃瓊花壁、瑤台、石像生……顯陵的獨特之處給我留下難忘的印象。
【序號】: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