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鼓鍾 的原始碼
←
鼓鍾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沒有權限編輯
頁面
命名空間的頁面。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引經據典/內容頂部}} '''小雅·鼓鍾''' 鼓鍾將將,淮水湯湯,憂心且傷。淑人君子,懷允不忘。 鼓鍾諧諧,淮水皆皆,憂心且悲。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鼓鍾伐鼛,淮有三洲,憂心且妯。淑人君子,其德不猶。 鼓鍾欽欽,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籥不僭。 * 鼓:敲擊。 * 將(qiāng)將:同“锵锵”,象聲詞,形容鍾聲響亮。 * 湯(shāng)湯:大水湧流貌,猶蕩蕩。 * 淑人君子:美德之人。淑:善。 * 懷:思念。允:信,確實。壹說爲語助詞。 * 諧(jiē)諧:象聲詞,形容鍾聲和諧。 * 皆(jiē)皆:水流貌,猶“湯湯”。 * 回:邪。 * 伐:敲擊。鼛(gāo):壹種大鼓。 * 三洲:淮河上的三個小島。 * 妯(chōu):因悲傷而動容、心緒不甯。 * 猶:已。王引之《經義述聞》:“其德不猶’,言久而彌笃,無有已時也。”壹說假借爲“訧”,缺點、毛病。 * 欽欽:象聲詞,猶“將將”。 * 磬(qìng):古樂器名,用玉或美石制成,有孔穿繩索懸于架上,敲擊發聲。 * 以:爲,作,指演奏、表演。雅:原爲樂器名,狀如漆筒,兩頭蒙以羊皮。引申爲樂調名,指天子之樂,或周王畿之樂調,即正樂。南:原爲樂器名,形似鍾。引申爲樂調名,或說指南方江漢地區的樂調。 * 籥(yuè):樂器名,似排箫。古代羽舞時邊吹籥,邊持翟羽舞蹈。僭(jiàn):超越本分,此訓亂。不僭,猶言按部就班,和諧合拍。 這是描寫聆聽音樂、懷念善人君子的詩,詩中記錄了鍾、鼓、琴、瑟、笙、磬、雅、南、籥等多種樂器共同演奏的場面。全詩四章,每章五句。前三章寫耳聞鍾鼓铿锵,面對滔滔流瀉的淮水,不禁悲從中來,憂思萦懷,于是想到了“淑人君子”,對他的美德懿行心向往之;後壹章描寫鍾鼓齊鳴、琴瑟和諧、笙磬同音、雅南合拍的美妙樂境。此詩場面感較強,很有感染力。 敲起樂鍾聲铿锵,淮水奔流浩蕩蕩,我心憂愁又悲傷。遙想善良的君子,深切懷念永難忘。 敲起樂鍾聲和諧,淮水滔滔不停歇,我心憂愁又悲切。遙想善良的君子,德行正直且無邪。 敲起樂鍾擂起鼓,樂聲回蕩在三洲,我心悲哀又難受。遙想善良的君子,美德傳揚垂千秋。 敲起樂鍾聲欽欽,又鼓瑟來又彈琴,笙磬諧調又同音。配以雅樂和南樂,籥管合奏音更真。 這首詩,過去有的說是刺周幽王的,有的說是周昭王時的作品,都無確證。現代很多學者認爲此詩是詩人在淮水之旁或三洲之上欣賞周王朝音樂,由音樂而歆慕古代聖賢創造美好音樂的功德而創作的。 這是壹首描寫貴族欣賞音樂會發念古幽情的小詩。詩人是在淮水之旁或三洲之上欣賞了這場美妙的音樂會。他聽到了演奏編鍾,锵锵作響;淮河之水,奔騰浩蕩。但詩人在此時憂心且傷感起來,原來他懷念那些古代的好人君子,而對當今世風日下頗爲不滿。 連續三章都是反複表達此種情緒,詩人的道德感、責任感和憂患意識非常強。壹場音樂會激起了他的思古之幽情。 最後壹章,詩人完全沈浸在這美妙的音樂會裏了:編鍾鳴響,琴瑟和諧,笙磬同音,相繼演奏雅樂南樂,加之排箫樂舞,有條不紊。令人讀之,有如置身其中,身臨其境。 此詩記錄了鍾、鼓、琴、瑟、笙、磬、雅、南、籥等多種樂器共同演奏的場面。前三章寫耳聞鍾鼓铿锵,面對滔滔流瀉的淮水,不禁悲從中來,憂思萦懷,于是想到了“淑人君子”。對他的美德懿行心向往之。卒章描寫鍾鼓齊鳴、琴瑟和諧的美妙樂境。如果透過字面上的這些意思來探究其深層的涵義,則會令人感到無從索解,因而朱熹在《詩集傳》中也只能說:“此詩之義未詳”,“此詩之義有不可知者。” 其實詩人是有感而發的,這種感慨折射出他對國運、時代的憂思。從詩的卒章來看,他所聽到的不是壹般的音樂,而是“雅”“南”之類的周朝之樂,這些音樂與周朝的輝煌曆史聯系在壹起。詩人身處國運衰微的末世,聽到這種盛世之音,自然會感慨今昔,悲從中來,從而會有追慕昔賢之歎。 {{引經據典/內容底部}}
返回至
鼓鍾
。
導覽選單
管理员登录
操作和工具
关闭菜单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
對話
貢獻
登入
搜尋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導覽
首頁
生活類實用查詢
學習類實用查詢
工作類實用查詢
旅行類實用查詢
休閑類實用查詢
網路類實用查詢
通信類實用查詢
最近變更
隨機頁面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快捷導航
IP地址搜尋定位
Emoji😄辭典📕
Emoji✂️複製📋
國語字典
國語辭典
國語大詞典
成語詞典
台灣數據集
香港數據集
中國企業數據集
各國企業數據集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