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鶴鳴 的原始碼
←
鶴鳴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沒有權限編輯
頁面
命名空間的頁面。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引經據典/內容頂部}} '''小雅·鶴鳴''' 鶴鳴于九臯,聲聞于野。魚潛在淵,或在于諸。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擇。他山之石,可以爲錯。 鶴鳴于九臯,聲聞于天。魚在于諸,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九臯:臯,沼澤地。九:虛數,言沼澤之多。 * 淵:深水,潭。 * 諸:水中小洲,此處當指水灘。 * 爰(yuán):于是。檀(tán):古書中稱檀的木很多,時無定指。常指豆科的黃檀,紫檀。這裏用來比喻賢人。 * 擇(tuò):酸棗壹類的灌木。壹說“擇”乃枯落的枝葉。這裏用來比喻小人。 * “他山”二句:利用其他山上的石頭可以錯琢器物。錯:砺石,可以打磨玉器。 * 榖(gǔ):樹木名,即楮樹,其樹皮可作造紙原料。這裏用來比喻小人。 * 攻玉:謂將玉石琢磨成器。攻,加工,雕刻。朱熹《詩集傳》:“兩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後玉之爲器,得以成焉。” 全詩二章,每章九句,大致上是寫詩人在廣袤的荒野聽到鶴鳴聲震動四野高入雲霄,看到遊魚潛入深淵又躍上灘頭,又看到園林檀樹近旁的壹座山峰,于是他想到山上的石頭可以取作磨砺玉器的工具。全詩意脈貫串,結構完整,通篇運用比喻,富有藝術感染力。 幽幽沼澤仙鶴鳴,聲傳四野真亮清。深深淵潭遊魚潛,有時浮到諸邊停。在那園中真快樂,檀樹高高有濃蔭,下面灌木葉凋零。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來磨玉英。 幽幽沼澤仙鶴唳,鳴聲響亮上雲天。淺淺諸灘遊魚浮,有時潛入淵潭嬉。在那園中真快樂,檀樹高高枝葉密,下面楮樹矮又細。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來琢玉器。 此詩共二章,每章九句。前後兩章共用了四個比喻,語言也相似,只是押韻不同。 朱熹在分析第壹章時,將詩中四個比喻,概括爲四種思想:即誠、理、愛、憎。並認爲從這四者引申出去,可以作爲“天下之理”——即普遍真理。他的說法看起來很辯證,都是用發展的變化的觀點分析問題,而且兼顧壹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然而他卻是用程朱理學來說詩,這壹點從他對第二章的解釋中看得更加清楚。 《詩集傳》釋第二章結句引程子(程頤)曰:“玉之溫潤,天下之至美也。石之粗厲,天下之至惡也。然兩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後玉之爲器,得以成焉。猶君子之與小人處也,橫逆侵加,然後修省畏避,動心忍性,增益預防,而義理生焉,道理成焉。”程子說詩與朱子說詩,如出壹轍,皆爲引申之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字面而言,就是另壹座山上的石頭,可以用來磨制玉器,今人也常常引以爲喻。然而是否爲詩的本義呢,並不能完全確定。 今人程俊英在《詩經譯注》中說:“詩中以鶴比隱居的賢人。”“詩人以魚在淵在諸,比賢人隱居或出仕。”“園,花園。隱喻國家。”“樹檀,檀樹,比賢人。”“擇,枯落的枝葉,比小人。”“它山之石,指別國的賢人。”“毛傳:‘榖,惡木也。’喻小人。”她從“招隱詩”這壹主題出發,將詩中所有比喻都壹壹與人事挂鈎,雖不無牽強附會,倒也自成壹說。 其實,就詩論詩,不妨認爲這是壹首即景抒情小詩。在廣袤的荒野裏,詩人聽到鶴鳴之聲,震動四野,高入雲霄;然後看到遊魚壹會兒潛入深淵,壹會兒又躍上灘頭。再向前看,只見壹座園林,長著高大的檀樹,檀樹之下,堆著壹層枯枝敗葉。園林近旁,又有壹座怪石嶙峋的山峰,詩人因而想到這山上的石頭,可以取作磨砺玉器的工具。詩中從聽覺寫到視覺,寫到心中所感所思,壹條意脈貫串全篇,結構十分完整,從而形成壹幅遠古詩人漫遊荒野的圖畫。這幅圖畫中有色有聲,有情有景,因而也充滿了詩意,誘發讀者産生思古之幽情。 {{引經據典/內容底部}}
返回至
鶴鳴
。
導覽選單
管理员登录
操作和工具
关闭菜单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
對話
貢獻
登入
搜尋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導覽
首頁
生活類實用查詢
學習類實用查詢
工作類實用查詢
旅行類實用查詢
休閑類實用查詢
網路類實用查詢
通信類實用查詢
最近變更
隨機頁面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快捷導航
IP地址搜尋定位
Emoji😄辭典📕
Emoji✂️複製📋
國語字典
國語辭典
國語大詞典
成語詞典
台灣數據集
香港數據集
中國企業數據集
各國企業數據集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