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采苓 的原始碼
←
采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沒有權限編輯
頁面
命名空間的頁面。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引經據典/內容頂部}} '''國風·唐風·采苓''' 采苓采苓,首陽之巅。人之爲言,苟亦無信。舍旃舍旃,苟亦無然。人之爲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陽之下。人之爲言,苟亦無與。舍旃舍旃,苟亦無然。人之爲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陽之東。人之爲言,苟亦無從。舍旃舍旃,苟亦無然。人之爲言,胡得焉? * 苓(líng):通“蘦”,壹種藥草,即大苦。毛傳:“苓,大苦也。”沈括《夢溪筆談》:“此乃黃藥也。其味極苦,謂之大苦。”俞越《群經評議》:“詩人蓋托物以見意,苓之言憐也,苦之言苦也。”壹說爲蓮。舊注或謂此苓爲甘草。 * 首陽:山名,在今山西永濟縣南,即雷首山。 * 爲(wěi)言:即“僞言”,謊話。爲,通“僞”。 * 苟亦無信:不要輕信。苟,誠,確實。 * 舍旃(zhān):放棄它吧。舍,放棄;旃,“之焉”的合聲。 * 無然:不要以爲然。然,是。 * 胡:何,什麽。 * 苦:即所謂的苦菜,野生可食。 * 無與:不要理會。與,許可,贊許。 * 葑(fēng):即蕪菁,又叫蔓菁,大頭菜之類的蔬菜。 * 從:聽從。 這是壹首勸說世人不要聽信讒言的詩。全詩三章,每章八句。此詩在藝術表現上采用重章疊句、反複詠唱的手法,造成壹種回環複踏的旋律美,給讀者以很高的藝術享受。 攀山越嶺采伏苓啊采伏苓,那苦人兒伫立在首陽山頂。無聊小人制造著她的閑話,不要信啊沒有壹句是真情。幹脆抛棄它們吧抛棄它們,切莫信以爲真清者自然清。那些造謠生事的長舌婦們,最終還是竹籃打水壹場空! 攀山越嶺采苦菜啊采苦菜,那苦人兒尋到首陽山下來。無聊小人制造著她的閑話,妳不要自亂陣腳參與進來。輕輕拂去它們吧拂去它們,切莫信以爲真真相終大白。那些流言蜚語的制造者們,壹無所得枉費心思空挂懷! 攀山越嶺采蕪菁啊采蕪菁,那苦人兒轉到首陽山之東。無聊小人制造著她的閑話,最好堵上自己耳朵不要聽。不要太在意它們吧別在意,千萬別聽雨是雨聽風是風。那些以造謠傳謠爲樂的人,能得到什麽最終兩手空空! 這是壹首勸誡世人不要聽信讒言的詩歌。此詩分三章,每章以托物起興的表現手法開篇。所謂“興”,依朱熹的解釋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第壹章的“采苓采苓,首陽之顛”,第二章的“采苦采苦,首陽之下”,第三章的“采葑采葑,首陽之東”等等,都是用“先言他物”的手法以引起下文的。“苓”,壹名黃藥,又名大苦,葉似地黃。“苦”,是苦菜,亦作“荼”,似葵。“葑”,是蕪菁,亦稱蔓菁,俗稱大頭菜,根塊肥大,可供蔬食。這三種植物,都是《詩經》時代人們生活的必需品,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詩人用這三種習見之物以起興,從而表達自己“人之爲(僞)言”“苟亦無信”、“苟亦無與”、“苟亦無從”的理念。 此詩三章,先後告誡人們對待謠言要有三種態度“無信”、“無與”、“無從”。“無信”,是強調僞言內容的虛假;“無與”,是強調僞言蠱惑的不可置理;“無從”,是強調僞言的教唆不可信從。意思是說,首先要認識到它不可信,其次要不參與傳播,第三要不能聽信折磨自己。語意層層遞進,從而強調僞言之僞。接著詩人又用“舍旃舍旃”這個疊句,反複叮咛,進壹步申述僞言的全不可靠,要舍棄它們,不要信以爲真,因爲這世道很複雜,人心不古比比皆是,三人成虎、衆口爍金之事不絕如縷。至此,詩人所要申述的“人之爲(僞)言”“無信”、“無與”、“無從”的理念已經闡述得淋漓盡致,無須再說了。假若世人都能做到“無信”、“無與”、“無從”,那麽僞言也就沒有市場,制造僞言的人也無立足之地了。故此詩人在每章的結尾用“人之爲言(僞言),胡得焉”以收束全詩,表明造謠者徒勞無功。 {{引經據典/內容底部}}
返回至
采苓
。
導覽選單
管理员登录
操作和工具
关闭菜单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
對話
貢獻
登入
搜尋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導覽
首頁
生活類實用查詢
學習類實用查詢
工作類實用查詢
旅行類實用查詢
休閑類實用查詢
網路類實用查詢
通信類實用查詢
最近變更
隨機頁面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快捷導航
IP地址搜尋定位
Emoji😄辭典📕
Emoji✂️複製📋
國語字典
國語辭典
國語大詞典
成語詞典
台灣數據集
香港數據集
中國企業數據集
各國企業數據集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