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漢語詞典/縉 的原始碼
←
漢語詞典/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沒有權限編輯
頁面
命名空間的頁面。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漢語詞典 |拼音=jìn, |繁體=縉 |部首=糸 |部首筆劃=03 |五行=木 |簡體筆劃=13 |繁體筆劃=16 |吉凶寓意=吉 |拼音輸入=jin |五筆輸入=xgoj |筆順=折折橫橫豎豎捺撇橫豎折橫橫 |詳細解釋=縉 (1) 縉 jìn (2) (形聲。從糸(mì),表示與線絲有關。晉聲。本義:赤色帛)同本義[redsilk] 縉,帛赤色也。――《說文》 縉雲氏有不才子禮有縉緣。――《左傳·文公十八年》 縉紳而無鉤帶矣。――《荀子·禮論》 其語不經見,縉紳者弗道。――《漢書·郊祀志上》 (3) 又如:縉紳便覽(古代的官吏名錄);縉雲(黃帝時官名。黃帝以雲名官,夏官為縉雲氏,因以為族氏) 縉紳 jìnshēn [thegentry;theofficialdom]原意是插笏(古代朝會時官宦所執的手板,有事就寫在上面,以備遺忘)於帶,舊時官宦的裝束,轉用為官宦的代稱。縉,也寫作“搢”,插。紳,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帶子 縉紳大夫士。――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名達於縉紳間。――清·黃宗羲《柳敬亭傳》 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縉紳士大夫。――清·周容《芋老人傳》 縉 (縉) jìn ㄐㄧㄣˋ 赤色的帛。 〔~紳〕古代稱官僚或做過官的人。亦作“搢紳”。 鄭碼:ZAKK,U:7F19,GBK:E7C6 筆劃數:13,部首:糸,筆順編號:5511224312511 |序號=9645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模板:Link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Middle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底部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漢語詞典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漢語詞典/相關欄目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漢語詞典/首字注音索引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頂部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至
漢語詞典/縉
。
導覽選單
管理员登录
操作和工具
关闭菜单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
對話
貢獻
登入
搜尋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導覽
首頁
生活類實用查詢
學習類實用查詢
工作類實用查詢
旅行類實用查詢
休閑類實用查詢
網路類實用查詢
通信類實用查詢
最近變更
隨機頁面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快捷導航
IP地址搜尋定位
Emoji😄辭典📕
Emoji✂️複製📋
國語字典
國語辭典
國語大詞典
成語詞典
台灣數據集
香港數據集
中國企業數據集
各國企業數據集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