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渭陽 的原始碼
←
渭陽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沒有權限編輯
頁面
命名空間的頁面。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引經據典/內容頂部}} '''國風·秦風·渭陽''' 我送舅氏,曰至渭陽。何以贈之?路車乘黃。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贈之?瓊瑰玉佩。 * 渭:渭水。陽:水之北曰陽。 * 曰:發語詞。 * 路車:古代諸侯乘坐的車。朱熹《詩集傳》:“路車,諸侯之車也。” * 悠悠:思緒長久。我思:自己思念舅舅。壹說送舅舅時,聯想到自己的母親。 * 瓊瑰:玉壹類美石。 這是壹首外甥送別舅舅的詩,表達甥舅之間的情誼。全詩二章,每章四句,兩章結構相同,用韻有別,章法隨情緒而變換,整體氣氛由高昂轉至抑郁可找到形式上的依據。 我送舅舅歸國去,轉眼來到渭之陽。什麽禮物送給他?壹輛大車四馬黃。 我送舅舅歸國去,思緒悠悠想娘親。什麽禮物送給他?美玉飾品表我心。 此詩第壹章開頭兩句“我送舅氏,曰至渭陽”,在交待詩人和送別者的關系的同時,選擇了壹個極富美學意味和心理張力的場景:從秦都雍出發的詩人(秦康公)送舅氏重耳(晉文公)回國就國君之位,來到渭水之陽,即將分別。在這裏有千言萬語可說,但又無法盡說。單從送別路途之遙已可見舅甥情誼深厚,這深厚的情誼在臨別的這壹點上會以什麽樣的方式表現:淚眼淒迷是不合適的,這不僅僅是男兒有淚不輕彈的緣故,更因爲重耳歸國即位正是多年所望,是件大喜事兒,于是臨別之時“何以贈之,路車乘黃”。這壹輛大車四匹黃馬大有深意,這裏有送舅氏快快回國之意,也有無限祝福寄寓其間,更深壹層的是,這表明了秦晉兩國政治上的親密關系。陳奂在《詩毛氏傳疏》中說:“康公作詩時,穆公尚在。《坊記》:父母在,饋獻不及車馬。此贈車馬,何也?……然則康公亦白穆公而行欤?”這段考證說明,車馬之贈是康公之意也是穆公所許,它將贈送路車乘黃所隱含的政治外交意義揭示無遺。 第二章由惜別之情轉向念母之思。康公之母秦姬生前曾盼望著她的弟弟重耳能夠及早返回晉國,但這願望卻未能實現;今天當希望成爲現實的時候,秦姬已經離開人世,所以詩人在送舅氏歸國之時,不能不由舅氏而念及其母,由希望實現時的高興而轉爲懷念母親的哀思。“我送舅氏,悠悠我思”,兩句既完成了章法上和情緒上的前後轉換,更爲這壹首短詩增加了豐厚的蘊含。甥舅之情本源于母,而念母之思更加深了甥舅情感,孔穎達《毛詩正義》言:“‘悠悠我思’,念母也。因送舅氏而念母,爲念母而作詩。”既有此思,在考慮“何以贈之”的時候,便自然地想到“瓊瑰玉佩”這些純潔溫潤的玉器,這不僅是贊美舅氏的道德人品,也有願舅舅不要忘記母親曾有的深情厚意,當然也不要忘記秦國對他重返晉國即君位所作的諸多努力的更深壹層非言語能盡的含義。 全詩雖然只有兩章八句,但章法變換、情緒轉移都有可圈點處。在形式上,兩章結構相同,用韻有別,詩歌的整體氣氛由高昂至抑郁均可找到形式上的依據,可能是妙手偶得,也可能是刻意爲之。 {{引經據典/內容底部}}
返回至
渭陽
。
導覽選單
管理员登录
操作和工具
关闭菜单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
對話
貢獻
登入
搜尋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導覽
首頁
生活類實用查詢
學習類實用查詢
工作類實用查詢
旅行類實用查詢
休閑類實用查詢
網路類實用查詢
通信類實用查詢
最近變更
隨機頁面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快捷導航
IP地址搜尋定位
Emoji😄辭典📕
Emoji✂️複製📋
國語字典
國語辭典
國語大詞典
成語詞典
台灣數據集
香港數據集
中國企業數據集
各國企業數據集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