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江漢 的原始碼
←
江漢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沒有權限編輯
頁面
命名空間的頁面。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引經據典/內容頂部}} '''大雅·江漢''' 江漢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遊,淮夷來求。 既出我車,既設我旟,匪安匪舒,淮夷來鋪。 江漢湯湯,武夫光光,經營四方,告成于王。 四方既平,王國庶定,時靡有爭,王心載甯。 江漢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徹我疆土。 匪疚匪棘,王國來極,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王命召虎,來旬來宣,文武受命,召公維翰。 無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錫爾祉。 釐爾圭攢,秬鬯壹卣,告于文人,錫山土田。 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萬年。 虎拜稽首,對揚王休,作召公考,天子萬壽。 明明天子,令聞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國。 * 江漢:長江與漢水。 * 浮浮:水流盛長貌。 * 武夫:指出征淮夷的將士。滔滔:順流而下貌。 * 匪:同“非”。 * 來:語助詞,含有“是”的意義。求:通“糾”,誅求,討伐。 * 旟(yú):畫有鳥隼的旗。 * 舒:徐,緩行。 * 鋪:止,駐紮。 * 湯(shāng)湯:水勢大的樣子。 * 光(guāng)光:威武的樣子。 * 庶:庶幾。 * 載:則。 * 浒(hǔ):水邊。 * 式:發語詞。辟:開辟。 * 徹:治。 * 疚(jiù):病,害。棘:“急”的假借。 * 極:准則。 * 于:意義虛泛的助詞,其詞義取決于後面所帶之詞。 * 旬:“巡”的假借。 * 召(shào)公:文王之子,封于召。爲召伯虎的太祖,益康公。維:是。翰:桢斡。 * 予小子:宣王自稱。 * 似:“嗣”的假借。 * 肇敏:圖謀。戎:大。公:通“功”,事。 * 用:以。錫:賜。祉(zhǐ):福祿。 * 釐(lài):“赉”的假借,賞賜。圭攢(zàn):用玉作柄的酒勺。 * 秬(jù):黑黍。鬯(chàng):壹種香草,即郁金,姜科,多年生。卣(yǒu):帶柄的酒壺。 * 文人:有文德的人。 * 周:岐周,周人發祥地。 * 自:用。召祖:召氏之祖,指召康公。 * 稽(qǐ)首:古時禮節,跪下拱手磕頭,手、頭都觸地。 * 對:報答。揚:頌揚。體:美,此處指美好的賞賜冊命。 * 考:“簋(guǐ)”的假借。簋,壹種古銅制食器。 * 明明:勉勉。 * 令聞:美好的聲譽。 * 矢:“施”的假借。 爲先秦時代的漢族詩歌。這是壹首記敘召伯平淮夷,受周宣王賞賜的詩。全詩六章,每章八句,贊揚宣王命召虎平淮夷的武功,後半則寫宣王與召虎對答之詞,君臣嘉勉頌揚。前人評此詩“意深筆曲,高詞媲皇典”,“通篇極典則,極古雅,極生動。退之《平淮西碑》祖此而詞意不及”。 長江漢水波濤滾滾,出征將士意氣風發。不爲安逸不爲遊樂,要對淮夷進行討伐。前路已經出動兵車,樹起彩旗迎風如畫。不爲安逸不爲舒適,鎮撫淮夷到此駐紮。 長江漢水浩浩蕩蕩,出征將士威武雄壯。將士奔波平定四方,戰事成功上告我王。四方叛國均已平定,但願周朝安定盛昌。從此沒有紛爭戰鬥,我王之心甯靜安詳。 長江漢水二水之濱,王向召虎頒布命令:“開辟新的四方國土,料理劃定疆土地境。不是擾民不是過急,要以王朝政教爲准。經營邊疆料理天下,領土直至南海之濱。” 我王冊命下臣召虎,巡視南方政令宣誦:“文王武王受命天下,妳祖召公實爲梁棟。莫說爲了我的緣故,妳要繼承召公傳統。全力盡心建立大功,因此賜妳福祿無窮。 “賜妳圭攢以玉爲柄,黑黍香酒再賜壹卣。秉告文德昭著先祖,還要賜妳山川田疇。去到岐周進行冊封,援例康公儀式如舊”。下臣召虎叩頭伏地:“大周天子萬年長壽!” 下臣召虎叩頭伏地,報答頌揚天子美意。作成紀念康公銅簋,“敬頌天子萬壽無期!”勤勤勉勉大周天子,美名流播永無止息。施行文治廣被德政,和洽當今四周之地。 淮夷在淮北,以徐國爲主,故平淮夷也即《大雅·常武》所說之征徐國。因爲此次伐淮夷,宣王親征,駐于江漢之濱,召公的受命、誓師、率師出征俱在此,所以詩的前二章均以“江漢”爲喻,借長江、漢水的寬闊水勢,喻周天子大軍浩浩蕩蕩的氣勢。也同樣因爲天子親征,故曰“匪安匪遊,淮夷來求”,“匪安匪舒,淮夷來鋪”。意思是天子到此不是爲了遊樂,而是爲了平定叛國。這幾句前人未能明其深意,故或以爲作爲壹個受命出征的大臣這樣說有些多余。關于開頭二句,王引之、陳奂都以爲當作“江漢滔滔,武夫浮浮”,“浮浮”爲衆強之貌。這樣與《風俗通義》引作“江漢陶陶”及《小雅·四月》“滔滔江漢”之語皆相合,其說頗爲有理。 此詩著重頌揚宣王之德,不在紀事,故關于淮夷戰事未作具體描述。伐淮夷在尹吉甫和南仲伐玁允之後,故詩中以“經營四方”壹句,概括南征北討之事而帶過。蓋因與淮夷作戰爲召伯之事,召伯不能自己誇耀自己的武功。以下由“告成于王”引起對賞賜儀式特別是宣王冊命之詞的紀述。由“式辟四方,徹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國來極;于疆于理,至于南海”可以看出壹個打算有所作爲的英明君主的雄才大略。由“文武受命,召公維翰;無曰予小子,召公是似”,又見其對朝廷老臣說話時恰如其分的謙虛和鼓勵的語氣,通過表彰召康公的業績來表彰召伯虎,並激勵他再建大功。第五、六章寫宣王對召伯虎賞賜規格之高和召伯虎的感戴之情。全詩以“矢其文德,洽此四國”作結,表現出中興君臣的共同願望。 詩中有些句子看似語意相似,其實卻表現了不同的意思。如第壹章“匪安匪遊,淮夷來求”等,出于召伯之口,是說:宣王不求安樂,而勤勞于國事。第三章“匪疚匪棘,王國來極”,出于宣王之口,則是說:不是要給百姓造成騷擾,也不是急于事功,四方都必須以王朝政令爲准,這是大事。第二章“四方既平,王國庶定;時靡有爭,王心載甯”,同樣表現了臣子對天子的體貼。而第三章“式辟四方,徹我疆土”,則出之周王之口,體現著“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觀念。 召伯虎救過太子靜(宣王)的命,又扶其繼位,輔佐宣王化解宗族矛盾,和合諸侯,平定外患,其功蓋世。然而,正因爲這樣,他更要注重君臣之禮,以身作則地維護周朝統治階級的宗法制度。這首詩就表現了老功臣的這樣壹種意識。 {{引經據典/內容底部}}
返回至
江漢
。
導覽選單
管理员登录
操作和工具
关闭菜单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
對話
貢獻
登入
搜尋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導覽
首頁
生活類實用查詢
學習類實用查詢
工作類實用查詢
旅行類實用查詢
休閑類實用查詢
網路類實用查詢
通信類實用查詢
最近變更
隨機頁面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快捷導航
IP地址搜尋定位
Emoji😄辭典📕
Emoji✂️複製📋
國語字典
國語辭典
國語大詞典
成語詞典
台灣數據集
香港數據集
中國企業數據集
各國企業數據集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