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權輿 的原始碼
←
權輿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沒有權限編輯
頁面
命名空間的頁面。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引經據典/內容頂部}} '''國風·秦風·權輿''' 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無余。于嗟乎,不承權輿! 於我乎,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飽。于嗟乎,不承權輿! * 權輿:本指草木初發,引申爲起始,見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 * 於(wū):歎詞。 * 夏屋:大的食器。夏,大;屋,通“握”,《爾雅》:“握,具也。”渠渠:豐盛。《廣雅》:“渠渠,盛也。” * 于嗟乎:悲歎聲。 * 承:繼承。 * 簋(guǐ):古代青銅或陶制圓形食器。毛傳:“四簋,黍稷稻粱。”朱熹《詩集傳》:“四簋,禮食之盛也。” 此詩通過禮饩今昔薄厚懸殊,刺秦君養士不終。全詩二章,每章五句,二章結構相同,在反複詠歎中作強烈的對比。 唉我呀!曾客居華館大屋,如今每頓飯供應都不豐富。可歎啊!待遇遠不如當初! 嗚呼哉!曾經餐餐多美好,如今每天挨餓頓頓吃不飽。可憐啊!遠遠不如從前好! 這是壹首賢士發牢騷的小詩,諷刺秦君養士待賢有始無終;也有研究者認爲這是秦國沒落貴族在歎息生活今不如昔的詩。 此詩兩章結構相同,在反複詠歎中見“低徊無限”(吳闿生《詩義會通》引舊評)之情,感慨秦康公不能禮待賢者。詩首句即以慨歎發語,仿佛是壹個酸不溜丟的人才兩手壹攤,仰天長歎,讓聽者有“不提倒也罷了,提起兩眼淚汪汪”的心理預設,作者以下提及的今昔強烈對比就顯得自然而不突兀。過去的日子裏大碗吃飯、大碗吃肉,而如今是每頓供應的飯菜都非常簡約,幾乎到了吃不飽的程度,前後待遇懸殊,讓人難以承受。其實,飲食上的壹點變化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由此反映出的賢者在國君心目中的位置。 詩的前後兩章雖然相近,但些微變化間顯示出歌唱者前後待遇的落差之大,第壹章裏提及的變化還只是從大碗飯食到每食無余,到第二章裏已經從“每食四簋”到“每食不飽”了,于是作者壹唱三歎,“于嗟乎!不承權輿”,這嗟歎聲中充滿了失望和希望:對遭受冷遇的現實的失望和對康公恢複先王禮賢下士之風的希望。從詩中無法看到詩作者慨歎之後待遇能否得到改變,但從歌“長铗歸來乎,食無魚”(《戰國策·齊策》)的戰國齊孟嘗君食客馮谖身上或可看到他的影子。 {{引經據典/內容底部}}
返回至
權輿
。
導覽選單
管理员登录
操作和工具
关闭菜单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
對話
貢獻
登入
搜尋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導覽
首頁
生活類實用查詢
學習類實用查詢
工作類實用查詢
旅行類實用查詢
休閑類實用查詢
網路類實用查詢
通信類實用查詢
最近變更
隨機頁面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快捷導航
IP地址搜尋定位
Emoji😄辭典📕
Emoji✂️複製📋
國語字典
國語辭典
國語大詞典
成語詞典
台灣數據集
香港數據集
中國企業數據集
各國企業數據集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