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月出 的原始碼
←
月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沒有權限編輯
頁面
命名空間的頁面。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引經據典/內容頂部}} '''國風·陳風·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憂受兮,勞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 皎:毛傳:“皎,月光也。”謂月光潔白明亮。 * 佼(jiāo):同“姣”,美好。“佼人”即美人。 * 僚:同“撩”,嬌美。 * 舒:舒徐,舒緩,指從容閑雅。 * 窈糾:形容女子行走時體態的曲線美。 * 勞心:憂心。 * 悄:憂愁狀。 * 懰(liǔ):音柳,妩媚。《埤蒼》作“嬼”,妖冶。 * 慅(cǎo):憂愁,心神不安。 * 燎:明也。壹說姣美。 * 夭紹:形容女子風姿綽絕。漢賦裏往往寫作“要紹”,曲貌。“窈糾”、“憂受”、“夭紹”都是形容女子行動時的曲線美,就是曹植《洛神賦》所謂“婉若遊龍”。 * 慘(zào):當爲“操(cǎo)”,焦躁貌。《集傳》:“慘當作操,憂也。” 全詩三章,每章四句。爲先秦時代陳地漢族民歌。是壹首歌月懷人的詩。 這詩描寫壹個月光下的美麗女子。每章第壹句以月起興,第二句寫她的容色之美,第三句寫行動姿態之美,末句寫詩人自己因愛慕彼人而慅然心動,不能自甯的感覺。《詩經》是漢族文學史上第壹部詩歌總集。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月亮出來多明亮,美人儀容真漂亮。身姿窈窕步輕盈,讓我思念心煩憂。 月亮出來多潔白,美人儀容真姣好。身姿窈窕步舒緩,讓我思念心憂愁。 月亮出來光普照,美人儀容真美好。身姿窈窕步優美,讓我思念心煩躁。 關于詩的主題,《毛詩序》認爲是諷刺陳國統治者“好色”,朱熹《詩集傳》謂“此亦男女相悅而相念之辭”。高亨《詩經今注》認爲描繪“陳國統治者,殺害了壹位英俊人物”。多認爲是月下相思的愛情詩。 詩從望月聯想到意中女子的美麗,想起她的面容,想起她的身姿,想起她的體態,越思越憂,越憂越思……深沈的相思,美人的綽絕,月夜的優美,構成了動人情景,又別是壹番詩情畫意了。 “月出皎兮”,天上壹輪圓月灑著皎潔的銀輝,這夜色顯得格外的美麗。這是寫景,也是寫情。這句交待了詩人活動的背景是在壹個月光明麗的夜晚,這本身就富有很大的魅力和誘惑力,容易使人對景生情,發出許多美好的聯想。同時,結合下句,這句又有著比興的作用,以月光的美來比喻所愛人的美,是很恰貼的。“佼人僚兮”反映出這時在詩人的眼前,出現了壹個嬌美的女子,引起他無限的愛慕和情思。天上有著皎潔的月光,地上有著嬌美的女子,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花好月圓,天惬人意。“舒窈糾兮”壹句寫詩人仔細端詳女子時的感覺。在月光下,她不但顯得容貌皎好,而且身材那麽苗條、秀美,真讓人神顛魄蕩;而更吸引人的,是她還有壹種氣質美,她舉止舒緩,雍容大方,性情安靜,而這氣比外表更富有魅力。“勞心悄兮”,此句是詩人自言其心情的煩悶。月光美,人更美,那窈窕的身姿象那雍容的舉止,使得詩人壹見鍾情,而又無從表白,因而生發出無限的憂愁和感慨。 這首詩的景色描寫很有特色,“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柔美的月光本身就有無限的情意,而讓它作爲背景來襯托,則女子的倩影愈發顯得秀美。同時,月光朦胧下,壹個線條優美的女子在緩緩起步,更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有壹種朦胧美的韻味。所以,這壹景色很富有畫意,而畫意又滲透了無限的詩情。 《月出》的意境是迷離的。詩人思念他的情人,是從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開始的。也許因爲月兒總是孤獨地懸在無垠的夜空,也許因爲它普照壹切,籠蓋壹切,所謂“隔千裏兮共明月”(謝莊《月賦》),月下懷人的作品總給人以曠遠的感覺。作者的心上人,此刻也許就近在咫尺,但在這朦胧的月光下,又似乎離得很遠很遠,真是“美人如花隔雲端”(李白《長相思》)。詩人“虛想”著她此刻姣好的容顔,她月下踟躅的阿娜倩影,時而分明,時而迷茫,如夢似幻。 《月出》的情調是惆怅的。全詩三章中,如果說各章前三句都是從對方設想,末後壹句的“勞心悄兮”、“勞心慅兮”、“勞心慘兮”,則是直抒其情。這憂思,這愁腸,這紛亂如麻的方寸,都是在前三句的基礎上産生,都由“佼人”月下的倩影誘發,充滿可思而不可見的怅恨。其實這怅恨也已蘊含在前三句中:在這靜谧的永夜,“佼人”月下獨自地長久地徘徊,壹任夜風拂面,壹任夕露沾衣,她也是在苦苦地思念著自己。這真是“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與迷茫的意境和惆怅的情調相適應。《月出》的語言是柔婉纏綿的。通篇各句皆以感歎詞“兮”收尾,這在《詩經》中並不多見。“兮”的聲調柔婉、平和,連續運用,正與無邊的月色、無盡的愁思相協調,使人覺得壹唱三歎,余味無窮。另外,形容月色的“皎”、“皓”、“照”,形容容貌的“僚”、“懰”、“燎”,形容體態的“窈糾”、“懮受”、“夭紹”,形容心情的“悄”、“慅”、“慘”,可謂壹韻到底,猶如通篇的月色壹樣和諧。其中“窈糾”、“懮受”、“夭紹”俱爲疊韻詞,尤顯纏綿婉約。 望月懷人的迷離意境和傷感情調壹經《月出》開端,後世的同類之作便源源不斷,李白《送祝八》“若見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窺明月”,杜甫《夢太白》“落月滿屋梁,猶疑見顔色”,常建《宿王昌齡隱處》“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爲君”,王昌齡《送馮六元二》“山月出華陰,開此河諸霧,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此類甚多,大抵出自《陳風》。不管它們如何變換著視角,變換著形式,變換著語言,但似乎都只是壹種意境,壹種情調,即迷離的意境,怅惘的情調。這種意境與情調,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月出》。這些濫觞于《月出》的望月懷人詩賦作品,總能使人受到感動與共鳴,這也正如月亮本身,終古常見,而光景常新。 {{引經據典/內容底部}}
返回至
月出
。
導覽選單
管理员登录
操作和工具
关闭菜单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
對話
貢獻
登入
搜尋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導覽
首頁
生活類實用查詢
學習類實用查詢
工作類實用查詢
旅行類實用查詢
休閑類實用查詢
網路類實用查詢
通信類實用查詢
最近變更
隨機頁面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快捷導航
IP地址搜尋定位
Emoji😄辭典📕
Emoji✂️複製📋
國語字典
國語辭典
國語大詞典
成語詞典
台灣數據集
香港數據集
中國企業數據集
各國企業數據集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