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文公二年 的原始碼
←
文公二年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沒有權限編輯
頁面
命名空間的頁面。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引經據典/內容頂部}} '''文公·文公二年''' 作者:左丘明 【經】二年春王二月甲子,晉侯及秦師戰于彭衙,秦師敗績。丁醜,作僖公主。三月乙巳,及晉處父盟。夏六月,公孫敖會宋公、陳侯、鄭伯、晉士縠盟于垂隴。自十有二月不雨,至于秋七月。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廟,跻僖公。冬,晉人、宋人、陳人、鄭人伐秦。公子遂如齊納幣。 【傳】二年春,秦孟明視帥師伐晉,以報殽之役。二月晉侯禦之。先且居將中軍,趙衰佐之。王官無地禦戎,狐鞫居爲右。甲子,及秦師戰于彭衙。秦師敗績。晉人謂秦「拜賜之師」。 戰于殽也,晉梁弘禦戎,萊駒爲右。戰之明日,晉襄公縛秦囚,使萊駒以戈斬之。囚呼,萊駒失戈,狼瞫取戈以斬囚,禽之以從公乘,遂以爲右。箕之役,先轸黜之而立續簡伯。狼瞫怒。其友曰:「盍死之?」瞫曰:「吾未獲死所。」其友曰:「吾與女爲難。」瞫曰;「《周志》有之,『勇則害上,不登于明堂。』死而不義,非勇也。共用之謂勇。吾以勇求右,無勇而黜,亦其所也。謂上不我知,黜而宜,乃知我矣。子姑待之。」及彭衙,既陳,以其屬馳秦師,死焉。晉師從之,大敗秦師。君子謂:「狼瞫于是乎君子。詩曰:『君子如怒,亂庶揣沮。』又曰:『王赫斯怒,爰整其旅。』怒不作亂而以從師,可謂君子矣。」 秦伯猶用孟明。孟明增修國政,重施于民。趙成子言于諸大夫曰:「秦師又至,將必辟之,懼而增德,不可當也。詩曰:『毋念爾祖,聿修厥德。』孟明念之矣,念德不怠,其可敵乎?」 丁醜,作僖公主,書,不時也。 晉人以公不朝來討,公如晉。夏四月己巳,晉人使陽處父盟公以恥之。書曰:「及晉處父盟。」以厭之也。適晉不書,諱之也。公未至,六月,穆伯會諸侯及晉司空士縠盟于垂隴,晉討衛故也。書士縠,堪其事也。 陳侯爲衛請成于晉,執孔達以說。 秋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廟,跻僖公,逆祀也。于是夏父弗忌爲宗伯,尊僖公,且明見曰:「吾見新鬼大,故鬼小。先大後小,順也。跻聖賢,明也。明、順,禮也。」 君子以爲失禮。禮無不順。祀,國之大事也,而逆之,可謂禮乎?子雖齊聖,不先父食久矣。故禹不先鲧,湯不先契,文、武不先不窋。宋祖帝乙,鄭祖厲王,猶上祖也。是以《魯頌》曰:「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後帝,皇祖後稷。」君子曰禮,謂其後稷親而先帝也。《詩》曰:「問我諸姑,遂及伯姊。」君子曰禮,謂其姊親而先姑也。仲尼曰:「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下展禽,廢六關,妾織蒲,三不仁也。作虛器,縱逆祀,祀爰居,三不知也。」 冬,晉先且居、宋公子成、陳轅選、鄭公子歸生伐秦,取汪,及彭衙而還,以報彭衙之役。卿不書,爲穆公故,尊秦也,謂之崇德。 襄仲如齊納幣,禮也。凡君即位,好舅甥,修昏姻,娶元妃以奉資盛,孝也。孝,禮之始也。 ==翻譯== 二年春季,秦國的孟明視領兵攻打晉國,以報複殽地這次戰役。二月,晉襄公抵抗秦軍,先且居率領中軍,趙衰輔助他。王官無地爲先且居駕禦戰車,狐鞫居作爲車右。二月七日,和秦軍在彭衙作戰,秦軍大敗。晉國人說這是秦國“拜謝恩賜的戰役”。 在殽地作戰的時候,晉國的梁弘爲晉襄公駕禦戰車,萊駒作爲車右。作戰的第二天,晉襄公捆綁了秦國的俘虜,派萊駒用戈去殺他們,俘虜大聲喊叫,萊駒把戈掉在地上,狼瞫拿起戈砍了俘虜的頭,抓起萊駒追上了晉襄公的戰車,晉襄公就讓他作爲車右。箕地這壹戰役,先轸廢掉了狼瞫,而以續簡伯作爲車右。狼瞫發怒。他的朋友說:“爲什麽不去死?”狼瞫說:“我沒有找到死的地方。”他的朋友說:“我跟妳壹起發難殺死先轸。”狼瞫說:“《周志》有這樣的話:‘勇敢如果殺害在上的人,死後不能進入明堂。’死而不合于道義,這不是勇敢。爲國家所用叫做勇敢,我用勇敢得到了車右,沒有勇敢而被廢黜,也是合適的。如果說上面的人不了解我,廢黜得得當,就是了解我了。您姑且等著吧!”到達彭衙,擺開陣勢以後,狼瞫率領部下沖進秦軍的隊伍,死在陣地上。晉軍跟著上去,把秦軍打得大敗。君子認爲:“狼瞫由于這樣可以算得君子了。《詩》說:‘君子如果發怒,動亂就可以很快阻止。’又說:‘文王勃然大怒,于是就整頓軍隊。’發怒不去作亂,反而上去打仗,可以說是君子了。” 秦穆公還是任用孟明。孟明進壹步修明政事,給百姓以優厚的待遇。趙成子對大夫們說:“秦軍如果再壹次前來,必定要避開它。由于畏懼而進壹步修明了德行,那是不能抵擋的。《詩》說:‘懷念著妳的祖先,修明妳的德行。’孟明想到這兩句詩了。想到德行而努力不懈,難道可以抵擋嗎?” 二十日,制作僖公的神主牌位。《春秋》之所以記載,是由于制作不及時。 晉國人由于魯文公不去朝見而前來討伐。文公去了晉國。夏季,四月十三日,晉國派陽處父和文公結盟來羞辱他。《春秋》記載說“及晉處父盟”,這是表示厭惡的意思。到晉國去而不加記載,這是出于隱諱。 魯文公沒有到達魯國,六月,穆伯在垂隴和諸侯以及晉國司空士縠結盟,這是由于晉國攻打衛國的緣故。《春秋》記載稱爲“士縠”,是由于認爲他能夠勝任。陳共公爲衛國向晉國求和,拘捕了孔達以向晉國解說。 秋季,八月十三日,在太廟祭祀,升僖公的神位在闵公之上,這是不按順序的祭祀。當時夏父弗忌擔任宗伯,尊崇僖公,而且宣布他所見到的說:“我見到新鬼大,舊鬼小,先大後小,這是順序。使聖上升位,這是明智。明智、順序,這是合于禮的。”君子認爲,這樣做是失禮。禮沒有不合順序的。祭祀是國家的大事,不按順序,難道能說合于禮嗎?兒子雖然聰明聖哲,不能在父親之前享受祭品,由來己久。所以禹不能在鲧之前,湯不能在契之前,文王、武王不能在窋之前。宋國以帝乙爲祖宗,鄭國以厲王爲祖宗,這還是對祖宗的尊崇。所以《魯頌》說:“壹年四季的祭祀不懈怠,沒有差錯,致祭于上帝,又致祭于偉大的祖先後稷。”君子說這合于禮,說的是後稷雖然親近,然而卻先稱上帝。《詩》說:“問候我的姑母們,再問候到各位姐姐。”君子說這合于禮,說的是姐姐雖然親近,然而卻先稱姑姑。孔子說:“臧文仲,他不仁愛的事情有三件,不聰明的事情有三件。使展禽居于下位,設立六個關口,小老婆織席販賣,這是三件不仁愛的事情。養壹個大烏龜、迷信蔔卦,縱容不合順序的祭祀,祭祀海鳥爰居,這是三件不聰明的事情。” 冬季,晉國先且居、宋國公子成、陳國轅選、鄭國公子歸生攻打秦國,占取了汪地和彭衙,然後回國,以報複上次彭衙的戰役。卿的名字不加記載,這是爲了穆公的緣故。尊重秦國,叫做尊重德行。襄仲到齊國致送玉帛財禮,這是合于禮的。凡是國君即位,加強舅甥國家間的友好,辦理婚姻的事,娶元配夫人來主持祭祀,這是孝道。孝道,是禮的開始。 {{引經據典/內容底部}}
返回至
文公二年
。
導覽選單
管理员登录
操作和工具
关闭菜单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
對話
貢獻
登入
搜尋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導覽
首頁
生活類實用查詢
學習類實用查詢
工作類實用查詢
旅行類實用查詢
休閑類實用查詢
網路類實用查詢
通信類實用查詢
最近變更
隨機頁面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快捷導航
IP地址搜尋定位
Emoji😄辭典📕
Emoji✂️複製📋
國語字典
國語辭典
國語大詞典
成語詞典
台灣數據集
香港數據集
中國企業數據集
各國企業數據集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