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成語詞典/成語典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的原始碼
←
成語詞典/成語典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沒有權限編輯
頁面
命名空間的頁面。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成語詞典/成語典故/內容頂部}} 【內容】:這個典故出自《後漢書.班超傳》。班超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將領。西元73年,漢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今新疆一帶)協商建立友好邦交。他帶領36人首先來到鄯善國,國王廣就瞭解他這個人,因而對他十分敬重。可是隔了不幾天,忽然變得怠慢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在談判進行的過程中,北方匈奴也派使者來連絡鄯善,挑拔鄯善與漢朝的關係,囙此使國王對建立邦交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該順從哪一邊。於是班超便召集部下商量對策。班超說:“現在我和你們的處境很危險,如果讓鄯善國王把我們抓起來送給匈奴,我們不但完不成任務,恐怕連死都無葬身之地!“大家一致表示:”不管是死是活,一切聽眾你的指揮。“於是班超堅定地說:”\'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眼下惟一的辦法就是在今天夜裡出其不意攻入匈奴使者的營壘,把他們一齊消滅掉,只有這樣,鄯善國王才會誠心誠意歸順漢朝,我們的使命也就完成了。“當天夜裡,班超帶領36個勇士,殺入匈奴使者的營壘,經過陣激烈的奮力死戰,終於把一百多個匈奴人全都消滅。第二天,班超拜見鄯善國王,說明事情經過,揭露了匈奴使者的破壞陰謀。鄯善國王見班超如此厲害,有勇有謀,心中既敬佩,又膽怯,立刻表示願意和漢朝永遠友好。於是班超順利地完成出使西域的任務,凱旋而歸。 現一般用此典故比喻人不下决心,不勇於實踐和經過艱苦奮鬥,就不能獲得成功。 【序號】:290 {{成語詞典/成語典故/內容底部}}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模板:底部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成語典故詞典/相關欄目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成語詞典/成語典故/內容底部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成語詞典/成語典故/內容頂部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頂部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至
成語詞典/成語典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導覽選單
管理员登录
操作和工具
关闭菜单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
對話
貢獻
登入
搜尋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導覽
首頁
生活類實用查詢
學習類實用查詢
工作類實用查詢
旅行類實用查詢
休閑類實用查詢
網路類實用查詢
通信類實用查詢
最近變更
隨機頁面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快捷導航
IP地址搜尋定位
Emoji😄辭典📕
Emoji✂️複製📋
國語字典
國語辭典
國語大詞典
成語詞典
台灣數據集
香港數據集
中國企業數據集
各國企業數據集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