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召旻 的原始碼
←
召旻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沒有權限編輯
頁面
命名空間的頁面。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引經據典/內容頂部}} '''大雅·召旻''' 旻天疾威,天笃降喪。瘨我饑馑,民卒流亡。我居幸卒荒。 天降罪罟,蟊賊內讧。昏椓靡共,潰潰回遹,實靖夷我邦。 臯臯訿訿,曾不知其玷。兢兢業業,孔填不甯,我位孔貶。 如彼歲旱,草不潰茂,如彼棲且。我相此邦,無不潰止。 維昔之富不如時,維今之疚不如茲。彼疏斯粺,胡不自替?職兄斯引。 池之竭矣,不雲自頻。泉之竭矣,不雲自中。溥斯害矣,職兄斯弘,不烖我躬。 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國百裏,今也日蹙國百裏。於乎哀哉!維今之人,不尚有舊! * 旻(mín)天:《爾雅·釋天》:“秋爲旻天。”此泛指天。 * 疾威:暴虐。 * 笃:厚,重。 * 瘨(diān):災病。 * 居:國中。幸(yǔ):邊境。 * 罪罟(gǔ):罪網。 * 昏椓(zhuó):昏,亂;椓,通“诼”,讒毀。靡共:不供職。共,通“供”。 * 潰潰:昏亂。回遹(yù):邪僻。 * 靖夷:想毀滅。靖,圖謀;夷,平。 * 臯臯:欺诳。訿(zǐ)訿:讒毀。 * 孔:很。填(chén):長久。 * 貶:指職位低。 * 潰:毛傳:“遂也。”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遂者草之暢達,與‘茂’義相成。” * 且(chá):枯草。 * 相:察看。 * 止:語氣詞。 * 時:是,此,指今時。 * 疚:貧病。 * 疏:程瑤田《九谷考》以爲即稷,高粱。粺(bài):精米。 * 替:廢,退。 * 職:主。兄(kuàng):“況”的假借。斯:語助詞。引:延長。 * 頻(bīn):濱。 * 溥(pǔ):同“普”,普遍。 * 弘:大。 * 烖(zāi):同“災”。 * 先王:指武王、成王。 * 召(shào)公:周武王、成王時的大臣。 * 蹙(cù):收縮。 * 於(wū)乎:同“嗚呼”。 此詩痛斥了周幽王荒淫無道、禍國殃民的罪惡,抒發了詩人憂國憫時的情懷和嫉惡如仇的憤慨。全詩七章,首五章每章五句,末二章每章七句。首章開始就責天,次章痛斥奸人,第三章感歎職位太低無法遏制奸人的氣焰,第四章以天災喻人禍,第五章針砭得勢的小人,第六章希望幽王認識局勢的嚴重性,末章懷念當朝的前代功臣。 老天暴虐難提防,接二連三降災荒。饑馑遍地災情重,十室九空盡流亡。國土荒蕪生榛莽。 天降罪網真嚴重,蟊賊相爭起內讧。讒言亂政職不供,昏愦邪僻肆逞凶,想把國家來斷送。 欺詐攻擊心藏奸,卻不自知有汙點。君子兢兢又業業,對此早就心不安,可惜職位太低賤。 好比幹旱年頭到,地裏百草不豐茂,像那枯草歪又倒。看看國家這個樣,崩潰滅亡免不了。 昔日富裕今日窮,時弊莫如此地凶。人吃粗糧他白米,何不退後居朝中?情況越來越嚴重。 池水枯竭非壹天,豈不開始在邊沿?泉水枯竭源頭斷,豈不開始在中間?這場禍害太普遍,這種情況在發展,難道我不受災難? 先王受命昔爲君,有像召公輔佐臣。當初日辟百裏地,如今國土日受損。可歎可悲真痛心!不知如今滿朝人,是否還有舊忠臣? 這是壹首諷刺周幽王亂政亡國的詩。周幽王昏愦腐朽,寵幸褒似,敗壞紀綱,任用奸人,斥逐賢良,倒行逆施,招致天怒人怨。因此,詩人作這首《大雅·召旻》諷刺之。 此詩是《大雅》的最後壹篇,它的主題,《毛詩序》以爲是“凡伯刺幽王大壞也”,與前壹篇《大雅·瞻仰》的解題壹字不異。這種情況在《毛詩序》中並不多見,說明《召旻》與《瞻仰》的內容是有關聯的。從詩的開頭看,讀者多少也能發現壹些共同點,《瞻仰》首兩句是“瞻仰昊天,則不我惠”,仰望茫茫上空,慨歎老天沒有恩情,《召旻》首兩句是“昊天疾威,天笃降喪”,悲呼老天暴虐難當,不斷降下災禍,兩者語氣十分相似,只是《召旻》的口吻更激切壹些。周幽王寵幸褒似,斥逐忠良,致使國家瀕于滅亡,所以詩人作《瞻仰》壹詩刺之;周幽王又任用奸佞,敗壞朝綱,這與寵幸褒似壹樣對國家造成極大危害,所以詩人再作《召旻》壹詩刺之。 此篇共七章,句式基本爲四字句,但也有三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乃至七字句穿插其間。首章壹開始就責天,責天實際上並不是簡單的指斥。因爲周人的天命觀已有天人感應的色彩,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天子的所作所爲會影響天的意志,天子政治清明,自然風調雨順,天子昏庸暴虐,天就會降下各種自然災害;所以“天笃降喪”必然是天子缺德的結果。這樣,百姓受饑馑荼毒,流離失所,即使在邊僻之地也遭災荒的慘象馬上就攫住了讀者的心,使之受到強烈的震撼,爲受難的民衆而悲憫,並由此去思索上天爲何降罪于世人。 第二章逐漸進入主題。“天降罪罟”義同上章的“天笃降喪”,變易其詞反覆陳說老天不仁,當然仍是意在斥王。這壹句與前壹篇《瞻仰》的“天之降罔(網)”也是同義的,這多少也可見出兩章內容上的相關性。然“蟊賊內讧”,勾心鬥角,敗壞朝綱,是昏王縱容的結果,已與上章所說天降之災帶來饑馑流亡全然不同,這也可見“天降罪罟”實在的意思應是“王施惡政”。“昏椓靡共,潰潰回遹”二句,所用的語詞雖然今人不很熟悉,但在當時卻是很有生命力的詞彙。痛斥奸佞小人亂糟糟地互相讒毀傷害,不認真供職,昏愦邪僻盡做壞事,已經是咬牙切齒的憤恨,但這還不夠,于是最後再加上壹句:“實靖夷我邦”——這是要把我們好好壹個國家給葬送掉啊!讀到此處,讀者仿佛可以看到詩人的心在淌血。 在上章不遺余力地痛斥奸人之後,第三章詩人從另壹個角度繼續進行抨擊,並感歎自己職位太低無法遏制他們的氣焰。上章有帶疊字詞的“潰潰回遹”句,這章更進壹步又用了兩個雙疊字詞組“臯臯訿訿”、“兢兢業業”,壹毀壹譽,對比鮮明,不啻有天壤之別。“曾不知其玷”,問那些小人怎麽會不知道他們的缺點?可謂明知故問,是在上壹章強弓硬弩般的正面進攻之後轉爲匕首短劍般的旁敲側擊,雖方式不同,但照樣刺得很深。而“我位孔貶”又糅入了詩人的身世之感,這種身世之感不是單純的位卑權微之歎,而是與傷幽王寵信奸人敗壞政事的家國之恨密不可分的。身爲士大夫,哪怕是地位最低的那壹層次,也有盡心竭力諷谏規勸君王改惡從善的責任與義務,這雖尚不如後來顧炎武所標舉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精神境界那麽高,卻也不乏時代的光輝了。 第四章的描寫又回應第壹章,以天災喻人禍。引人注意的是兩個“如彼……”句式,壹般來說,下壹個“如彼……”句之後,應該也有說明性的文字,但這兒“草不潰茂”既是上承“如彼歲旱”的說明性文字,又是下應“如彼棲且”的說明性文字。也就是說,照例是“如彼歲旱,草不潰茂;如彼棲且,草不潰茂”的完整句式縮掉了壹句,但此種縮略並不影響語義,反而使文勢更具跌宕之致,這恐怕也不是詩人有意爲之,而是他的妙手偶得。此章末兩句“我相此邦,無不潰止”,詩人說:我看這個國家,沒有不滅亡的道理!這種寫出來的預言恰恰反映出詩人心理上的反預言,痛陳國家必遭滅亡正是爲了避免這種滅亡。但曆史告訴人們:指出滅亡的趨勢並不能使昏君暴君停止倒行逆施,他們對國家形勢的覺悟只可能是在遭遇滅亡之後,但遭遇滅亡便是終結,覺悟便也毫無意義;忠臣義士的勸谏對此種曆史過程向來是無能爲力的,他們的所作所爲,無非是爲曆史中黯淡的壹幕幕抹上壹絲悲壯的色彩罷了。 第五章詩人作起了今昔對比,前面兩句,是頗工整的對偶,這兩句也有人點作四句,“不如時”、“不如茲”單獨成句,亦可。“富”與“疚”的反差令人傷心,更令人對黑暗現實産生強烈的憎恨,于是詩人再壹次針砭那些得勢的小人,“彼疏斯粺,胡不自替”,斥責別人吃粗糧他們吃細糧,卻盡幹壞事,不肯退位讓賢。這兩句令人想起《魏風·伐檀》的名句:“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第六章開頭四句也是對偶,是全詩僅有的比興句(“如彼歲旱”、“如彼棲且”當然也可視爲用了“比”的手法,可是也不妨解爲天災之實象,雖有“如”字而無“比”意),清代陳奂《詩毛氏傳疏》以爲“池竭喻王政之亂由外無賢臣,泉竭喻王政之亂由內無賢妃”,可備壹說。這數句用意壹如《大雅·蕩》末章“顛沛之揭,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大樹推倒橫在地,枝葉暫時沒損傷,但是根斷終枯死)數句,告戒幽王當懸崖勒馬,迷途知返,否則小禍積大禍,小難變大難,國家終將覆亡。“職兄斯弘”句與上章末句“職兄斯引”僅壹字不同而意義完全壹樣,不惜重言之,正見詩人希望幽王認識局勢的嚴重性的迫切心情。而“不烖我躬”決不是詩人擔心自己遭殃的壹念之私。詩人反問:災難普遍,難道我不受影響?意在向王示警:大難壹起,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您大王也將身受其害,快清醒清醒吧!改弦更張現 在還來得及。 于是,末章懷念起當朝的前代功臣,希望像當初召公那樣的賢明而有才幹的人物能出來匡正幽王之失,挽狂瀾于既倒,而這又是與此篇斥責奸佞小人的主題是互爲表裏的。這壹章中,昔日“辟國百裏”與今日“蹙國百裏”的對比極具誇張性,但也最真實地反映了今昔形勢的巨大差異,讀之令人有驚心動魂之感。最後兩句“維今之人,不尚有舊”,出以問句,問當時之世是否還有赤膽忠心的老臣故舊,是詩人由失望而瀕于絕望之際,迸發全部力量在寄托那最後的壹絲希望。這壹問,低徊掩抑,言近旨遠,極具魅力。後世許多詩詞作品以問句作結以求取得特殊的藝術效果,實濫觞于《詩經》中此類句法。 明代孫鑛認爲,詩人其心苦、其詞迫而導致此詩各章意思若斷若連,但全詩“不經意”中自有“奇峭”的特色。這是壹篇好詩,但其作者凡伯到底是怎樣的人,古代學者卻聚訟紛纭。清代李超孫《詩氏族考》認《大雅·板》之凡伯與《瞻仰》、《召旻》之凡伯爲兩人,後者爲前者世襲爵位的後裔。而此篇何以取名爲《召旻》,今人程俊英《詩經譯注》此篇的題解說:“比較合理的說法是最後壹章提到召公,所以取名‘召旻’,以別于《小旻》(《小雅》中的壹篇)。”這種看法比《毛詩序》解“旻”爲“闵(憫)”要圓通。 {{引經據典/內容底部}}
返回至
召旻
。
導覽選單
管理员登录
操作和工具
关闭菜单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
對話
貢獻
登入
搜尋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導覽
首頁
生活類實用查詢
學習類實用查詢
工作類實用查詢
旅行類實用查詢
休閑類實用查詢
網路類實用查詢
通信類實用查詢
最近變更
隨機頁面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快捷導航
IP地址搜尋定位
Emoji😄辭典📕
Emoji✂️複製📋
國語字典
國語辭典
國語大詞典
成語詞典
台灣數據集
香港數據集
中國企業數據集
各國企業數據集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